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观念的结构、内涵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前景论文,观念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是未完成的”,他必须建造“观念的世界”或“世界的观念”,据以解释和引导自己的活动。与此相应,人类历史并非“预成”,而是在人们世世代代的创造性活动中生成。作为社会生活现状由来的解释性理论和历史创造活动组织机制的历史过程理论,也因此有史以来一直成为每个社会最基本的文化成分,并深深影响乃至支配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近代以前,人类所信奉的,分别是以“命运”或“天命”为核心概念的历史过程理论。近代以降,影响、支配人们思想和历史创造活动的历史过程理论,是以弘扬理性、倡导变化、肯定革新为基本精神的进步观念。进步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使人类摆脱了“命运”和“上帝”的阴影,自觉地自立于天地之间。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也因此走出了“循环”的怪圈和“退步”的深渊,确确实实成为“进步”的纪录和过程。
然而,“进步”是走向特定的目标或者说出现向理想状态趋近的变化,与人们的价值取向相连。这决定了关于进步的观念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即人们可以给“进步”赋予特定的内涵,形成和确立某种进步观念,引导自己前行。因此,当“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表明人类已在特定涵义的“进步”名义下走得太远,进步观念在20世纪也就面临严峻的挑战。
和“命运”、“上帝”、“理性”相联的“循环”、“退步”、“进步”观念,帮助人们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联系,获得历史演变的确定性,证明行为的合理性,是人们展开历史创造活动时不可或缺的参照体系和组织机制。“命运”早已名声扫地,“上帝”也已在19世纪“死去”或不再过问人间事务,今天的人类,已经离不开进步观念,虽然有人更喜欢说“发展”。因此,在特定涵义的“进步”观念已经成为问题、受到怀疑,人类亟需明确方向、确立意义的世纪之交,探究进步观念的结构和既有的内涵,明确21世纪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进步观念以指导人类历史前行,实有必要。
一、进步观念的结构
作为一个具有褒义、用于赞扬或肯定某种行为、事业和事物变化状况、趋势的词,“进步”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是指人们走向自己的目标和事物向理想状态——令人满意的方向——趋近的变化。因此,它总是与变化、革新相联系,并在人们将它用于指称某种自己认为值得肯定或者说令人满意的变化、革新时获得明确具体的涵义。
由“进步”的最一般涵义,可知“进步”概念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它与变化、历史、创新相关联,标示特定客体(对象)在历时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性质(价值)。
第二,它具有相对性,与特定主体(评价者)的价值取向相关联。体现评价主体价值取向的、以观念形态存在的主体行动目标和客体存在的理想状况,构成评价的背景参照,评价尺度也源于所设定的行动目标和事物存在的理想状况。
第三,它源于历史认识或理解。“进步……它是否在实际上已经出现,在何时、何地并以何种方式出现,则是历史思想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还有另一种事是要历史思想来做的,那就是要创造这种进步本身。因此进步并不仅仅是一件要由历史思维来发现的事实,而且还是只有通过历史思维才能完全出现的”。(R.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72页)
第四,它要在对象自身的实际变化中获得自己的规定性。换言之,只有通过对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步才能得到确认。
第五,“进步”与否不可能被一义性确定或一劳永逸地被证明。因为目标本身会随着人们的需要、意愿和各种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常为19世纪思想家所主张的,关于历史中的进步能明确下一定义的最终目的的那种概念,已经被证明是不实用的和无效的。”(A.H.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29页)
现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作为历史过程理论的进步观念的结构。
作为历史过程理论的进步观念,其最基本的要素是:关于未来的预言;变化的模式和阶段;对过去的综合。而根据社会历史的独特性质,我们还可以知道:
首先,进步观念中对未来的预言,通常以某种关于社会生活总体状况或理想社会形态的构想的形式出现。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尺度上,未来是,也只能是特定形态的社会,例如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莫尔的“乌托邦”、圣西门的“未来实业制度社会”等等。这种预言体现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生活的首要价值,如幸福、人性和道德的完美、民主、自由、平等、征服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等等。其内容则由思想家在批判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改造方案构成,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想性规范。
