区不在大 而在高——关于国家级开发区“再创业”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而在论文,开发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以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二次创业”问题,已在一些区龄较长的开发区 实施并取得可喜进展。目前,这一问题不但开发区仍在继续研究,而且有些高新区和非开发 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等也在进行研究。由于情况不同,对“二次创业”的内涵也有各自的 理解。实际上,开发区的创业既有阶段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有时候很难区别 “一次”或“几次”,故称再创业较好。鉴于当前我国已进入WTO,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 阶段的时候,我们对开发区的“再创业”的思考似乎应有一个新的认识,赋予新的含义。
随着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和西部大开发方针的实施,对外开放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 的方向扩展,政策优惠从地区转向产业倾斜,区域特殊政策日趋弱化;随着我国进入WTO, 开发区面对实行国民待遇的呼声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开发区与非开发 区面对的是相同的机遇和挑战,就看谁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谁就可以站在持续发展 的航船上阔步前进,继续成长为更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开发区的“再创业”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又要跳出某些旧 思路的局限,寻求新的突破点,按新的形势要求调整步伐。那么今后一段时间,什么是“再 创业”新的突破点?
首先,应彻底抛开不断扩大土地范围的思路,坚持控制总量、合理规划、集约开发、节省 用地的原则,确立充分利用好现有土地、当好集约用地示范点的决心。如果非要增地不可, 更要科学论证,申请批准,切不可盲目“圈地”。目前,有的开发区的“管辖范围”已相当 大,应与“开发范围”加以区别,不宜混为一谈。开发区一定要争取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 出量大大高出周围地区,否则开发区就无存在的理由。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
对开发区来说靠什么而“名”、而“灵”?似可肯定的是“区不在大,而在于高”,即开发 区的高效益、高质量和高科技。追求实实在在的“三高”才是办好开发区的真正目的。如果 开发区没有大大超过区外的高效益和高效率,区再大也是徒有其名,不足为取。长远而言, 开发区的土地总是有限的,研究和总结开发区在限制用地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和经营,再 创什么“业”,有很现实的意义。
其次,要强化国民待遇意识,淡化依赖特殊政策搞招商的思路。开发区创建初期,国家给 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以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并已经发挥了显著的效 果。这在国外也不乏其例。面对加入WTO、面对全国全方位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家对 开发区某些优惠政策的调整应该有一个过程,不能“一刀切死”。而国家级开发区本身则应 转变观念,逐渐淡化依赖优惠政策搞招商的思想,而应按照国家有关的新规定,主动把自己 融入全国的国民待遇政策之中,与区外兄弟单位“同甘共苦”,更学其所长,方显出排头兵 本色。可以想象,当全国都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之时,那些超越国家规定乱定优惠政策的作 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对国家级开发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为适应国民待遇的实施,开发 区要早作准备,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好 对外宣传,充分利用扩大开放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
第三,要全面完善和创新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既要完善“引进来”的投资环境,也要注意 创建“走出去”的投资环境。“引进来”方面,包括硬环境、软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 等等方面。过去多年提倡的“七通一平、一站式服务、小政府大社会、一支笔审批”等等,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应该对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提出新的创议。要以实施WTO规 则为契机,彻底转变开发区的政策职能,全面完善法规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提 高开发区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开发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完 全融合,把开发区的仿真国际环境提高到国际投资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外商到开发区投 资如同到世界任何地方投资一样便利和有保障。“走出去”方面,要着重培植企业的向外投 资能力,蓄势待发,作好规划,要深入了解和详细提供海外的投资及市场信息,协助企业搞 好向外投资的策划。要简化手续,方便出入,提供金融、保险、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支持。 开发 区要将“引进来”同“走出去”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处理好,在进与出两个方面都作出成效 来。东部地区的开发区还不要忘了把支援中西部的任务也纳入“走出去”的规划。
