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多样性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率论文,出口产品论文,实证论文,多样性论文,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虽然有关产品多样性的问题很早就被提出,但是与贸易有关的研究在不久前才达到一个高潮。其中,产品多样性与经济增长(或者生产率提升)关系的研究尤其受到关注。
要探讨出口多样性与生产率的关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衡量多样性。Douglas提出了简单计数方法,并且采用这种方法系统地检验了产品多样性与一国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随后,他对29个样本国家的产品多样性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出口产品多样性与生产率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性。Douglas[1]提出的这种方法直观简便,易于应用,但在进行跨国研究时,多样性指标的有效性却会受到国家规模的影响。由于对出口产品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会对研究结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学者们不断对测度方法进行了完善[2-4],其中,Feenstra和Kee[3]专门就贸易中如何测度多样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模型中,他们选择美国作为一个基准国家,并将其他国家与该基准国家进行对照,从而计算出相对的产品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计算了出口产品多样性和多国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测度产品多样性的基础上,许多研究又针对出口产品多样性与出口国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跨国研究。Feenstra[2]利用韩国和我国台湾的行业生产率数据和出口产品多样性数据对两者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在考察的所有16个工业部门中,其中9个部门的相对出口多样性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具有正面和显著的作用,9个行业中的7个行业是二级部门。Funke和Ruhwedel[5]利用19个OECD国家的细分进出口数据考察了产品多样性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表明,更高的产品多样性会导致更高的人均收入,产品多样性是影响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Funke和Ruhwedel[6]利用东欧14个转型经济体的而板贸易数据针对东欧转型经济体的出口多样性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并且再次肯定了出口多样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Feenstra和Kee[3]利用一个内生技术的垄断竞争模型探讨了多部门的出口产品多样性与一国生产率的关系,其样本量包括1982~1997年34个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出口多样性对生产率的作用是显著的,而且其它的工具变量都是而且仅仅是通过出口多样性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总体来说,国家间生产率差异的2%可以由出口多样性来解释,而一个国家不同时间上生产率差异的13%可以由出口多样性来解释。倘若所有行业的出口多样性增加10%,那么国家的生产率就会增加1.3%。Feenstra和Kee[4]借助于一个垄断竞争模型对出口多样性和国家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进而利用1980~2000年4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估计了一个定义良好的GDP函数,他们发现过去20年间生产率增长中的3.3%是由出口产品多样性的增加所带来的。钱学峰等的研究[7]与以往聚焦于出口产品多样性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不同,他们主要考察了进口产品多样性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他们利用我国1995~2005年国际贸易微观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其研究最终认为,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水平效应作用明显。
以上研究不管是在产品多样性的测算方法上,还是在分析产品多样性对生产率影响的视角与结论上,都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生产率的测算上,传统OLS方法和较新的LP方法不尽相同,要根据需要而定[8-9]。对现有研究总结之后发现,对出口产品多样性与生产率关系的研究依然存在诸多有待完善和补充的地方,并且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研究OECD国家或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情况,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文献较少,由此产生的疑问是,出口产品多样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其次,以国家为对象进行的研究颇多,从中观角度深入考察的相对较少,以国家为对象的考察由于在国家规模、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给研究结论带来不确定因素。因此,有必要以一个国家内部各产业为对象加以进一步验证;再次,出口产品多样性与生产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相互影响的还是单向影响的?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证上都没有解决清楚。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理论模型
根据Feenstra[2]和Feenstra和Markusen[10]的研究成果,首先考虑由s和t定义的观察时点,t在s后,并认为它们是两个连续的时间点(实际上亦可以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假定在时间t的产出由如下CES生产函数给出:
全要素生产率(TFP)定义为产出增长率和上文得到的投入品指数的差。即有:
