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辽河三角洲农业发展比较研究_农业论文

黄河、辽河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河论文,黄河论文,农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1)01—0070—05

大河三角洲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区和环境演变的敏感区,由于河海交互、陆海相接、地势低平、生态过渡,加之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使之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到各个不同的三角洲,其自然条件、开发程度和开发模式又各有千秋。文章选择中国北方的两个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通过比较,揭示二者的差异和共性,探讨中国北方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黄河和辽河同是注入渤海的北方河流,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都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为区域开发服务和方便比较出发,黄河三角洲以东营市作为研究区, 面积7923km[2];辽河三角洲则以盘锦市作为研究区,面积3959km[2]。

1 自然条件与农业开发历史的比较

1.1 自然条件

黄河三角洲与辽河三角洲在生物气候带方面都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滨海湿地和盐生草甸广布,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相像。只是由于辽河三角洲地理位置偏北一些,其气候和生物物种略偏冷湿,加上人类开发利用的影响,土壤方面有些差异。在地貌和水文方面,二者差异较大。主要在于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大河,其平均含沙量为辽河的8倍, 平均输沙量是辽河的46倍[1,2](注: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黄河水资源的最优管理,1997年。),加之黄河是地上河,尾闾游荡迁徙使得三角洲微地貌岗、平、洼相间,并直接影响其景观结构;而辽河三角洲地面则要平坦得多,在景观上明显分为旱地、水田、芦苇沼泽三大带。二者的自然环境都表现了自海向陆的逐渐递变[3,4]。

1.2 农业开发历史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土地,1855年后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1882年(清光绪八年)这里始有开垦。辽河三角洲开发历史较早,自明朝便开始有农业,土地主要由驻军屯垦。虽然二者农业开发的起步时间不同,但二者历史上都是所在省份的荒凉之地,有东北“南大荒”和山东“北大荒”之称,而且开发历史均可分为农业开发、油气开发和综合开发三个阶段。农业开垦,尤其是建国后大批国营农场的建立和有计划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为三角洲的开发打下了基础;目前又都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5,6]。

2 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结构的比较

2.1 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东营市和盘锦市的土地资源调查报告,以及两市1997年的统计资料(注:东营市土地管理局,东营土地资源,1993年。)(注:盘锦市土地管理局,盘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3年。)(注:东营市统计局,东营统计年鉴(1997),1998年。)(注:盘锦市统计局,辽宁省盘锦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97),1998年。),绘制结构图如下(图1,图2)。

从图1,图2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耕地比例(31.4%和31.6 %)相差无几,但黄河三角洲的牧草地(5.7%)和未利用土地(22.3 %)远远大于辽河三角洲(0.9%,4.4%),辽河三角洲的水域(49.8%)则远大于黄河三角洲(29.5%),并且具有世界第二大苇场。

(2)黄河三角洲的耕地中,旱地占48.9%,水浇地占42.3%, 合计旱作物占91.2%,水田只占8.2%。而辽河三角洲的耕地中, 水田占87.8%,旱地只占11.3%,菜地二者均很少(0.6%和1%)。

(3)目前,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率为63.2%, 土地垦殖率为31.4%,土地农业利用率为31.8%,土地生产率为7072元/hm[2]; 辽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率为82.9%,土地垦殖率为31.6%,土地农业利用率为31.9%,土地生产率为12995元/hm[2]。辽河三角洲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优于黄河三角洲。辽河三角洲的土地开发方向以农、苇、渔业为主;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开发则以农、牧、渔业为主。

2.2 农业生产结构

此处指大农业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以1997年的产值进行比较(图3)。因为两个三角洲都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所以,特进行粮食产量比较如下(图4)。

通过上述柱状图,不仅可以显示总量的差别,而且可以了解二者内部结构的差异。

(1)从农业总产值来看, 其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构成在黄河三角洲是51.4∶1.8∶34.1∶12.7,在辽河三角洲是53.3∶0.3∶16.6∶29.8。二者都以种植业为主,产值超过各自的50%,林业产值不足2%。东营市牧业产值高于渔业,盘锦市则相反。

(2 )从粮食作物产量结构来看, 东营市的第一是冬小麦, 单产5003kg/hm[2],总产462831t,占粮食总产量的60%,其次是玉米(20%),水稻(11%),大豆(7%);而盘锦市第一高产作物是水稻, 单产10341kg/hm[2],总产781975t,占粮食总产量的93%, 其次是玉米(5%)和大豆(2%)。从平均粮食作物单产看,辽河三角洲是黄河三角洲的2.45倍。

