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普外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1 月至2017年1月我院院收治的直肠癌肠造口患者24例,结合其术前及术后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24例中有22例通过护理干预消除了心理障碍,提高了手术耐受性,提高了生活。结论 完好的术前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取得他们的合作,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完好的术后护理,使患者能正确对待造口带来的生活改变,提高他们回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直肠癌肠造口;术前;术后;心理特点及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升高。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每年近10万人,造口的出现改变了病人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给病人日常生活
造成极大的不便。本院通过对24肠造口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精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个人自
我护理能力,逐渐恢复了术前正常生活和信心。临床护理取得预期结果,现将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4~72岁,平均57.89岁。术前21例出现焦虑,15例出现恐惧,8例出现抑郁,1例出现悲观、绝望,术后均出现震惊、“幻直肠”感、自卑心理、自闭心理、依赖心理及焦躁状态。
术前通过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造口护理师在术前主动关心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行腹部造口定位,让患者初步接触造口用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患者了解造口对治疗直肠癌的必要性,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心理疏导,取得家庭支持,指导患者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联系造口者的探访,鼓励患者参加造口联谊会。
结果:24例患者中除有1例拒绝腹部造口放弃手术改行放疗外,其余均通过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使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造口,提高他们回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
2 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2 .1 术前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2 .1 .1 心理特点:术前诊断为直肠癌对患者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治疗上需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更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容易产生下述心理反应。① 恐惧:本组24例,共有15例出现此类心理问题,是发生率较高的,有些患者不能或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甚至有1 例患者因恐惧而精神崩溃未治出院,有1例患者拒绝腹部造口放弃手术改行放疗。② 焦虑:本组病例均出现此类问题,是术前发生率特别高的一种心理问题。与其他手术前的患者一样,患者因为害怕手术而产生紧张心理和担心手术、预后及经济上的压力等问题引起的焦虑心理。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的打击更大,他们在单位是骨干,在家庭是支柱,因此担心配偶、恋人、朋友及同事的厌恶,担心以后不能正常的工作及学习,害怕影响家庭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年轻男性患者忧虑性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忧虑影响日后的生育,害怕失去爱情、家庭等,容易产生焦虑不安。③ 抑郁:本组病例中共有8例出现此类问题,癌症患者都面临着疼痛与死亡的威胁,而且有些还承受着医疗费用的压力,为自己成为家庭负担而不安;有些患者意识到行造口手术是必然的选择,但对手术后的恢复没有信心,同时因手术后需要长期护理腹部造口,担心术后生活不能自理,遭家人嫌弃。④ 悲观、绝望心理:本组共有1 例出现此类心理问题。老年患者担心术后无法自理造口,自觉生存无价值,将给家庭和子女带来麻烦和不便,表现较为悲观甚至绝望,常常抱怨自己可能前生做错事,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2 .1 .2 对策:建立护患间的信任感:造口护理师或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主动关心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倾听他们的述诉,使患者产生认同感;主动向患者介绍本科室的医疗技术力量及所取得的成就;介绍同类疾病康复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术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肠造口术虽是救命的措施,但术前患者不易接受,因其对肉体和精神都是一个打击,在身体外形和自尊方面都是一个刺激。因此术前应耐心、详细向患者讲解施行肠造口手术的原因及重要性,使患者懂得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解决大便的出路问题;利用书籍、造口模型及图片向患者讲解肠造口的手术方式、造口的位置、造口的排便功能及造口手术后的生理变化;还可以通过使用幻灯、录像等视听设施及派发肠造口护理手册,使患者认识到造口手术只是排便出口途径的改变。对胃肠道功能无影响。只要掌握造口护理知识,同样可以过正常入的生活。让患者初步接触造口用品:目前国内外的造口用品日趋人性化设计,患者只要根据个体特点、经济情况等在造口治疗师或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可选用合适的造口用品。让患者试着戴造口袋,使其初步体会到其实造口袋隐蔽性很高,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从而消除患者对佩戴造口袋的恐惧感,增强按受造口手术的信心。
2 .2 术后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2 .2 .1 心理特点:直肠癌患者行腹壁永久性结肠造口后, 改变了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 需要终身使用人工肛门, 不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并使其承受躯体、心理等多方面的痛苦, 由此会出现心理方面的特别变化。① 震惊:尽管术前可能已经进行心理辅导。但当患者第1 次看到真正的造口时都不可避免地感到震惊。肠造口上外露的肠黏膜可能会使患者感到害怕、失落、无奈甚至厌恶自己。② “幻直肠”感:有不少患者术后有“幻直肠”感, 即术后初期原直肠部位的胀满和急欲排泄的感觉。③ 自卑心理:肛门的缺失及排便通道的改变(造口)导致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发生改变, 影响了患者的自尊, 同时看到粪便无法自控而感到悲观, 认为自已是残废, 不愿意与他人接触。粪便的渗漏、气味及气体引起造口袋的涨满及失去控制的“放屁”使患者感到自卑孤立。
2 .2 .2 对策: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有利于加快其生理康复, 故做好造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非常重要。① 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体化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主动接近患者, 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加以心理疏导, 给患者以安慰、支持和鼓励, 帮助克服悲观情绪, 唤起患者的治疗信心,正确面对现实使造口者从极度的绝望痛苦中尽快摆脱出来, 克服自卑心理, 恢复做人的尊严。②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中最基本的支持形式, 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影响患者的行为。当家庭成员提供照护时, 可以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 起到互相协调, 共同面对疾病的作用。做好患者家属特别是配偶的心理疏导, 不嫌弃患者、不怕麻烦, 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感染患者,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造口。③ 指导患者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造口将伴随患者的余生, 掌握造口的自我护理方法是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反复多次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示范、讲解和传授肠造口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鼓励患者参与造口的护理,以便促进其心理康复。
3.讨论
癌症本身和需要做肠造口的事实给病人带来的负性心理反应,使患者不易接受病后现实。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通过手术前、后及时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反映,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同时提供完善的护理专业技能并及时给予健康知识指导,能有效增强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提高他们回归术前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静,杨嫚.48 例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北方药学,2014,(11):195-196.
[2]韦瑞丽,李丽,班翠珍,等. 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6):406-407.
论文作者:王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术前论文; 心理论文; 手术论文; 直肠癌论文; 家属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