上述内容主要集中考察了新的投入品的作用和影响,如果能把这一结果扩展到新的产出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那么会更有说服力。Grossman和Helpman[11]将本文中的的公式(1)看成是消费者效用函数后,原先差异化的投入品事实上就变成了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这些最终产品种类的扩展提高了效用,却没有对生产率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内生增长模型中产出多样性和新产品固定成本之间有一种外部性,就是固定成本与已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目是成反比的。这一特点有利于新的最终产品种类数目的增长。
三、出口产品多样性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和数据说明
在前文给出产品多样性和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其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本文选用如下计量模型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出于平滑数据和减轻异方差的目的,本文用到的绝对数都取对数值。最终,本文的基本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是var出口产品多样性指标,具体分析中用var1表示用Feenstra方法计算得到的指标,var2表示各行业出口种类数;rd是研发投入指标;valueadd是行业增加值;rFDI是表示外资的指标;rEX是出口密集度。对主要控制变量解释如下:
(1)研发投入(R&D)。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来表示。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特别强调了人力资本的作用,认为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溢出导致了国家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差异性,并且指出了R&D和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2)外资因素。在模型中用行业内外资企业总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重表示。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生产率提高也有重要作用,FDI的进入不仅能够增加资本存量和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促使东道国组织效率、管理技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3)行业规模。行业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我们预期这一变量的拟合系数为正号。
(4)出口密集度。即行业出口额占当年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对于一般贸易,出口工业部门由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够通过“干中学”和“出口中学”等方式提高本部门的生产率。对于加工贸易而言,更多的是依赖较低的劳动力成本。预期变量符号为正。
本文选择的数据样本是2001~2009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由于出口分类与国内制造业行业分类并不一致,作者已经对其进行了调整,最终整理成23个行业的数据。由于2001年产品多样性指标无法计算,本文最终选择了2002~2009共8年的数据。全要素生产率由DEA方法计算得到。本文中的出口产品多样性指数ΔVAR根据SITC 5位码数据自行计算得到,研发投入R &D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以2001年为基期进行平减。行业增加值(valueadd)使用GDP平减指数以2001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外资企业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重(rFDI)以2001年为基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指数进行平减。以上数据来自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出口产品多样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1.对整体的初步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使用了三种不同模型估计了回归方程,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这三种模型是面板数据中常用到的(1)混合效应模型、(2)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3)随机效应模型。通过观察图示①,可以发现存在异方差现象,这会使得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存在偏差,因此本文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这三个模型中,固定效应模型是最优的。
表1显示,三种模型都表明出口多样化显著对生产率有负向影响,而且两个指标的结果非常相近,显著程度也比较高。从行业视角看,依靠大量生产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仍然是提高效率的最重要途径。所以行业增加值(valueadd)不仅对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其系数在所考察的几个因素中也是比较大的。这种条件下的多样化生产反而不利于规模经济发挥作用,可能会分散生产降低效率。通过对外贸易我国深入地参与了国际分工,但参与分工的层次普遍较低,加工贸易盛行就是最显著的体现。国际生产分工的一些环节和中间投入品的生产在我国进行,利用的主要还是我国丰富的劳动力禀赋,出口品种的变化或许仅仅与更多的劳动有关。而发达国家恰恰相反,一条产业链上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仍然留在发达国家内部,技术的外溢显然要大得多。加工贸易的盛行还存在一种风险,就是可能锁定产品种类。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禀赋相联系,大量低技术产品在我国生产后出口,与此相联系的企业缺乏技术升级的条件和动力,长期徘徊在加大劳动投入提高产出的老路上,全要素生产率自然无从提高。