(3)黄河三角洲(东营市)的面积是辽河三角洲(盘锦市)的2倍,而两者的农业总产值却相差无几(552437万元与514511万元),辽河三角洲的粮食总产(845262t)还高于黄河三角洲(781983t)。可见,辽河三角洲的土地质量和农业开发程度要好于黄河三角洲。辽河三角洲是以水稻为主的商品粮基地,而黄河三角洲属于初级开发的以小麦、棉花为主的商品粮基地。这与前面土地利用结构的分析是吻合的。

2.3 农村社会发展结构

从农村社会总产值构成、农民收入以及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等方面来考察黄河三角洲与辽河三角洲的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图5,图6)。

(1)图5显示,在农村社会总产值构成中,东营市农村工业产值比例(53%)已超过农业(31%);而盘锦市仍以农业占主要份额(48%)。二者第三产业均较薄弱(占16%和17%)。

(2)从农村文教卫生、文化程度状况看, 两地专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盘锦多于东营,但东营市域有两所高等院校,成为地方发展的智力依托。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方面(图6),盘锦市以小学和初中为主,东营市高中比例增加, 却存在较多的文盲和半文盲,体现一种起点低,但前进快的状况。

(3)考查油田职工、地方职工的工资和农民的纯收入比值, 东营市为4.9∶2.8∶1,盘锦市为3.9∶1.9∶1。全部职工平均工资与农民纯收入的比值,东营市为4.2∶1,盘锦市为2.6∶1。由此可见,两地都存在着城乡差别和复合二元结构,东营市比盘锦市要严重。

总之,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辽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程度较高,社会发展较为均衡。黄河三角洲属于起步晚的新开发区,既有基础薄弱的一面,又有突飞猛进的一面。但二者的发展都深受油田大企业和地方经济的的影响,二元结构问题不可忽视。

3 农业生产历史追踪与发展趋势对比

3.1 粮食和芦苇生产的历史追踪与发展趋势

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都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辽河三角洲还是世界第二大苇场,重要的芦苇生产基地。虽然芦苇生产主要是为了造纸,在许多情况下归到轻工业中,但它也是吸收太阳能的第一性生产者。现将历年粮食和芦苇生产情况绘于下图[7 ](注:东营市统计局,光辉的四十年(1949~1988),1989年。)(注:东营市统计局,东营市建国五十周年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1999年。)(图7,图8)。

(1)由图7可知,黄河三角洲的粮食总产和单产除1962年前后受自然灾害影响处于明显低谷外,历年来总趋势是波动性的增长,从三者的关系可发现,1958年以前本区是典型的广种薄收;1978年前波动较大,单产水平低;1978年后,耕地变动总趋势下降,但粮食总产和平均单产却提高很快,说明对土地的投入增加,1983年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80年代后期,耕地面积又呈增加趋势。以上变化与方针政策和农业集约化的提高是有关的。另外,1992年和1997年粮食产量的两个低谷年都和黄河断流有直接关系。

(2)盘锦市水稻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总趋势都在不断增长。 播种面积自60年代末开始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80年代初一度减少,之后又呈增长趋势。总产和单产相关地波动性增长,低谷之处与灾害和投入不足有关。

(3)由图8可知,盘锦市芦苇的产量总体趋势是波动性上升,70年代、80年代分别上了两个台阶,而苇田面积平稳中有所下降。从二者的关系可知,芦苇生产经过人工管理后,靠单产的提高获得了总产量的增加。目前,苇田管理仍是粗放型,灾害和石油污染也会对芦苇的生长起到负面效应。

3.2 水资源短缺的趋势

两个三角洲大规模深入开发都会遇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以黄河三角洲为甚。

由于黄河三角洲区内大部分地下水矿化度高,不适于饮用和灌溉,黄河水成为主要的生活和生产用淡水水源。自1972年黄河下游首次发生断流以来,情况愈来愈严重。总的趋势是:断流历时延长,频次增加,首次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河段长度不断加大。1997年黄河断流达226 天[8],近年来加强了人工调控,有所缓和, 但总趋势是黄河来水会继续减少,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如上所述,辽河三角洲的水环境明显优于黄河三角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稻田的扩展,也感到水资源不足。从历史追踪看,同期水稻单产和总产量的增减波动与引水量的多少相关,即水资源是水稻生产的命脉。如何从节水的角度和结构调整的角度解决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当研究的问题。两个三角洲还有一些相似的限制因素,如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盐渍化,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高,风暴潮及旱涝等自然灾害。其中,辽河三角洲的洪涝,黄河三角洲的缺水是各自最大的威胁,也反映了二者的根本差异。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黄河三角洲与辽河三角洲是总体相似又存在差异的两个有代表性的北方三角洲。因此,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在大模式上有共同之处,在具体问题上又要有各自的针对性。此处主要从共性出发,兼顾个性,讨论两个三角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4.1 水土整治

