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谭继勇

谭继勇

湖南省郴州市骨科医院 423000

【摘 要】目的 研究探讨经前路内固定、经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对照组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方式,研究组采用经前路内固定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Cobb角度为(3.5±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1.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的90.0%对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前路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后路内固定;经前路内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疾病,现代社会的致病原因多为交通事故、高中坠落,坠物砸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不能及时治疗,将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的入路方法则分为后路内固定和前路内固定[1]。此次研究以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前路内固定、经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3±2.1)岁,交通事故致伤27例,砸伤8例,坠落致伤5例, T10-11椎体损伤21例,T1-2椎体损伤19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7.5±2.2)岁,交通事故致伤25例,砸伤8例,坠落致伤7例, T10-11椎体损伤26例,T1-2椎体损伤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方式,全麻,采取俯卧位以骨折的椎体为中心,入路位置为后正中,充分暴露小关节突激横突。在与伤椎相邻的椎弓的根部位置置入根钉,以椎板减压,随后进行复位,以钉杆进行固定,恢复被压缩椎体高度,进行植骨,位置在横突间,直至透视复位满意即可结束。以生理盐水清洗切口,置入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嘱患者治疗后的3个月内应卧硬板床。

研究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进行治疗,全麻,采取右侧卧位,入路位置选择在胸腔、胸腹部,切开骨折椎体,清理椎管内的骨折碎片,恢复被压缩椎体高度,进行植骨,直至透视复位满意即可结束。以生理盐水清洗切口,置入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嘱患者治疗后的3个月内应卧硬板床。

1.3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疼痛症状明显消失,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有效:患者骨折基本愈合,疼痛症状减轻,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受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效:患者骨折未愈合,疼痛症状未缓解,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当 P < 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Cobb角度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Cobb角度为(3.5±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1.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机构之一,胸腰段脊柱是连接胸椎后突基腰椎前突的重压的脊柱节段,也是关节冠状面和矢状面转换的重要节段,一旦胸腰段脊柱发生骨折,将会导致其周围神经组织传导受阻,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造成患者下肢瘫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情况[2-3]。因此一旦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必须及时进行治疗。通过手术治疗,患者骨折部位神经压迫情况可以明显改善,可以恢复脊柱的正常位置,恢复神经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后路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常用方法,手术过程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可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但该种方法容易产生并发症,如断钉,脊柱侧弯等[4]。在这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方式,研究组采用经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前路内固定则可以实现对畸形骨折的矫正,在直视状态下,其减压效果则更加明显,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通过对固定位置的恰当选择,可以分散脊柱的压力,增加椎间的承受能力,其临床效果相对显著。在这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方式,研究组采用经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后,研究组Cobb角度为(3.5±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1.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的90.0%对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前路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善武,欧阳永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4-1105.

[2]陆吉利,韦文,黄承夸,等.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4,4(8):136-139.

[3]刘文庆.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对比[J]. 医药前沿,2015,6(12):178-181.

[4]张毅.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4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13(13):75-76.

论文作者:谭继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谭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