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洁:德育学科建设路上的追梦人论文

鲁洁:德育学科建设路上的追梦人

文|冯建军

教育不仅需要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更需要对人的生命真切的关怀和无穷的挚爱。

值得强调的是,覃长平对下属的要求虽然看似严苛,实则对员工成长起到了不小的督促效果。覃长平说:“尽管制度看似不近人情,但是从始至终没有任何一个业务员被公司淘汰,都能够顺利通过考核,每个业务员都买车买房,轰都轰不走。进步突出的业务员年年销售额增长可以到达60%以上。”结果真是令记者相当震惊!只要每一位业务员都严格按照“135”、“4 不要”、“38 原则”和“1234标准”执行,都会轻松过关,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集团(总局)党委注重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相结合,丰富发展北大荒精神新内涵。将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融入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将现代企业思维,国际化、市场化、资本化理念融入新时代北大荒文化。举办第五届“感动北大荒”人物(群体)评选活动,以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北大荒精神,倡导新时代风尚,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也为推进农垦改革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鲁洁

曾任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的鲁洁是南师大“土生土长”的学者。她从17岁到89岁,始终在南师大,深耕于她所钟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她是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全国教育科学突出成就奖获得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理论重建与发展的持续领跑者,也是21世纪初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设计师。

1985年,全国德育专业委员会成立,鲁洁担任学会理事长长达二十年。“七五”期间,鲁洁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逢贤一起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德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研究工作。作为这一课题最终成果的《德育新论》梳理和界定了德育中的基本问题,其中鲁洁提出的“德育的享用性功能”“德育的超越性”等观点,使德育摆脱了政治化、工具化,回到了“人”的本身。她所理解的“人”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在生活中发展的人。基于这种认识,她把德育放在生活中,提出了“生活德育论”。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71岁的鲁洁承担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她将“回归生活”作为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优良生活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准确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真切感受等,奠定公民的基本品质,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

2002年6月,鲁洁又接手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写。面对现实中不少品德课“假大空”、不受欢迎的现状,鲁洁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让道德教育成为最具有魅力的教育”,她要寻找属于儿童的德育,构建属于儿童的道德生活。要完成这一任务,除了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理论,更重要的是了解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每在教材编写中遇到了问题,鲁洁总是说:“去问问孩子,他们才是最大的权威。”

2012年5月,教育部再次委托她担任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主编。2019年9月,这本教材全面投入使用。此时,89岁的鲁洁还在研究怎样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更有收获,为此还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设立“小学德育课专项研究基金”,资助全国的小学德育课教师参与教材和教学的研究。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为了我国德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位老人仍走在路上。

责任编辑:王梦茜

标签:;  

鲁洁:德育学科建设路上的追梦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