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修林 重庆市大足城南创新小学 402360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应把生活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地掌握及自身能力地提高。如果美术这颗种子,离开了这广袤的沃土,又怎能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呢?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正如活鱼离不开水一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099-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渗透,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教师应在认识上及思想上转变观念,要为学生创设更多观察与实践的机会,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师采取生活化教学,才能保证小学美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美术源自生活,又美化着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应把生活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地掌握及自身能力地提升。美术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所以在美术中需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小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要利用各种具体事物与形象激发其想象力,而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生活背景,将学生置于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将其联系学生的生活,最大限度挖掘出学生的想象潜能,帮助学生轻松学习美术。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确保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能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实现。
二、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育形式生活化
皮亚杰曾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而不是在美术情景中学习。”生活本身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在学生的生活中每天经历的衣、食、住、行等与人交往等实践活动,都是可被利用而且应该恰当被利用的美术教育契机。
1.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资世界。
它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果实、树叶、花草、景色、丢弃的器皿、包装盒等这些材料都是接近学生生活,易唤醒学生创造的欲望,因此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收集材料,为创造美打下基础。我在教学人教版美术二年级《叶子上的小“血管”》时,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最美的叶子,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叶的形和色,用手触摸叶子,发现它的美感;三年级《校园里的花》时,组织学生走进绿草如茵的校园,让学生观察花的形状、颜色、结构,有的独自观赏,有的成双成对,有的三五成群,无不情绪高涨,议论纷纷。每个学生的发现各不相同,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有了新奇的收获。有的学生发现花的形态优美,造型多样,有的发现色彩丰富,有的发现花瓣的数量数不胜数。如:面状的牡丹花、山茶花它的花瓣像爱心、水滴等;条状的菊花、向日葵它的花瓣像长条、细椭圆形的花瓣也可以看成线状。大自然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兴趣盎然、惊喜连连,是高效的。
2.命题创作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最大限度给予学生体验及感知,大胆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自我表达,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和融入真情实感地创作,从中体会现实生活的美好。这样的教学活动还能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与创作技能,还激起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我就命题:《我手画我心》,用你五彩的画笔,画出你对家乡的热爱;《大足石刻—佛像》,有的学生把平时的废纸用水侵泡揉成纸浆再加上五彩缤纷的色彩,用粘贴的形式进行表现;还有的把生活中的绒线、五谷杂粮等运用创作中,各有千秋,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惊喜。让大足石刻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样,虽然统一命题,但并没有禁锢学生思维,反而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更多的孩子能随心而作,同样的类型,作品并不单一。
(二)利用身边资源,教育素材生活化
源于生活的材料因具有具象性、熟悉性、丰富性的特点,容易与儿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儿童的好奇心、亲切感,让美术活动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食物、生活用品、废旧物品等,通过被创造与利用,就能成为美术活动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儿童生活中多元的美术教育资源和工具材料,提供丰富而有层次的真实素材,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化美术活动,让儿童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要灵活使用教材,开发地方本地特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生活实践化,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在这样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事物的特征。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教学内容紧紧地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们参与美术活动创作,表现的兴趣更浓厚了。
总之,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教学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三、美术来源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再现性美术作品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生活,美术形象自然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而成的。如果美术这颗种子,离开了这广袤的沃土,又怎能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呢?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正如活鱼离不开水一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我们要学以致,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本是为生活而创作。美术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让作品回归大自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作品创作,整合创新,给生活锦上添花。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价值与魅力,艺术来源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以生活化为契机,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喜爱美术,超越美术,绘制出五彩斑斓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付雨.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美术课的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63.
[2]岑慧虹.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71.
论文作者:庞修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生活化论文; 情境论文; 艺术论文; 大足论文; 小学美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