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

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

朱英福[1]2004年在《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文中指出在日本历史上,日本的学校与家庭和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不是孤立、封闭的个体。二战以后,在美国的占领下,日本学习美国的社区学校模式,开办社区学校,但是由于没有彻底理解社区学校的含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二十世纪六七寸年代日本经济迅速腾飞,日本在短时间内完成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人们地域连带意识趋向淡薄,归属意识渐渐丧失,所以学校也逐渐地与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也日益疏远。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日本学校的暴力、逃学事件急剧增加,学校问题层出不穷,学校单方面无力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试主义盛行、学生压力很大,学校成了“地狱”。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开始步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不断学习,对人们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联合问题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放式学校”应运而生。 开放式学校展示了一种新的学校理念。学校向家庭和社区开放,学校、家庭和社区组成一个学校共同体,原有的教材概念、教师概念、教室概念、学习概念等都在开放式学校中得到了扩展。开放式学校的教学方式、课程结构等都与以往学校不同。家庭和社区在开放式学校中担当重要角色,也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受益匪浅,学校帮助家庭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为家长和社区居民提供再教育的机会。 开放式学校通过信息管理、评议员制度、评价制度和危机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充分保证了开放式学校的开放。学校充分向家庭和社区公开学校信息、通过评议员制度广泛听取家庭和社区的意见,让家庭和社区充分参与学校的管理。危机管理体系为开放式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保障。 开放式学校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学校观、学习观、教师观等与杜威的实用主义、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的理念具有相通之处,开放式学校吸取了这些理论的精华并把之付诸于实践。 日本开放式学校的建设对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开放式学校开阔的改革视野值得我们学习;开放式学校与家庭和社区联合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另外在学习型社会中,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使学校成为家庭和社区的学习中心,在这些方面日本开放式学校都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李露昕[2]2017年在《意大利开放式小学校校园空间构成初探》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基础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以及教育形势之下,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是相对落后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原来封闭、单一的教学形式将因为多样、开放的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变化,开放式小学校的出现将不可避免。校园建筑与教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开放式小学校的出现也对校园建筑空间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小学校的基础上,开放式小学校如何开放、空间怎样优化将是新的研究热点。意大利作为发达国家,在开放式小学校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与社区的关系方面,意大利的学校正逐步变成一个开放的结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为社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到社区生活中,其小学校建筑设计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革探索,也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在这些方面,意大利积累了相关的一些成熟经验和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意大利小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文献阅读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对意大利开放式小学校校园空间构成进行研究。从开放式小学校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开始,对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和定义;接着对比意大利与中国近现代小学教育理念的发展及相应教育建筑的发展,从中分析两地小学校发展的相似性;然后以意大利开放式小学校的典型案例入手,并与国内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开放式小学校校园空间构成;最终总结出开放式小学校的设计策略,以期对当前小学校建筑设计起到点滴启迪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徐涵[3]2017年在《日本社区学校“叁位一体”共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发展,人口向大都市集聚,而中小城市、城镇地区人口过疏化问题日益严峻。日本原有以学校为主,家庭、社区支持的中小学育人模式的功能弱化。创建社区学校是日本探索新的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育人的重要实践。日本社区学校自2004年建立以来,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整体规模上均取得了较大发展。2015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上,文科省大臣下村博文明确表示:“今后全国公立中小学应向社区学校发展。”“地区协同型”的社区学校将成为日本公立中小学发展的趋势。研究日本社区学校学校、家庭、社会“叁位一体”育人模式对认清日本基础教育改革走向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丰富我国多元化育人途径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历史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了日本社区学校的发展背景、“叁位一体”共育模式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叁个案例具体操作总结了日本社区学校“叁位一体”共育模式的特点、问题、实质,并得出几点启示。日本社区学校改革是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从日本近十来年社区学校育人模式的发展,可以看出日本自由主义教育改革浪潮已经涉及到日本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且深入到义务教育这一公共领域之中,佐证了日本原本高度均质的基础教育开始动摇。但是,同时从实际案例中也能看出,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进程仍是较为缓慢并因伴随着各种抵抗而不得不妥协。社区学校“叁位一体”共育模式不应是学校权力、功能的缩小,社区、家庭可以支持、支援学校运营,但不应该影响学校在学生培养中的主体性地位。

王芳[4]2007年在《面向社区的开放式小学校校园空间构成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初等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人士已经认识到小学校面向社区开放的必要性。小学校如何向社区开放,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开放式小学校空间构成的问题,可以解决我国当前小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用地受到限制等问题,同时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终身教育的场所,共同构筑人人都爱护的小学校校园,让小学校伴随着人的童年、青年、中年乃至老年,让小学校成为社区保留传统风貌的精神家园。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国外开放式小学校的发展历史及校园空间构成特征,为国内小学校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策略;(2)小学校外部空间层次分析及周边环境分析,营建一个安全良好的校外环境;(3)儿童和社区居民的行为规律,共同建构面向社区的开放式小学校园模式;(4)论述国内小学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开放“度”,分析了面向社区的开放式的小学校存在的可行性及发展的前景。