研发投入R&D对TFP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许多类似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表征规模的变量行业增加值valueadd的系数也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与预期一致,这说明行业规模越大,越利于提高生产率。正如上文提到的,行业规模大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提高效率。其次,行业规模越大,其中的企业出于生存竞争的需要会更乐于发展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带动行业生产率的上升。表征外资因素的rFDI在1%水平上显著,而且系数在本文考察的变量中是最大的,说明外资进入中国对行业生产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可见我国长期鼓励外资的政策是正确的,而且今后仍要坚持。出口密集度rEX对TFP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为出口部门会在“干中学”和“出口中学”效应中提高部门生产率。
2.基于加工贸易和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
从前面的结果来看,出口多样性与TFP显著负相关。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种因素发挥作用与行业自身特点密不可分。因此有必要考虑行业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同时考虑到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质”上的不同,我们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dummy,定义为:
其中rate是行业加工贸易出口额占行业出口额的比重。计算rate时,本文使用了2005年、2007年分行业贸易数据,数据来源于国研网。将两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各自行业出口额的比重求均值,若均值高于0.4即认为此行业加工贸易比重高。一般来说,因为加工贸易自身的特点,有可能会锁定出口产品种类,进而出口中学或干中学的作用会逐渐减弱,不利于生产率提高。因此,也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同产品多样性的交叉项,考察其作用。如上文的解释,为了考察规模经济与产品多样化的共同作用对TFP的影响,在模型中引入两者的乘积项。衡量规模经济的时候,使用相对指标rvalueadd,其计算方法为每个行业的行业增加值与所有行业的增加值均值的比值。回归结果汇报在表2(见下页)中。
表2显示,同时使用两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主要变量的符号与显著性都高度一致,回归结果是稳健的。通过Hausman检验和LR检验(最大似然比检验),确定固定效应模型是最优的估计模型。dummy的符号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加工贸易对生产率的负作用并不显著。dummy与多样性指标乘积项的符号为正,也不显著,说明加工贸易没有加剧多样性对生产率的负作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了一半左右。同时中国出口贸易的巨额增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外资(外企)的作用。在我国大量参与国际生产网络分工的情形下,加工贸易出口与外资引发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加工贸易本身虽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微弱,但由于外资(外企)本身的示范与管理作用,这类贸易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整体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加工贸易显著地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多样性指标与行业规模乘积项的符号为负,而且可以达到1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行业规模比较显著地加强了多样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作用,多样性指标则降低了规模经济带来的生产率提高。这与上文中的分析基本吻合。在主要依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经济环境下,多样性与生产规模将呈现相悖的发展方向。在本文的描述性分析中,出口多样性在1/3的年份里是减少的,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生产规模扩大,因此行业规模反而加强了这种负相关性。
3.基于行业要素禀赋的实证研究
在控制了行业加工贸易出口比例特征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加工贸易对生产率有显著负面作用。在不同的行业加工贸易可能有不同的作用,而整体考察并不能识别这种不同。例如,对劳动力要素比较丰富的行业,加工贸易主要利用富足的劳动力而缺乏技术含量,因此加工贸易会显著影响此类行业的生产率,亦会加强多样化的负向影响。对于资本比较丰富的行业,如果承接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亦会相对比较高,因此对TFP的负作用会不太明显。因此按照行业的要素禀赋特征将23个行业分为两组。分组标准为每个行业的资本劳动比,最低的11个行业为劳动力要素丰富的行业组,剩余12个行业为另外一组,用其进一步考察出口多样性的相关问题。回归结果汇报在表3中。
表3显示,加入了加工贸易虚拟变量后,出口多样性对TFP的作用有了显著的不同。对劳动力要素丰富的行业,出口多样化对TFP的作用极不显著且系数非常小。对资本要素丰富的行业,出口多样化对TFP负向作用非常显著而且系数超过了对行业进行整体研究时的系数。这说明,整体研究时的结论是可靠的,但出口多样性对不同特点的行业所起到的作用差别很大。加工贸易对两类行业TFP的负向影响都很显著,对劳动力要素丰富的行业的负作用更大。这与前文的预期是一致的。
对出口多样性与虚拟变量的交叉项,其影响在劳动力要素丰富组不明显,在资本要素丰富组则显著为正。这说明对资本相对丰富的行业,加工贸易反而会弱化出口多样性对TFP的负向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资本要素丰富行业一般自身技术水平较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过程中,通过干中学和出口中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对出口多样性与行业规模的交叉项,其符号在第一组为负,但作用不明显,在第二组作用显著为正。这说明,如果要进行多样化生产,规模经济对资本丰富行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更明显的作用。另外,对比两组实证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第一组中研发的作用都不显著,第二组则相反,说明研发投入对提高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率的作用更大。外资在第一组中起正向作用且十分显著,在第二组中则都不显著。这体现了两个组别各自的特点: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的原因,自身丰富要素的边际产出已变得相对较低了。
