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要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保护区论文,与时俱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最重要、最有效措施,是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关键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加大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入到位。”温家宝总理也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更名要慎重,一经确定不宜经常变动。要建立、健全管理办法”。曾培炎副总理指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其建设和管理水平。”“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推广典型经验,促进生态保护。”
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努力推动下,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呈良好的发展势头,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截至2003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1999个,总面积 1439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37%。我国70%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0%左右的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以及绝大多数自然遗迹,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多年来实行抢救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增长较快,随之而来的“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立轻管护”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今后,我们必须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上来。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资源、自然遗产、自然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62%。建设和管理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实行评审审批制度。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由国家环保总局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审批程序建立的跨部门、跨学科的专业审查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国务院建立和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出决策意见。委员们来自相关学科,都在各自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是生态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前三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第三届评委会,共审查通过自然保护区91个,并在完善评审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下面,就如何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水平,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1 研究空间格局,优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布局
现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评审制度。由于缺乏宏观指导,造成一些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于密集,而一些需要或急需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却因地方或部门没有申报而不能建立。为此,要抓紧开展自然保护区空间格局的研究,并在原有《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编制《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指导和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完善保护区网络,丰富类型,把该保护的区域保护、管理好。
2 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标准
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现行终身制的管理办法弊端不少,负面效应很大,必须改革。今后,对已升格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凡批而不建、管理不善、没有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受到破坏的,要实行黄牌警示,限期整改;对那些失之于宽、放松管理,或因自然、人为因素,失去继续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的,应撤销国家级的冠名。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估、考核,实施动态管理,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
3 进一步完善评审制度,保障评审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科学性
评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坚持标准,把好评审关,是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发展的关键。反之,其负面作用很大。为此,要进一步规范评审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明确评审委员的任务和责任,完善评审制度;要严格评审纪律,做到公正透明,标准统一,结果公开,公众参与,提高评审工作的诚信度;要进一步提高初审质量,完善主审制度,切实做好实地考察和主审评议工作;要建立信息通道,加强各方面信息交流,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4 加强调研,把握实情,充分发挥评审委员的作用
各位评审委员既是专家,又是不同保护区的主审。作为委员,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把握各待评自然保护区的科学价值及其在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功能分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了解其基本管理状况,分析总体规划的可行性。评委会要充分发挥每一位评委在评审工作中的咨询、把关作用,不断提高评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提高国家级评审工作的权威性。
5 严格评审纪律,树立客观、公正、严谨的评委会形象
自然保护区评审、特别是实地考察工作十分辛苦,科学性强,责任重大。第三届评委会的各位评委发扬科学精神,严肃认真地对待评审工作,树立了评委的权威。但是,在以往保护区的晋级过程中,也有一些地方和相关领导不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创建工作上,而是放在评委的攻关上,加大了评审工作的难度。个别评委受外部因素影响,在评审工作中有时也掺进了地方和部门色彩。为切实提高第四届评委会的工作水平,维护好评委形象,按照公开公正、清正廉洁、科学求实的原则,希望新一届评委共同努力,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三个不”,即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不敷衍了事,保证工作质量;坚持评审原则和标准,把准尺度,不随声附和,维护评审权威;坚持公开公正,自觉遵守评审规定,不循私情,廉洁自律。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制度》,如果出现违规违纪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经核实,评委会将与推荐部门及时沟通,通报有关情况,情节严重者,将取消评委资格。
建设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从全球环境保护的发展看,这也是一种世界性趋势。2003年南非第五次世界保护区大会上,对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特别强调:要运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和方法建立和管理保护区;要加强区外更大范围的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保护;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分类体系,区别保护区的具体功能和保护需求,进行科学分类,实施分类管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是搞好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务院赋予每位委员的一项重要职责,需要大家倾注热情、无私奉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深信,在各位评审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届评委会一定能肩负重任,为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自然保护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