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幸福和谐_宝应论文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幸福和谐_宝应论文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幸福和谐宝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应论文,文化生活论文,群众论文,和谐论文,幸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大家乐”“文艺大篷车乡村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幸福和谐宝应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支持。

一、以“和谐社区大家乐”为载体,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着力完善运行机制,推进活动长效化。2007年以来,宝应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每年不定期组织有关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和社区群众实际需求,共同举办一期和谐社区大家乐活动。每次活动必须有承办单位干部职工与社区群众共同参加,努力把这一活动办成社区群众娱乐的“舞台”、单位社区共建的“平台”,单位形象展示的“擂台”。为充分调动各单位的参与积极性,宝应县将参与“和谐社区大家乐”活动情况纳入县级文明单位考核评比内容,年底进行量化评分,同时将其作为推荐省市文明单位的重要依据。

第二,着力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吸引力。活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活动有没有生命力,群众最有选择权。在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的同时,力求贴近群众、吸引群众,一直是“和谐社区大家乐”活动追求的目标。如何贴近群众、吸引群众,关键在活动内容是否贴近群众生活实际,是否能够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活动开展以来,宝应县始终在丰富“和谐社区大家乐”活动内容上下功夫,逐步由开始的少数人表演、多数人观看模式,转变到注重活动的互动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台上台下共同参与的模式,鼓励社区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赏。在活动开展时,通过安排社区文艺爱好者演出、文明礼仪知识有奖竞答、趣味运动会、家庭才艺展示、“巧手主妇”比赛、群众广场交谊舞展示等丰富新颖、参与性较高的活动,吸引群众想参加、要参加。

通过开展“和谐社区大家乐”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和文明礼仪知识,活跃了社区文化气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强化了社区教育,也拉近了社区群众与参与单位的距离,为参与单位展示文明形象,进行自我宣传、自我推介提供了有效平台。

二、以“文艺大篷车乡村行”为平台,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第一,“送”与“需”相结合。每次活动前,县委宣传部都向全县发出参加“文艺大篷车乡村行”活动的函和征集活动方案的通知,动员相关单位结合职能工作,积极进行活动申报。同时,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村走访、网络调查等形式,对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进行调研,了解群众所需,掌握群众所盼。在此基础上,组织县文体广新局、县淮剧团及有关单位的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编排一批弘扬先进文化、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倡导文明风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文艺大篷车乡村行”活动在全县各镇(区)进行巡回演出。五年来,“文艺大篷车乡村行”走遍全县15个镇(区),已连续举办七十余场,场场爆满,一大批具有浓郁宝应水乡特色的歌舞、淮剧、快板、小品等优秀文艺节目脱颖而出,在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深受农民群众喜爱。

第二,“娱”与“教”相结合。“文艺大篷车乡村行”不仅是一个娱乐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载体,更是一个传播先进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活动平台。宝应县坚持将娱乐性与教育性贯穿“文艺大篷车乡村行”活动始终,高举服务农村群众、弘扬先进文化旗帜,既注重活动内容的娱乐性、趣味性,更注意体现活动内容的教育性、思想性和知识性,将“文艺大篷车乡村行”活动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渗透世界观、价值观、理想观的教育。每次举办“文艺大篷车乡村行”活动演出,采取县送节目和镇选节目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镇村文艺表演爱好者和县文艺工作者同台演出,其间还穿插文明礼仪知识、科学法律常识等有奖竞答环节,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教育性和吸引力。

通过打造“文艺大篷车乡村行”这样一个崭新的农村文化活动平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道德宣传教育,为弘扬道德风尚,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标签:;  ;  ;  ;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幸福和谐_宝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