其次,进步观念中的社会变化模式,与思想家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相关联。具体地说,就是思想家们实际上是以他们所倡导或追求的价值目标为根据概括社会变化模式、划分社会历史阶段,因而他们笔下的人类历史五花八门:或者是生产技术(罗雪尔)、经济主导部门(李斯特)、交换方式(希尔德布兰德)的演进过程;或者是政治(权)形式(黑格尔)的演进过程;或者是知识和文化(孔德、赫德尔、圣西门)、文明形态(摩尔根、汤因比)、平等(摩莱里、卢梭)的演进过程……。尽管如此,由于思想家们的分析和划分毕竟有一定的根据,故而又很容易在外在化和客观化的过程中,被视为是实际存在并具有惟一性的社会变化模式或阶段。
再次,进步观念中关于过去的综合与关于社会变化模式、阶段的假设紧密相联,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组成部分。不过对过去的综合具有更多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它还包括了把各个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看成是一个统一的人类历史演变过程的假设。正是这种综合,使普遍的历史成为可能。同时也因此使得人们往往容易把整个人类历史理解为单线发展的过程。
上述三个要素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使对过去的综合成为必要;综合过去,获取必要的历史资料,使具体构想未来社会成为可能。二者通过把人类社会的演变归结为某种模式、若干阶段和统一的过程相连接。因为通过这种归结,可以形成整理人们所掌握的各个独立论据(事实)的理论框架,把事实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历史“活画”,给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提供依据,使人信服并接受。换言之,它使理想社会在未来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使对过去的综合具有价值。
除此之外,在进步观念的理论结构中,还包括以下一些假定:(1)社会演变是有规律的;(2)把握社会演变的总体过程是可能的;(3)存在保证社会朝确定目标演进的力量;(4 )历史的目标是可知的或人们可以确定的;(5)历史是一个合目的或合规律的演变过程;(6)人类社会历史即使不是永世长存也至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些假定中,(1)、(2)、(4)三个假定为进步观念所包含可说是显而易见,无须多论。这里重点讨论(3)、(5)、(6)三个假定。
首先,我们讨论假定(3)。进步观念作为一种历史观念, 无非是确认历史是一个朝特定目标演进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也就看到,如果不承诺有保证历史向确定目标演进的力量,那进步观念就会是一种稀奇古怪的理论。因为这将使得人们无法理解这种定向性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不要说历史中的进步,就是自然或宇宙的“进化”——一种完全自发的定向性演变过程,人们也要对它作出动力学的说明,例如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拉兹洛所说的“获取更多的自由能”,就分别是关于生物进化和宇宙进化动力的概念。而康德所说的“社会性”与“非社会性”的冲突,黑格尔的“自由展现自身的冲动”,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则正是对历史中的进步的动力学说明。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假定(5)。 没有“历史是一个合目的或合规律的演变过程”这样一个假定,提出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并以之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就显得极为荒诞。事实上,这一假定对进步观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使人们对未来进行预言成为可能。这一假定和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一经验事实,以及由此生发的古老而且广泛流行的目的因理论相联系。
假定(6)初看上去似乎不为进步观念所包含, 因为历史中的进步在一些人,如黑格尔看来是止于现在或现实社会。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必须确认它只有在相对遥远的将来才会实现,否则就很容易因其在指定的时间到来之际仍然虚无缥缈而使人丧失信心。其次,历史中的进步蕴含着现时人们的牺牲为必要和正当的观念,而如果人类在地球这颗行星中的生涯很快就要因某些无法抗拒的力量或灾变宣告结束,进步观念就将因为对未来的设想已经不可能而消亡,即使不消亡,也失去了使人憧憬美好未来的意义,更谈不上对后代尽责了。
随着把上述假定全部揭示出来,我们对进步观念的理论结构也就获得了相对全面的把握。我们不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步观念是在思想家建构社会历史观,亦即沃尔夫所谓的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近代以来的每一种社会历史观都有其具有特定内涵的进步观念;而且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自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在确立进步观念的过程中,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二、进步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
