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五个薄弱环节&对西部城市411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定量研究_量化管理论文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五大软肋——基于对西部某市411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量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肋论文,中小学校论文,五大论文,教育科研论文,农村中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0)11-0035-02

科研兴校需要科学系统的教育科研管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如何,能否满足科研兴校的学校发展需求?笔者针对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制度、经费、课题、成果和资源等要素,设计了20个基本问题,对我校六届西部某市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员(包括校长、书记和副校长等学校管理者,以下统称为校长)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得有效样本411个。我们发现,农村中小学校在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五大软肋。

一、制度软肋:大多数学校制度不健全

本研究主要考察学校教育科研的规划、要求和办法,着重考察奖励制度,结果见表1。

从统计的结果看,多数学校对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和成果有部分管理要求和办法,少数学校有比较全面的管理要求和办法;大多数学校对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和成果有奖励制度,少数学校没有奖励制度。在进一步的访谈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校长搞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和要求,因此其要求和办法也是形式化的;学校有奖励制度,但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可见,大多数的农村学校还没有真正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二、经费软肋:近1/3的学校没有教育科研专项经费

本研究主要针对学校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和支配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

调查显示,多数学校每年用于教育科研的专项经费不足5000元,近1/3的学校没有科研专项经费;只有少部分的学校科研经费在5000元以上;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经费还不能专款专用和按时划拨。可见,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太少,而且不及时、不到位。

三、课题软肋:大多数学校只承担一两项区(县)级课题

本研究主要对学校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表4。

表3统计表明,少数学校承担过一两项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大多数学校主要承担的是区(县)级课题和校级课题,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多,说明学校倾向于研究上级下达的课题,自己主动设立课题的意识比较弱,对课题本身的价值认识还不够。

表4统计表明,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长期有专人进行管理,少数学校偶尔有专人管理,极少数学校没有专人管理。在进一步访谈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尽管有专人进行管理,但实际上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地履行管理职能。

以上两项统计结果,说明校长对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重在形式,而忽视了课题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是校长在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上不作为的表现。

四、成果软肋:成果的被认可程度较低

本研究主要对教育科研的成果数量和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

统计表明,虽然大多数学校有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论文,但研究成果多半发表在一般正式刊物或非正式刊物上,其认可程度普遍比较低。在访谈调查中,大多数校长认为:没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是成果质量比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资源软肋:对专家资源利用极不充分

本研究主要调查教育科研的校本资源和专家资源两项,结果见表6。

调查显示,尽管大多数学校设立了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但从学校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情况看,多数学校主要由教师或校长个体完成,少数学校由本校的学术团队完成。由此可见,学校的管理团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从对专家资源的利用看,只有极少数学校经常有校外专家对学校科研课题进行引领与指导,一半的学校根本没有,近一半的学校偶尔会有;尽管多数学校举办过专家讲座,但是频次比较低,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从来没有举办过专家讲座。可见,农村中小学在教育科研中十分缺乏专家资源。

上述五个软肋,虽然是来自于西部地区某市的一个个案,但从中我们能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科研管理现状。我们期待对这些软肋的揭示与解读,能为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点理性思考与启迪。

标签:;  ;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五个薄弱环节&对西部城市411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定量研究_量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