周慧佳[5]2017年在《用地紧张超员运作中学建筑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典型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中的学校因建设用地有限,学生人数增加,学校的发展空间受限,普遍存在着用地紧张超员运作的现象,大多在建筑空间环境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办学。用地紧张超员运作的学校普遍面临着校舍老旧缺乏、投入资金不足,建设改造量大的问题。由于学校校舍普遍进行了不断的改扩建,建筑功能混乱、布局缺乏协调规划,空间组织不合理,安全隐患多。部分学校因空间受限导致学校各项指标难以达到规范要求,难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办学。这种情况下,这些学校也采取了利用屋顶或地下空间,利用校外设施资源,增加校舍建筑面积等方式,从而有意识的利用校内外空间,寻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方法。本选题在此背景下提出,面对城市中用地紧张超员运作的中学建筑空间环境资源不足的现状,以典型案例的建筑空间环境品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现状调研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同时对国内外高品质学校进行剖析,对学校建筑空间环境及其品质优化进行研究。从而对用地紧张超员运作中学的现状特征以及高品质学校的品质特征进行总结,对学校的建筑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提出建议。本论文期望从调研实际出发,了解中学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合理利用校内外空间,通过功能构成、空间布局、组织形式的调整,对现有学校建筑空间环境品质进行优化。为用地紧张超员运作中学建筑空间环境的品质提升找出可行的途径,从而不仅仅满足于达到现行规范要求,还能更近一步使学校建筑空间环境提升到更高水平。

王淑杰[6]2011年在《日本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改革及其启示》文中认为开放式个性化教育起源于英国的夏山学校。日本实施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时间长,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实施过程中,设置开放式空间,创新课程与教法,明确教育目标,设计个性化活动及开放式的管理等具体措施,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效果显着,值得借鉴。

高冠男[7]2016年在《农村学校与地域社会之间的融合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校是一个地域的文化象征,与地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域的诸多因素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各种问题,但学校自身很难解决,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更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变革来改变教育现状。因此,只有借助地域社会的力量,将学校和地域社会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达到互惠和双赢,从而促进学校和地域社会的共同发展。日本在这方面已有一些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日本的“学社融合”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资源交换发展到现在的部分融合,形成了地域社会全力支援学校,学校回馈地域社会的良好态势。本文以中文文献中关于“学社融合”的部分理论为蓝本,结合大量的日文原文资料,对日本“学社融合”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学社融合”的两种实践类型--开放式学校和地方运营学校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以偏僻地的伊座利与政令指定市的京都市山科区为案例,逐一从活动角度和制度化角度介绍了日本“学社融合”的具体内容。最后,通过对日本“学社融合”的经验总结,开启我国农村教育的构建模式:如树立地域教育的理念、扩大行政民主化、构建评价保障机制、构建实用的支援组织和创建地方特色模式等。

李争[8]2003年在《对日本开放式教育启蒙者加藤幸次的专访》文中认为本文是继2002年第12期“开放式、个性化教育专辑”中《对日本开放式教育启蒙者加藤幸次的专访》的续篇,上篇通过采访加藤幸次(以下简称为“加藤”)主要了解了日本传统学校的状况,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开放式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开放式学校有哪些优势。本篇主要内容是介绍日本实施开放式学校教育后对“双基”是怎样认识的,学校和社区居民是怎样联系的以及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评价方式。希望教师从中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开放式学校的教育。

夏天[9]2016年在《基于开放理念的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理念,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发生了许多变革,尤其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方面,这些都对新时代的小学建筑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新形势下,中国一线建筑师们,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小学建筑空间,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创造合适的教育空间。本研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梳理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并将相应理论应用于小学学校之中,探究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2)纵向和横向对比研究中国、欧美、日本小学教育理念发展、课程设计发展与建筑的发展,探究开放理念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3)对国内案例进行分类归纳。在此基础上,选出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研究,从中分析目前国内小学对内、对外开放的现状与问题;(4)在对小学公共空间设计基本理论和国内现状基本了解前提下,对开放理念应用于小学设计进行基本的概括与梳理。(5)将国内外优秀案例及相应手法归纳,分类于社会、社区、学校、教室四个层面;探求开放理念在中国小学建筑中,理念与手法如何相对应,并落实于中国现有国情的小学建筑中。在对中国小学个层面开放进行相应分析的前提下,提出小学建筑设计流程的开放和基于区位、使用阶段不同的相应开放设计态度与手法。

杨清[10]2015年在《开放式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设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提出:现在的学校规划与设计必须树立新理念,在探索新模式的同时改进教学空间与非教学空间和其外部空间的设计,坚持开放式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D]. 朱英福.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 意大利开放式小学校校园空间构成初探[D]. 李露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 日本社区学校“叁位一体”共育模式研究[D]. 徐涵.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4]. 面向社区的开放式小学校校园空间构成初探[D]. 王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5]. 用地紧张超员运作中学建筑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典型案例研究[D]. 周慧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6]. 日本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 王淑杰. 肇庆学院学报. 2011

[7]. 农村学校与地域社会之间的融合发展研究[D]. 高冠男.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8]. 对日本开放式教育启蒙者加藤幸次的专访[J]. 李争. 小学青年教师. 2003

[9]. 基于开放理念的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夏天. 南京工业大学. 2016

[10]. 开放式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设计模式研究[J]. 杨清. 四川建材. 2015

标签:;  ;  ;  ;  ;  

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