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影像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将磁共振成像应用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纳入收治的4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予以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不同狭窄程度颅外段颈动脉斑块内出血以及破裂纤维帽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75支血管中,磁共振成像诊断轻度狭窄准确度93.75%、中度狭窄准确度84.61%、重度狭窄准确度100%、完全闭塞准确度100%;重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61.53%、中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35.71%、轻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23.91%;重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53.84%、中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42.85%、轻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32.60%。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借鉴应用。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引发缺血性卒中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破裂导致颈动脉发生狭窄进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1]。现报道本次研究的32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诊断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此次分析的46例样本数据均选自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纳入收治的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经诊断分析都是因颈动脉先天变异、椎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或者硬化斑块等引发的疾病,其中女性22例,男性24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0岁,中位年龄(60.23±1.32)岁。
1.2 方法
选择德国西门子1.5T超导Magnetom?Avanto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同时应用颈动脉专用2通道表面线圈,扫描序列作为此次研究的颈动脉多序列成像标准。定位图选为颈动脉的斜矢状面图像,扫描中心选为颈动脉分叉,以此对扫描范围进行确定,FOV设置为14cm、重复次数设置为1,矩阵设置为256×256,四反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是T1WI、CET1WI,TR设置为800,TE设置Wie10.层厚为2mm,间隔设置为0,回波链设置为10,将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利用高压注射器以0.7ml/S的速度注入0.1mmol/kg的对比剂,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是T2WI、PDWI,TR设置为4800ms,层厚为2mm,间隔设置为0。
1.3 观察指标
观察DSA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不同狭窄程度颅外段颈动脉斑块内出血以及破裂纤维帽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的4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比较,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n,%)形式进行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呈现P<0.05的差异时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DSA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
本次研究的4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总共出现75支血管,将DSA作为诊断金标准,磁共振成像诊断中轻度狭窄准确度为93.75%(45/48)、中度狭窄准确度为84.61%(11/13)、重度狭窄准确度为100%(12/12)、完全闭塞准确度为100%(2/2)
3 讨论
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临床诊断技术,能够对患者颈动脉管腔形态进行充分显示,也能够将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展现,同时也能够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结构进行清晰分辨,例如斑块内出血以及斑块纤维帽等[2-3],这种检测方式能够进一步对患者颈动脉管腔病变发生原因进行深层次了解,为以后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发现,磁共振成像诊断中轻度狭窄准确度为93.75%、中度狭窄准确度为84.61%、重度狭窄准确度为100%、完全闭塞准确度为100%;重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53.84%、中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42.85%、轻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32.60%;重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61.53%、中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35.71%、轻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23.91%;在阿力木·吾甫尔,买买提吐尔·克力木,张小宁等研究的49例动脉粥样硬化斑患者中存在98支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中轻度狭窄准确度为93.1%、中度狭窄准确度为84.2%、重度狭窄准确度为100%、完全闭塞准确度为100%;重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52.6、中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45.0%、轻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率29.1%;重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57.9%、中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40%、轻度狭窄破裂纤维帽率23.6%,与此次笔者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证实是磁共振成像诊断血管闭塞、重度动脉狭窄中具有超过90%的准确性,但是检测中度与轻度狭窄效果对比重度显著更低,是因慢速血流、涡流以及层流的成像能力比较差,湍流现象会影响弥散成像效果,且血流移相以及狭窄处血流紊乱可能引发流动伪影。随着不断延长采集图像的时间患者经常发生呼吸运动、吞咽运动,进而增加发生伪影的几率,影响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程度[4-5]。
综合以上结论,将磁共振成像应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够对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为检测患者斑块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恩雨, 王颖, 钱姿桦,等. 磁共振成像评价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 2015, 35(22):6347-6349.
[2]庄仲, 彭晓刚, 赵锡海.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估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16, 11(3):229-234.
[3]孟志霞, 谭卫锋, 张亮. 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1):65-67.
[4]尹安雨, 伍健明, 孙艳花,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J]. 广东医学, 2016, 37(1):91-93.
[5]阿力木·吾甫尔, 买买提吐尔·克力木, 张小宁. 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 24(1):72-76.
论文作者:胥海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狭窄论文; 磁共振论文; 准确度论文; 颈动脉论文; 粥样论文; 患者论文; 纤维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