历史和实践证明,世界上的大河三角洲,都是在进行了基本的治水、治土之后,才得到渐次开发,资源的优势才能转变为现实优势的。中国北方三角洲水土整治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河流枯水期水资源短缺问题,地下水位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造成的土地盐渍化问题,抵御旱、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问题等。因此,必须狠抓以水利为龙头的引、输、蓄、排、灌、防工程。黄河三角洲还要解决黄河尾闾摆动造成的大环境不稳定问题。河口尾闾的治理和平原水库蓄水工程还关系到并有赖于黄河全流域的整治和稳定,以及全流域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辽河三角洲水土整治的着眼点更偏重于防洪排涝,加强堤防。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出现水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因此,也需要修建平原水库,进行蓄水,达到闲水忙用的目的。

另外,未来的水土整治尤其海岸工程应考虑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在加高加固沿海大堤、海岸侵蚀治理、河道清淤等方面要有长远的措施。要通过水土整治工程,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

4.2 生态农业与生态工程

区域农业系统发展进化的基本方式或途径可分为传统农业模式、高投入的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两个三角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上三种模式。根据北方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宜选择走现代化、精细、生产绿色产品的生态农业道路。

辽河三角洲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已创造了许多典型模式,如:以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代表的多级循环利用复合生态模式;以大洼县清水农场清河村为代表的庭院生态经济模式;以盘山县棠树林子乡为代表的农林牧协调发展生态农业模式;以石山种畜场为代表的种养加相结合,牧工农综合经营生态农业模式;以大洼县新立农场为代表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以盘山县太平农场兴隆分场等为代表“稻—蟹”、“稻—萍—蟹”、“稻—鱼”、“稻—萍—鱼—蛙”物种互惠共生生态农业模式;以高升镇为代表的间作套种生态农业模式;以盘山县太平农场新村、鲜水村为代表的立体农业与村屯建设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等。

黄河三角洲也出现了一些生态农业的典型[9], 如:以广饶县李鹊乡为代表的种植业—农区饲养型生态农业模式;以利津县陈庄镇为代表的“上农下渔”型生态农业模式;以河口区义和镇为代表的枣(林)粮间作型生态农业模式;以垦利县大汶流人工草场为代表的草业—牧业型生态农业模式;以胜利油田农业开发研究院生态农场为代表的农牧场型生态农业模式;以胜利油田农工商总公司莱州湾开发为代表的滨海开发型农业生态模式;以广饶县大王镇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生态农业模式;以广饶县花官乡为代表的种养加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等。

对以上典型要总结、提高、推广,对城郊型生态农业模式等要有计划地培育,因地制宜,建立起一种提高产量、丰富品种、改善环境的良性循环,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开展生态工程,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三角洲的生态工程主要包括:海防生态系统、沿河渠防护林带、公路绿色走廊、农田林网化、城镇与村庄的绿化和美化等,要投入科技力量进行耐盐植物的选育、引种研究,千方百计增加森林绿地覆被,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新的高水平的生态平衡。

4.3 结构调整与农村发展

与南方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这两个北方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和农业结构还比较传统,开发程度不高,同时,社会的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因此,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对于农业结构, 在保证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前提下,要根据土地资源状况增加牧业、渔业的比重;围绕为油田服务发展城郊型农业,增加林果、蔬菜的比重;针对水资源问题加大节水农业的比重,这在黄河三角洲尤为重要。(2)对于农村产业结构, 在农业产值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其发展方向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和石油工业配件及建筑、运输、服务业。通过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密切工农关系,缩小城乡差别,淡化二元结构。当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引进外资,增加高新技术的含量。农村经济发展了,可以更好地反哺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健康文明的农村社区,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科学种田。健全农技、农机、生产资料、产供销、信息、保险等农业的指导、服务和保障体系,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保证。

总之,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是两个总体相似又有差异的三角洲,要以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来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国家可靠的商品粮基地和人民富裕的新型经济区。

收稿日期:2000—10—23;修回日期:2000—12—27

标签:;  ;  ;  ;  ;  ;  ;  

黄河与辽河三角洲农业发展比较研究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