进步观念作为一种关于历史演变模式(阶段、趋势、方向)的思想观念,蕴涵在思想家所创立的社会历史观中,体现并反映创立者和接受者对社会历史演变的价值取向。人们所追求的价值,随着目标的实现和趋近而变化,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正因为如此,进步观念的内涵不可能一成不变。事实上,自从17世纪以来,进步观念的内涵也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下面,我们对进步观念曾经拥有过的内涵作一些简要分析。
进步在其真正成为一种历史观念的17世纪,乃是一种关于人类知识和智力变化过程的观念。也就是说,进步首先是被看作知识和智力领域中的事情,人类知识的积累、增长和智力的发展,是进步观念最初具有的内涵。
在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的属于进步观念组成部分的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出现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洋岛》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中。在乌托邦、新大西洋岛和太阳城,知识、发明和科学而不是政体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
与人们最初把知识和科学的昌明作为理想社会的主要特征这一思想倾向相一致,当时的思想家们开始根据知识的发展情况而不再是纯然根据王朝的兴废或政体形式划分历史阶段。根据或参照知识发展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首先在琼·波丹那里可见端倪,以后为圣西门、孔德、赫德尔、摩尔根等一大批思想家所沿袭。
人类社会历史显然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科学发展的过程,无论它们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和根本。因此,当思想家把知识发展当作理想社会的主要特征并据以对人类社会历史阶段进行划分,以显示它是一个知识和智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时,无非是告诉我们:在他们看来,进步即使并非全部,那么至少也主要地是知识和智力的积累、发展。
进步观念首先从科学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增长中获得了明确而具体的内涵。科学知识是理性的产物和表现,其增长、发展由人的努力获致,是理性得到弘扬的结果,通过人的努力实现。所以,当思想家们在18世纪把进步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一个关于社会历史演变过程的大观念时,社会历史的全部过程,自然也就被理解为理性,亦即文明发展的过程,一个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智力、弘扬理性即启蒙便可达致的渐进、稳定并持续展开的过程。
“普遍理性”的增长也就是人性的完善。不过,它们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内涵。当时,“普遍理性的成长”意味着消除无知和偏见。无知和偏见在众多的思想家看来,乃是各种社会邪恶和灾难——专制、压迫、不平等、非正义现象如欺诈、愚弄等——的根源。因此,“人性的完善”所具有的,乃是自由、平等、正义、主权在民这样一些内涵。明于此,再结合对当时欧洲社会状况的考虑,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启蒙运动的旗帜上书写着这样一些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
随着“人性的完善”被规定为进步的基本内涵,思想家们进一步开始思考完善人性的途径。孟德斯鸠由地理环境会影响民族性格和精神的观点出发,推断人性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进行塑造,倡导一种通过法律和制度改变人性和民族精神来进行社会改造的理论。卢梭则认为,拥有自由和平等才真正是幸福;理想的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对不平等已经产生并被各种制度固定下来了的文明社会来说,消除不平等才是人性的完善和真正的进步,并以平等与不平等为线索追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和划分历史阶段。自卢梭以后,平等成为进步观念的一个重要内涵,并且在孔多塞那里有进一步的扩展。
自由和平等都是社会伦理政治生活中的“实在善”。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同样可以进行自主选择,这时,自由在平等中得到实现,而平等也通过自由体现。如果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而另一个人则不能,那便意味不平等并且也无真正的自由可言。因此,进步一进入社会伦理政治生活领域,成为社会伦理政治生活逐渐“改善”的概念,自由和平等问题便同时呈现。这决定了思想家们必定要把“走向自由”或“自由的实现”规定为进步的内涵。不过在当时,面对封建专制王朝的腐朽统治的法国思想家们,更为关注的是平等。而在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思想家们更注重的则是自由。这不仅是因为英国已经建立了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君主立宪政体,而且是并更主要地是因为此时方兴未艾的市场经济体制,内在地要求“自由竞争”。所以,虽然对卢梭而言,自由只是“名义目标”(罗素语),但对亚当·斯密来说,却是真正的目标。当然,亚当·斯密所要求的,主要乃是经济活动中的“自由”,而且是多少具有“个人可以为所欲为”意味的“自由”。
在《国富论》这本堪称鸿篇巨制的著作中,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描述为一个以个人追逐私利为动因,通过“自由”竞争——每个人去做自己认为最赚钱的事——而运作的系统。
通过把自由竞争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倡导一种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给进步观念赋予了自由的内涵。不过,作为自由的进步此时还局限在经济生活领域。自由真正被理解为历史的必然,或历史被理解为走向自由的过程,是由康德开始的。