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行业层面上的出口多样性对制造业生产率有负向影响。总体上来讲,出口产品多样性对我国制造业行业的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而且这一结果是相对可靠的。从回归结果(1)可以看出,控制了其他影响TFP的主要变量后,测度产品多样性的两个指标都是负作用于TFP且都达到了10%以上的显著水平。进一步地,为了分析出口产品多样性对TFP这种作用背后的原因,本文又重点考察了加工贸易和规模经济的因素。引入加工贸易时利用了虚拟变量及其与出口产品多样性的交叉项,对规模经济的作用则通过引入交叉项的方式加以考察。通过对虚拟变量和交叉项的分析,结果发现加工贸易并没有造成全要素生产率的下滑,而规模经济却比较显著地加强了多样性对于生产率的负作用。其原因可能与我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特点和出口结构有关。在对不同要素禀赋特点行业的考察中,发现要素禀赋有差异的行业组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差异。劳动力要素丰富的行业出口多样性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资本要素丰富的行业出口产品多样性对TFP的负向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此外,计量模型中的其他解释变量符号基本符合本文的预期,但对于不同特点的行业,研发投入和外资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产品多样性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虽然与已有多数相关研究结论差距很大,对我国而言仍然有其合理性。首先,我国处在主要依靠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时期,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其次,产品多样性对于生产率的作用对不同行业可能是不一样的,因而整体的考察可能掩盖了某些具体特点。
2.考虑了行业要素禀赋特征进行分组后,上面的结论整体上依然成立,但是显著程度发生了改变。对劳动力丰富的行业而言,出口多样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作用是不明显的,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则较为显著。加工贸易虚拟变量和行业规模因素对出口多样性的作用也会因为行业的不同特征而有所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出口多样性的作用在劳动力丰富的行业不明显,对资本丰富行业则降低了出口多样性的负向作用;规模因素对资本丰富行业的多样化生产更重要。
3.在考察出口多样性的过程中,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多样性并没有呈现增长的态势,与此相伴的却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从贸易的集约和扩展边际来看,这说明我国当前贸易增长主要来自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的贡献还较小。
(二)政策建议
1.在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促进出口多样化。一方面,众多的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在吸收劳动力解决就业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和作用。同时这些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是有竞争力的,因此要大力推进此类出口。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较低,科研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还需要时间提高和学习,因此充分利用丰裕要素,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大力扩大生产规模,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在当前仍是不二选择。同时,由于某些行业的多样化是有利于生产率提高的,因此也要在发展和构建新型比较优势产品方面多下工夫。
2.适时推动出口战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更好地服务国内经济增长。经过了30多年的外贸高速增长,出口导向型战略已经疲态初显。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我国的贸易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一方面是不断指向中国的贸易摩擦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重壁垒;一方面是大量廉价低价值产品利润的不断下降。虽然一些种类的产品出口遍及全球,但换来的却是许多国家众口一词的“倾销”恶名和国内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浪费。
3.对不同行业制订不同的出口发展策略。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只要能够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多样化的生产也会是有利的。对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出口产品走多样化发展可能会给生产率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进行多样化生产就未必是最佳选择。同时,加工贸易对这两类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显著的负面作用,这说明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依然应重视一般贸易的开展,这样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微观层面上,这要求各个出口企业重视产品品牌建设,利用各种途径在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力,进而可以通过出口更好的优质产品提高自身生产率。
注释:
①受到篇幅所限,图形已经省略,有需要者可向作者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