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内容形式单一,模仿度高,创造性内容少,未与地方经济接轨等因素。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着重要影响,而创新创业环境是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最后一公里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因素
1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机制
1.1組建创新创业领导机制
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工作要点,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全面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根据学校情况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XX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办法》、《XX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XX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XX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1.2设计创新创业运行模型
高校根据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情况不同,可以将创新创业运行分为不同的类型。在高校内仅靠高校内部系统运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独立型教育;通过产学研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企业当中形成复合型教育;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科技创新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校企合作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型,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成长的氛围环境不同,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模式。
1.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邀请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企业家作为专门指导教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为提升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创业课程、管理课程、财务课程、政策研究和创新创业比赛等教育方面出发,倡导政府、企业和高校参与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共同努力。
2提升创新创业的实践环境
2.1重视课程体系
第一,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对低年级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科技创新》等创业类的公共课,通过通俗易懂的课程教育让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创业管理》、《管理学》、《经济学原理》、《会计学》等经济类、管理类课程,让大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创业理论知识,掌握创新创办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第二,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应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实习、专业实习等机会,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所需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等内在素养,以及对于市场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团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等外在素养。
第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通过参加国家级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市级的创新创业比赛、创业精英大赛,专业要求较高的科技创新类比赛等创新创业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水平,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2优化教育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特点是学科跨越大、综合性多,同时也是一门课程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教育环境的建设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讨论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情景剧)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讲授,同时应构建一个实用、高效的教学环境。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层次化、立体化,实现通识、专业类课程与实践运用有机融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基础薄弱,大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因此,构建合适课程体系,促使课程设置层次化、立体化,实现通识、专业类课程与实践运用有机融合尤为必要。教育环境可以采取“理论+实践”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演练为一体,以教学引导与学生操作为手段,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2.3精化师资队伍
基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倡导专业教师双语授课,开设创业类培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承接任务和项目,来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授课教师根据大纲自主研发、设计互动环节和讲授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意识,开设企业运营模拟训练以及企业模拟运作课程。师资是关系到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校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多元化。通过实施“选、聘、训、送”的方式充实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成立创业教育专家组,聘请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开设创业讲座,开展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指导,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引领在校大学生的高科技创业水平,提升高校的整体的创业文化氛围。
2.4优化创业培训
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质高效推进,离不开实训、实践、孵化等基地资源的支持,高校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的培训应以全国“挑战杯”赛事、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大赛为契机,利用学校的工程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提高同学们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其次,依托校内创新创业模拟平台。利用网络创业实验室、创业模拟实验室、创业模拟沙盘室等模拟创业的平台,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为契机,提高同学们的经营管理能力。三是,依托校内创业孵化基地。遴选各类创业团队入驻,开展创业运营,推动创业项目市场化运作;借助产学研平台,选送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创业实践,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最后,依托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孵化基地与校外科技园、创业园的等孵化器有效对接,促进创业教育科研成果以及校内创业项目市场化运作。
3结论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出路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也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普遍的共识。然而,目前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创业成功率低,积极性不高等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企业共同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倡导创新创业行为,各职能部门应加强通力协作,切实做好创新创业的“机制构建、实践培训、服务支持和政策落实”等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2]徐占东,陈文娟.大学生创业特质、创业动机及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
[3]任泽中,左广艮.大学生创业资源协同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2.
论文作者:曾燕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高校论文; 大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环境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 校内论文; 学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