康德明确提出要把整个人类——作为物种的全体——的历史理解为“人类意志自由的作用整体”的思想,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理解为有规律的进程。这一思想后来在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那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把人类历史归结为“自由”漫步走向普鲁士王国(自由得到充分实现的理想社会),是康德这一思想的充分展开。不仅如此,当宣称“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步而已”的黑格尔建构了他那庞大的历史哲学体系以后,由康德发端的把进步规定为“走向自由”的思想运动也就功德圆满。
就在人们把进步规定为“走向自由”时,对自然的征服和相应的物质生活的改善,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成为了获取自由的基本手段直至主要内涵,并因此也就由进步的“证据”变成了进步的“目标”。
进步是个“世俗”的概念(相对于宗教的“神圣”而言),“现世”社会生活的“幸福”、“完美”始终是它的目标,社会生活的“改善”则是它的证据。在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变化中,除了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外,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累积性、加速性的特点。因此,当法国大革命表明人性的完美并不像人们所曾经想象的那样,可以通过知识的普及、理性的成长和一场社会改革或革命就能完成,思想家们很快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社会经济生活方面,以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来证明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的过程,物质生活的改善渐渐也就成了“目标”或最主要的“目标”。
当法国思想家还在迷恋理性、崇尚思想启蒙并追求建立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时,洛克就大声疾呼:“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必须把人们“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倡导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洛克,倡导的是另一种自由观:自由不是把人们从专制政府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而是把人们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亚当·斯密在经济领域充分运用并发展了洛克的理论。他把个人追逐私利而带来的社会财富增长和进步相提并论。在他的《国富论》中,“富饶的进步”(progress of opulence )、 “制度的进步”(progress of institutions)一类的短语比比皆是,经济进步被他变成了所有进步的根本原因。
洛克和亚当·斯密生活的年代,乃是市场经济发育、成长和不断壮大的兴盛时期。以自由竞争为重要特征的早期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在英国的蓬勃发展,使当时的英国逐渐强盛,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及随后大机器在各主要工业部门的运用更是使英国的经济发展之势迅猛,如日中天。1851年“伦敦大博览”所展示的工业革命成果和英国的繁荣强盛,使以征服自然为主要内涵的进步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几乎所有的、至少是大部分思想家,都深为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在征服自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所鼓舞。他们坚定地相信,在“实证科学阶段”(孔德)或“未来实业阶段”(傅立叶),人们由于获得了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将相应地得到改善。这样,进步逐渐地就成为了与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或生产力不断发展等值的一个概念。
总之,到了19世纪末,“征服自然”成了进步的基本内涵乃至惟一目标。人们把“征服自然”,亦即发展社会生产力看成是人类进步的最有力的保证,把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看成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不断完善的基础。人们坚信,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将在地球上建成“人间天堂”。20世纪的人们所接受下来的,正是这种形式的进步观念。
三、进步观念的前景
今天,对进步的信仰仍是时代意识和时代风貌的基本特征,进步观念也仍然深深地影响和支配人类的社会生活。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以来的“进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全球性问题”,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进步产生了怀疑。R.尼斯贝特在研究了进步观念的历史后甚至断言:“进步的未来是什么?任何一个合乎逻辑的回答必定是这个观念没有未来”。(R.尼斯贝特:《进步观念的历史》,1980年英文版,第356页)
进步观念真的没有未来吗?
