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门诊 湖北武汉 430035
摘要:目的:探讨热拉提射频对面部松垂患者的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皮肤松垂并进行热拉提射频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采用VICTOR 3D拍照对比,并通过多媒体形式跟踪回访询问主观评判改善程度。结果:患者满意度100%。结论:热拉提射频作用于改善面部松垂治疗效果是有意义并且显著的。
关键词:热拉提;面部松垂;临床体会
面部抗衰,逆龄和冻龄永远是爱美人士追求的热点,自2016年4月我科引进以色列热拉提射频仪至今,治疗患者人数达30人,跟踪回访后,得到患者一致首肯,特将体会报道如下。
1.射频工作原理
主要利用电流产生热效应实现除皱嫩肤。当电流经过组织时,会遇到组织固有的属性,即阻力。射频的热效应源于组织阻抗对射频电流的自然反应。利用射频的高电波频率,极性转换快,在产生阻抗的过程中,组织内水分子瞬间急剧地按电力线方向来回移动、旋转或振动。各种离子在此过程中胡翔摩擦。或与周围的介质摩擦,从而产生热量作用于靶组织,随即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即刻结果是出现胶原纤维的收缩和变性,后期紧致效果的出现和维持,与深部加热/深部损伤区域发生创伤愈合反应,从而促进新生胶原的合成及重塑。[1]并且向老化肌肤施加两种能量,射频通过增加皮下脂肪层中带有脂肪转移的甘油三酸脂的分解来减少脂肪细胞体积。强力磁脉冲技术能够刺激纤维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再生,帮助合成新的胶原纤维,可同时作用于真皮层和皮下脂肪层。
2.适应症
对于不愿意或不能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射频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但是,必须让患者意识到,射频治疗的效果不及手术明显。[2]与激光嫩肤对特定靶基的选择性作用不同,射频对于皮肤类型为Ⅳ、V、Ⅵ的深肤色人群依然安全有效。[3]射频通常作用于以下几点:?面部年轻化,抚平皱纹;?全脸紧致,眼角提升、眼袋收紧、面部提拉、去双下巴;?消脂塑型,皮肤收紧、妊辰纹修复、提臀;④减围,蝴蝶袖祛除、大小腿塑形。
3.方法
1.人:严格把握适应症,选择适应症明确的患者进行沟通与治疗。2.拍照:治疗前后保证在同一位置,同一照相机,同一光线,同一人员进行拍照,并且采用3D Victor软件进行拍照及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跟踪回访:采用电话或微信等形式进行回访,采集患者主观评价信息,进行评估分析。
4.禁忌症
不适合做此治疗患者如下:1)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心理和精神疾病等。2)女性怀孕期间。3)细菌、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及免疫系统受损者。4)Ⅵ型皮肤类型者以及两周内进行过注射肉毒素及皮肤填充剂的患者。5)治疗区域有金属植入以及有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者。
5.体会
1. 沟通
针对面部松垂而不愿意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热拉提射频治疗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在治疗前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沟通的重点包括以下几点:①指导患者调整饮水习惯及饮食结构,保证身体足够的涉水量。②明确告知患者热拉提是安全且可靠的。但必须持续连续性治疗。③热拉提射频对面部松垂的作用是显著地,但就面部年轻化,能联合微创注射治疗则会使治疗效果更上一个层面。
2.临床护理
操作前后饮足水,治疗后24小时内达到2000ml涉水量,并敷补水面膜。
治疗后2天内,用温水轻柔洁面并做好防晒工作。建议同类射频治疗患者间隔一个月以上再进行治疗。
3.随访
治疗前后保存好患者信息资料,做好评估,并且详细记录治疗参数并建立个人档案。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反馈。对患者早期过高的期望值进行干预,会使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Alexisdes-Amenakas M,Dover JS,Amdt KA.Unipolar versus bipolar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rhytides and laxity using a mobile painless delivery system[J].Iasers surg Med,2008,40(7):446-453.
[2]刘阳子,杨柠泽,王志军,射频除皱的原理及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2):112-113.
[3]Bloom BS,Emer J,Goldberg DJ.Assessment o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bipolar fractionated RF device in the treatment of photodamaged skin[J].J Cosmet Laser Ther,2012,14(5):208-211.
论文作者:汤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射频论文; 患者论文; 面部论文; 作用于论文; 适应症论文; 皮肤论文; 组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