第四,要以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坚韧不拔地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开发区 发展的原动力。多年来开发区贯彻“三为主、一致力”方针成效卓著,今后仍应继续坚持。 不能否定三个“为主”,否定了将危及开发区的生存,也不应忽视“为次”的方面,忽视了 会影响开发区的发展。“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乃是开发区发展方针的重要组成之一,今后 应提到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高度加以落实。要选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方向, 搞好科技发展规划,合理安排产业结构,重点扶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目录的项目,在将要失 去区域优惠政策情况下,充分运用产业优惠政策为武器,外引内联,积极开拓,逐步形成本 区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产业,以若干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形成区内外配套的产业链,带动全 市及区内传统产业的升级,对区内原有的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采取经济或其他手段加 以转化或淘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开发区不仅要注重引进国外技术,更要与国内的 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建立具有自我开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真正起到带动现代化建设 的基地作用。除了产业发展现代化以外,还要努力提高开发区本身的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五,要以锐意改革的精神统帅一切创新活动,全面推进开发区的“再创业”。要进一步 改革开发区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建立适应WTO规则的新体制。本来,开发区是在市场环境 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相比之下与WTO的距离要更接近一些,这也是开发区的优势之一,但距W TO规则的全面实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开发区的体制,既有管理层面的问题,也有企业层 面的问题。目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开发区既不是一个行政 区划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实体,既要行使政府职权又不是一个完全的政府序列机构,既有 某些方面的省、市一级审批权力,而有些时候则又很难将管理权限真正落到实处,既要按国 际惯例行事又要受制于国内或者当地某些不合理规章的干扰,既要千方百计维护已经形成的 新体制又要承受沉重的体制回归和机构庞大的压力。凡此种种,说明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仍然 处于一种不够明晰、不太宽松和不很稳固的状况之中,这是不利于WTO规则的顺利实施的, 这也正是开发区当前急需着重研究的体制创新问题。就企业而言,虽然外商投资企业比较适 应WT O规则,也还有个面对中国将要实行“国民待遇”,要调整利益关系的矛盾;此外还有为数 众多的国有及民营企业,对WTO规则都比较生疏,更要努力掌握WTO规则、熟悉WTO方法,不 断完善企业经营体制,学会在投资、贸易中按国际惯例开拓市场,面对市场准入的扩大不断 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进行行业间联合协调,以应对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纠纷,并按国家有 关规定采取适当的保障措施或特殊保障措施。总之只有理顺了开发区的管理、经营体制,完 善服务机制,真正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开发区的体制日益成熟和规范化,则实施WTO规则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机制等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才能让开发区放开手脚先行先试, 为面上的改革探索经验。
第六,要努力创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文化。我国的开发区不同于国外的加工区, 它是一个拥有成千上万人口的社会,又不同于国内一般的社会小区,而是外商和外籍员工相 对集中的社会,在这里不仅要发展外向经济,还要创建一个能够满足中外双方员工工作、生 活要求的国际性的社会环境。尤其要首先在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方 面作出成效来,才能广泛吸纳各方有用人才,保持社会的稳定,为经济技术的大发展奠定坚 实的基础。建设部已制定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开发区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完善各项社会 设施,力争成为当地的最佳工作、生活环境社区。同时,要把环境保护当作一项社会公共发 展事业认真抓好,争取在全市首先通过ISO14000环境示范区认证。有的开发区经过努力已经 实现了某些目标,是十分可贵的,要继续巩固和提高。开发区的精神文化是开发区赖以生存 的灵魂,她应该既包含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高度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广纳世界先 进文化为我所用。要深入研究区内各国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结合我国实际 加以运用。开发区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设施纲要”,当前尤其要高举“爱 国、诚信”的旗帜,在各种经济活动中树立“诚实可信”的好作风,抵制一切弄虚作假、欺 诈蒙骗行为,使开发区以及区内各类企业的高信誉度形成风范,努力塑造具有开发区特定内 涵的社区管理文化和企业管理文化,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又完美结合的文明 区域模范。
标签: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