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论文_张树榜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论文_张树榜

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祝沟小学 266746

《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无法真正触及儿童内心世界。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贴近生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一、做好有针对性的课前准备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品德与社会》课承载着新的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也从教室扩展到家、社会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等。

翻开教材,你会发现:教材里的每一课,都划分为几个小主题,而每个小主题只是几幅画,简短的几句话,很多都要靠老师自己去发挥,而且其中还涉及到要求学生课前大量观察、收集资料等内容。学生没有生活经历,如果学生课前不作充分的准备,教育教学是很难取得实效的。因此,课前的准备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学生做好了课前准备,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学生情感在课堂上也能自然流露、感受并深刻体验着,从而顺利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切入点

任何问题的深入,都需要找一个直达核心的突破口。如果说课前调查和课程资源是完成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那么抓住学生情感生成的切入点,就是达成情感目标的关键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唯有紧紧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灵动的瞬间,渗透道理使他们成为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的过程。

我认为,在每一堂课中寻找可以煽动学生高潮的“点”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从课堂的预设开始,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设置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一个发问、每一个活动,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活动、交流、展示,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所倡导的真实的生活性。形式上,可以采用丰富的图文资料、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翔实生动的语言等等。凡是能直接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视角与情绪的介质,都可以成为引发学生情绪高潮的有效途径。抓住课程资源中的“煽情点”,就等于找到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三、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展

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教学《我爱我家》时,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一天干了多少事情,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家、爱父母的教育。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教学方法也是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论文作者:张树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论文_张树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