如所周知,把“宿命”和“上帝”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驱逐出去,是近代以来人类观念生活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近代自启蒙运动以来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过去,人们通常用科学的发展和理性的弘扬来说明这场变化。这当然是对的,但却不全面,因为如果人类没有确立进步观念——一种能够替代“命运”和“上帝”的历史过程理论,这场转变将无法完成。原因何在?在于人类必须建造“观念的世界”或“世界的观念”,以解释和指导社会生活。
当然,人类必须建造观念的世界和世界的观念,并不意味人类不能没有进步观念。事实上,人类也曾经借助“宿命论”(世界的观念)和“天命论”(观念的世界)来满足这种需要。但是,自从近代以来,进步观念的形成和确立,已经使人类走出了自然的循环,摆脱了“上帝”的阴影,自觉地自立于天地之间。理性和科学的发展,为人类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在世界中提供了某种保证。因此,今天的人类,已经离不开进步观念。
既然是这样,答案当然也就显而易见,没有未来的,不是进步观念本身,而是被赋予了特定内涵的进步观念,也就是以“征服自然”为基本内涵的“进步观念”。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内涵的新的进步观念。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全面发展的基本意蕴,马克思的哲学表述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 页)而“自由”在马克思那里,有两层涵义:一是在物质生产这个自然必然性王国内的自由。二是在物质生产这个必然性王国的彼岸的自由。这时的自由是“自主活动”,以及通过“自主活动”——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意愿……选择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实现作为目的的自身能力的发展。
根据马克思对“全面”和“自由”的规定以及对人的认识,可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人的类本质或类特性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这一特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因此,每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按其必然性来说,他必须追求和实现这种类特性,否则便不成其为人。他在谈到人的类特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时所说的每个人“同样的、合乎人所应有的发展”,就是指人的类特性的发展。
其二,人的社会特性的发展。马克思一贯认为现实的个人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特性(群体性)对于人,是必须和必要的发展,因为每个人与一定数量的他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互动,既为人与自然变换物质、能量、信息所必须,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其三,人的个性或个体独特性的发展。在马克思那里,这个方面是针对旧式分工和异化劳动对人的压抑来阐述的,基本内容是指人应该以全面的方式发展他的自然潜力,积极的、各个方面的需要,从而“人不仅通过思维, 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同上书, 第125页),最终达到自由个性,“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由“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内涵,尤其是马克思对“自由”的规定可知,以下三个方面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赖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即外部可能性空间的不断拓展,具体地说就是可供人们选择的生产、生活的方式不断增加从而丰富多样;人自身自主选择能力的增强,具体地说就是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增长和提高;为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创造条件,允许并鼓励每个人作出自主选择的社会形式——自由人的联合体。
因此,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内涵的进步观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进步是一个全方位、总体性的概念。科学知识的增长、发展,人类驾驭自然的力量的增强和相应的物质财富的增长,被看作是人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人自身的发展和作为其形式和表现的社会结构、形态的不断改善,才是目标。这也就是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协调发展,构成进步的内涵。
第二,确认进步具有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被认为是人类实践的必然性,即人们追求自己目的的历史创造活动的必然性,而不是外在的必然性。与此同时,理想社会是不断被趋近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辩证的历史概念。
第三,与确认进步的必然性是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必然性相一致,它确认人类的历史自觉,即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设计——通常通过对社会的认识和设计进行,对人类的历史前行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它确认人是主体,但只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目的,但并非宇宙的目的,而只是自己的历史创造活动的目的。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单纯人对自然的征服,并认为与自然的和谐本身既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条件,也是这种发展的一个方面。
第五,社会生活的演变,进而历史的发展,被认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意指社会生活的演变本身应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过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社会生活的演变中逐渐实现,因此社会生活是目的。作为手段意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社会生活和对社会生活的改变实现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社会生活的变化即社会和历史发展,要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得到说明。
由“全面而自由发展型”进步观念的内涵和特点,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在“全球性”问题的凸现已经宣告“物质利益取向型”进步观念不再是一种有生命力和存在理由的进步观念的今天,倘若人类还要“进步”,还关注自己的明天,那就必须坚持“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恢复进步观念的活力,使进步观念获得新生。
这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目标的转换,涉及到深层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发展观、伦理观、人生观、科学观、自由观等一系列观念的转换。假如人们还坚持那种自然只是供人类征服的对象,自然财富的增长永无止境,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一切社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观念;还坚持那种进步是一种累积性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无论我们做与不做或无论人们怎么做,进步都会发生并不可避免的观念;还坚持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体现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共同趋势,发展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技术的改善必然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加速社会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状态运动变化的观念;还坚持完全以人为本位的伦理观,确认对自然的无休止的榨取是理所当然,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的片面性是必要的“代价”的观念;还坚持人生的目的在于尽情享受物质财富,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由能”的观念;还坚持科学技术的惟一使命就是帮助人类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取物质利益、安排自然的观念;还坚持“自由”仅仅意味征服自然的观念……,那么这种转换就根本没有可能,人类也就将在“物质利益取向型”进步观念的引导下走向深渊。
人类的未来系于人类现在怎样做。人类现在究竟怎样做,又与她对未来的期望相连。如果跨世纪的人们还关注未来,还不希望人类在这个行星上的生涯以短命而告终,并因此追问“人类走向何方”,那么答案将是、也只能是走向“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当务之急乃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生活目标创造现实条件,因为仅仅树立这个观念是不够的。朝着马克思早在上个世纪就已为人类指出的历史前行方向——自由王国迈进,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仍然任重而道远。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前景理论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人类进步论文; 历史知识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