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英语和谐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英语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之前,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江苏南京举办的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展评活动,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优秀英语教师的精彩授课。当一位来自北京的授课教师在和谐、快乐、热烈、激昂的课堂气氛中宣布“Class is over.”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个同学高声说道:“太棒了!要是能天天这样上课就好了!”看到此情此景,听到此番耐人寻味的感慨,笔者思绪万千,感触甚深:在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的背景下,如此和谐愉悦的上课情景却为何还只能出现在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该如何重新认识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结合几个案例,谈谈对新课标理念下和谐英语教学的思考和感悟。
一、活跃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1]有研究资料表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情绪能使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无穷的快乐,可以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催人奋进。同时也能增进入的身心健康,有益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
【案例1】2007年12月,在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展评现场,授课教师笑容可掬地问学生:“Can you use your body language to show the meaning of‘eat’?”学生有些不知所措。这时,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演起吃的场景。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模仿。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动作表演了“catch a big fish,beg,offer,comfort,apologize,giant waves,thunder and lightning”等场景,起初的陌生、紧张气氛荡然无存,课堂呈现出一派和谐、欢快、活泼的景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巧妙地完成了导入新课、教授生词等任务,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一堂精彩有趣的课拉开了序幕。
【思考与感悟】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个体是最基本的、最活跃的“细胞”。但在非生态性的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却是最不活跃、最不主动的,常常表现为一味地从众和退缩。[2]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有良好的生态氛围,使师生双方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是形成无拘无束、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还应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错了或失败了,教师也不会批评,学生也不会嘲笑。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积极探索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沟通情感,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层次、有序列、由教学双方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相互关联作用的动态心理过程,师生双方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思想品质是教学过程中发展变化的动态因素。这种动态因素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自觉、能动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因为教学质量是由师生合力创造的,当师生关系处于和谐愉悦的状态时,相互支持,步调一致,容易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质量往往较高;反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不信任,不愿接受其教育,课堂生态氛围严重失衡,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
【案例2】2008年1月,某初中校的教室。一位眉头紧锁的青年教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将作业本往讲台桌上一扔,厉声训斥:“作业还没交的,都给我站起来!你们为何不交作业?”一学生小声回答说:“作业太多了,有好多我不会做。”“我没见过像你这么笨、这么懒的学生!你看,XXX同学10点前就做完了,就你嫌多!课后把课文抄10遍。XXX同学的作业完成的质量也不高,你们要……”在教师暴风骤雨般的疾言怒斥中,学生有的垂头丧气,有的敢怒不敢言,有的不屑一顾,有的……,一堂沉闷低效、夹杂着抵触情绪的课就这样开始了。
【思考与感悟】我们应当注意到,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充满着情感的,而且潜藏着智慧。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顺其天性而育之,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通过这种氛围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带着一种热烈的情感来参加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情不自禁地想学。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师生关系不好,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黯然神伤。案例2中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一定差,但师生关系搞得太紧张,学生带着抵触情绪上课,气氛难免沉闷、效率自然低下。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产生最大效益的关键因素,而这关键因素中的关键是良好的师资素养。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音一样,教师对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师生间平等人格关系的建立必将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彻底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课堂教学才能产生愉快的情绪,学生才能以轻松开放的心灵来接受教学,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知识,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
其次,要乐于欣赏学生、善于赞美学生。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内心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直接左右着师生的感情。因此,学生在各方面稍有进步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公开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在关心着他们,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的时候,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暗示或进行个别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或错误,自觉地或在教师的督促下加以改正,切忌在公开场合加以训斥,这样会影响师生情感,难以使学生喜欢教师,更不利于师生间的关系的改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展示自我。不管学生的个人见解怎样,都要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侧重看学生能力、情感、思维是否得到和谐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处于最活跃的“兴奋状态”。
再次,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地位,一方面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技艺;另一方面要为人师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实践证明,最有成效的教师是那些不断增长他所教学科和有关方面知识的人,学生最钦佩、最愿效仿和追随的榜样是品学兼优的教师。
三、活化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而“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要用”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公认的教学理念。在小组合作、同伴交流、模拟表演、实践运用中能增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谐同学关系,取长补短,生成快乐的情绪。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体验着合作的愉悦,感受着榜样的力量,激荡着上进的心理,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样,通过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与教学的有效实施便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顺利而悄悄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
【案例3】Fashion show。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Fun with English(江苏牛津版P.90)7A第6单元Fashion时,我们备课组结合Main task的要求,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内容,在课外活动时间搞了一个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充满童趣的fashion show。学生从家里带来新旧不一、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裙装、套装、校服、运动服、鞋帽等衣物。他们一边模仿模特走“猫步”,一边用稚嫩的、童气十足的英语介绍自己的身份和生活、学习情况。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运用了所学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娱乐、消遣、放松和调节的同时,在真实的情境中,以鲜活生动的形式复习运用了所学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悟性、提高了表述的流畅程度,进而锻炼了英语思维的敏捷性。
【案例4】举办英语大卖场。在学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Fun with English(江苏牛津版)7A第5单元的Shopping Mall时,备课组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英语角”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大卖场”活动。在这场货真价实的购物活动中,不仅全体初一学生、所有外语任课教师,就连外教和许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大卖场上,学生把自己的玩具、教辅用书、学习用品、书签、贺卡、甚至遮阳帽等日常用品都拿出来用英语讨价还价,真卖实买,场面逼真,趣味横生。这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做到了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地自然输入和输出英语,使英语学习声情并茂,其乐融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思考与感悟】著名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曾指出,学外语如同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泡在水中并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4]目前,课堂仍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场所。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注意两手抓:一手抓课堂——坚持不懈地在课堂上用规范、简洁、流畅的口语组织教学,尽量多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辅助设施,尽量多组织合作、交流性语言训练活动;一手抓外语语言环境的创设——在业余时间里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英语歌曲、收听英语新闻、观看英语电影等观摩性活动和看图说话、看图写文、限时采访、剧情表演、生活模拟、现场评述、总结发言等操练性活动,以此来训练学生捕捉、分析、概括和表达语言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提高语言感悟和输出的能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爱上学习,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爱”,恰恰需要我们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快乐的课堂生态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上课看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在广阔的知识领空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