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论文_郑小琼

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论文_郑小琼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课题来源:此篇论文为2019 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一般项目“探索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路径”(项目编号MBXH19YB030)成果。

摘要: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民办高校建立学业导师制,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学生学业指导与就业指导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学业导师制以课程为单位,以学生职业规划为依托,实施学业导师制与辅导员制双管齐下,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课程;职业规划

导师制作为一项基础的本科教学制度,为国内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长时间以来,导师制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而目前本、专科导师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民办高校也日趋普遍。由于民办院校办学机制与公办普通高校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也有所区别。

一、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培养什么人与如何培养人”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探索的重要问题。《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民办高校推行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专业导师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自提出以来,约有两年,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专业教师也积极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没有形成系统地管理模式,基本上停留在上课时间,简单询问学生近日的学业情况;二是学业导师制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专业教师缺乏考核意识,导致学业导师制工作任务难以高效率地完成。

二、民办高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具体路径

在民办高校如何真正落实学业导师制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具体专业、以课程为单位,以学生职业规划为依托,实施学业导师制与辅导员制双管齐下,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梳理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指导内容,细化导师职责。

民办高校本科专业学业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与公办院校本科、研究生导师制的性质不同,其指导思想也不一样。民办高校本科专业的导师制以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进校为起点,着力全方位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应明确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学业导师制应重点关注学业导师如何培养此类人才,其具体方法和步骤该如何落实,导师职责如何细化。

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指导内容应明确规定导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的标准与依据应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中国文学的考核标准既可以从中国文学史的熟悉情况进行考核,也可以从历代文学作品选的鉴赏角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进一步说,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的考核标准以课程的期末考核为参考。

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导师职责应构建学业导师的考核体系。导师职责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四年学业规划,以指导学时为考核依据;二是指导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以学生就业情况为考核依据;三是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撰写毕业论文,以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高低、学生专业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高低为考核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课程为单位,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拟定导师小组。

在民办高校真正落实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科研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确定学生的专业导师以及人数比例,方可参考“以课程为单位,结合学生职业规划”的方法。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其课程主要分为语言类课程、文学文化类课程、传统写作与新媒体写作类课程、文艺理论类课程四大类,那学业导师的划分也可以参考这四个大类。之后,再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细分。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首先以在国内中小学学校从事汉语教学为主。其次,也有部分毕业生一是在各职能部门从事文员工作;二是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的工作。最后,一部分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学业导师制也应明确职业规划,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就业导向,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三)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奖励机制,保证学业导师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由此可见,所有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以辅导员制为主,辅导员工作职责主要是从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进行辅导。综上,由于人数众多,专业差异,辅导员无法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无法从根上得到提高。因此,实施学业导师制与辅导员制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受益对象是学生,主体是学业导师群。如何构建一支业务素质强、有责任心、尽心尽力为学生着想的导师队伍,需要学校有关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或发放一定的劳务津贴,或颁发荣誉证书,或提供专业教师学习交流的渠道……从多个角度和不同侧面,大力支持学业导师的指导工作。

三、民办高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从学校长远发展来看,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有助于专业课程建设。

学业导师制的划分依据参考了专业课程门类,导师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以专业为基础,充分调动了学生专业兴趣,同时,也让专业教师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了进一步思索。专业教师在充分了解专业课程的特点后,在如何将课程能力与岗位能力进行对接方面,有较科学的认识与判断,有助于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第二,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有助于学生德育建设。

学业导师制为专业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渠道。学业导师主要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了,自我评价自然而然也会变高。专业教师以德育人,以身作则,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水平,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有助于师德师风建设。

学业导师制要求专业导师除了抓好教学工作外,还需要抓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因此,不仅要求导师具有过硬的专业功底,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一方面可以学到书本外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导师的高尚品行。学业导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参考文献

[1]张靖.论民办高校的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J],《品牌》,2014年第2期。

[2]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

论文作者:郑小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6

标签:;  ;  ;  ;  ;  ;  ;  ;  

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论文_郑小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