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潘高峰

潘高峰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湘岳医院放射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0例,以关节镜检查诊断结果为准,然后分别给予患者医师检查诊断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医师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5.00%,其中52例部分断裂,8例全部断裂。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88.75%,其中62例部分断裂,9例全部断裂。两种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明显高于医师检查诊断,数据对比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仍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需要根据医生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从而提升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有连接股骨和胫骨并限制胫骨向前过度位移的作用,还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共同作用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让人体能够完成各种高难度的下肢动作[1]。前交叉韧带损伤不仅会导致膝关节出现不稳的情况后,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患者受伤后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等重要结构损害,导致膝关节老化加快且发生骨关节病的几率上升[2]。本研究对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患者年龄19~62岁,平均(34.254.52)岁,其中患者因运动损伤34例,交通事故损伤26例,重物砸伤和摔伤20例,所有患者受伤后均及时入院就诊,并且入院时均出现明显的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情况。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初步检查诊断,主要是询问患者受伤时是否存在股骨和胫骨的错动感,是否出现关节不问或家属运动时出现不连贯和用不上力的情况,是否存在反复扭伤或反复扭伤病史等,之后给予患者关节镜、医师检查诊断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

1.2.1关节镜诊断

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按照膝关节的标准检查方法对患者的每个部位进行详细查看,并分析患者的病情,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

1.2.2医师检查诊断

医师检查诊断主要是由医师对患者膝关节的观察和触摸等完成,其中患者存在关节肿痛、不稳定、摇摆、松弛和无力等情况为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抽屉实验时,膝关节屈曲后小腿垂下,医师用双手将患者的胫骨前后推拉,让其保持运动状态,观察患者的胫骨结节运动幅度大小;之后进行Lachman实验,先让患者平躺并保持20~40°屈膝,之后医师用左手握住患者右膝大腿远端,并用右手握住患者小腿,然后将小腿向前拉伸,观察是否有松弛感。

1.2.3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

核磁共振检查方式为: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然后指导其将膝关节甚至后保持外旋10~15°,对患者膝关节矢状面、斜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进行扫描成像,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损伤。其诊断判定依据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其中直接征象为:患者前交叉韧带近上止点出撕裂或实质部撕裂;患者前交叉韧带出现水肿,且存在明显的增粗情况,走路是形态异常。间接征象为: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后远古和股骨外髁均出现挫伤,胫骨向前发生位移,并且外侧半月板露出,股骨外侧的髁切记发生直径1.5㎜以上的凹陷,PCL近端和远端之间的夹角在108°以内。

1.3观察指标

分别医师检查诊断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诊断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关节镜检查的结果为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检查后,80例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71例部分断裂,9例部分断裂。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结果为71例确诊,其中部分断裂62例,完全断裂9例,诊断准确率为88.75%。通过医师检查诊断的结果为60例确诊,其中部分断裂52例,完全断裂8例,诊断准确率为75.00%。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医师检查诊断,数据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其主要以运动损伤为主,其中体育运动员的损伤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非运动损伤则以交通事故较为常见[3]。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在告诉运动或有身体冲撞时容易发生,其主要包含有屈膝外翻伤、外旋伤和过伸伤等,患者发生损伤后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将受到限制,导致出现行走困难的情况[4]。临床上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方式较多,其中关节镜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

本研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医师检查诊断结果的诊断准确率,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明显高于医师检查诊断的准确率75.00%。但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主述不全和体位不当,或是因为医师未重视基础检查或判断失误,也可能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存在不足[5]。

综上所述,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实际应用中仍有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临床上结合医师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判断,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提升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魏清海.前交叉韧带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与临床诊断对比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2):1309-1310.

[2]王道安.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意义及其与关节镜比较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7):146-149.

[3]归俊,马春艳,彭宝玉,黄粹业,李郁享.前交叉韧带损伤MRI诊断及临床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2):1201-1202.

[4]廖云,孙仁权,廖国栋.MRI多征象分析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6):101-103.

[5]高凯,王立德,齐志明,张羽飞.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05):521-525.

论文作者:潘高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前交叉韧带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潘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