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 325200
摘 要:本文结合《基于微课技术的初中地理教学优化研究与实践课题》的近两年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分析七年级初中地理内容微课实例,重点从非常1+7,总体建构;瞄准四微点,精心选题;多综合呈现,整合生成;建课型模式,实践优化等四大方面来论述微课技术优化地理教学的具体策略研究,为初中地理微课教学优化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初中地理 微课教学 策略研究
地理微课又名地理微课程,它是以地理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地理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
结合七年级初中地理微课实例,“学为中心”背景下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策略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非常1+7,总体建构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微课的核心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视频,地理微视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讲授型微视频。
笔者制作了《红松之乡》微视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精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懂地图。第一步就是“图寻位置”找到大兴安岭的位置。接下来“图说范围”依据多幅地图,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无图似有图的境界。一张张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无疑也让学生产生了视觉冲击,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产生了一种探究的冲动,“为什么大兴安岭是红松之乡?”学生会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方面去探究,当然任何地域的人为因素也会反作用于地理事物。学生深刻理解“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
2.实验型微视频。
笔者录制了《山脊和山谷》微视频,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空间思维感。教师使用山脊和山谷的教学用具,让学生把抽象的等高线图知识理解为浅显易懂的直观事物,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3.答疑型微视频。
笔者制作了《中国的气候类型》习题微视频,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分析问题能力。学生对于气候降水图和等温线图的知识点还存在困惑。教师就把温州气候类型判断的习题讲解过程录成了微视频,结合试题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体验类微视频。
笔者制作了《水乡孕育的城镇乌镇》微视频,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视微频里通过刘若英的游记歌曲的形式介绍了乌镇的景点,学生在课前就感觉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乌镇当地。所以地理微课的资源可用“非常1+7”来概括。“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视频,“7”是指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学习任务单(微学案)、素材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练习测试(微练习)、网络交流平台(微平台)、师生点评(微点评)等辅助性地理教与学的内容,地理微课“1+7”资源构成与应用环境。
二、瞄准四微点,精心选题
微课的设计是决定一个微课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国内微课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创建和策略探究两个方面。有关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创建,梁乐明等人认为,微课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要素:微课是一堂完整的课,应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应注重教学视频与现实课堂的结合;学习资源是动态生成的,师生应相互构建学习内容。有关微课教学设计策略,有人认为可参照“微课程”创始人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五个步骤来思维微课程设计,可从“在哪里挖掘知识”、“需要挖些什么”、“怎样对学习进行监督”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微课设计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认为设计微课时应统筹分析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认证服务等构成微课的四要素间的关系。
经过实践研究认为地理微课设计选题要瞄准四微点。应选取学生兴趣度较高的一个微知识点(微重点、微难点、微疑点、微技能点),有针对性解决大多数学生的困惑。比如七年级地理中的地图判读、东西经度的判读、半球判读、气候类型的判读、地图信息获取等。比如课题组成员在上《在地图上寻找人们生活的区域》温州市级公开课时,找准知识点录制微视频。将区域空间位置的描述方法确定为核心知识,将其与直观地图相结合制成ppt,然后利用Camtasia_Studio录屏软件实时录音,将ppt转换成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录屏后十分清晰,效果很好。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视频,然后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观看的次数。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将所学内容及疑惑做好记录。第二步,设计“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转变学生角色。为创设情境,使各环节完整紧凑,知识间切换自然,我以“中国西北地区——新疆——温州”为框架,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及近,回归学生生活。
三、多综合呈现,整合生成
多角度综合呈现。地理综合性学科特点决定在制作地理微课程的时候,需要做到学科交叉知识,如历史、政治、语文、科学等渗透,多角度呈现地理学科知识这一内涵,以最大化地将地理学科生命力蓬勃展现,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最优培养。比如上丝路明珠时,为了提升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我的教学设计总思路是充分运用微视频和课程资源,通过设计印象新疆——解密——未来新疆的主线,整合教材,重新设计教学。先播放大美新疆视频,用视频直观感受新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历地结合,提炼方法,注重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图表、景观图、文字等资料描述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让学生多角度感受历史新疆、人文新疆、地理新疆形象。多角度刺激感官。学生接受信息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其组合方式的影响,只有将多种信息传播方式进行有效优化整合,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将得到成倍增长。地理微课程遵循此原则,将大容量的不断更新的地理信息通过图片、文字、音乐、漫画、视频、表格等在短时间内同时整合,从而达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力度和效率。通过对比信息能够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熏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建课型模式,实践优化
微课开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开发途径、模式、环节、策略、制作技术、平台的开发等方面。 胡铁生认为,就开发途径而言,主要有加工改造式与原创开发式两种。就开发模式而言,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与采取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两种。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根据课题组实践研究,可将地理微课按课型分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等。
.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
课前学案自学——视频激趣导入——小组合作互学议学——关键点拨——总结拓展(思维导图)。
2.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课前自学——明确目标——微视频梳理主干知识——关键点拨例题分析——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3.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明确目标自我纠错——交流合作错题分析——微视频点拨核心技能——拓展训练举一反三——思维导图总结提升。
4.地理实验课教学模式。
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微视频)——交流合作实验探究(微视频)——小组合作互学议学——举一反三归纳总结——思维导图拓展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地理微课教学模式建构不是单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课堂教学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比如在上瑞安市七年级公开课时就运用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课前学案自学——视频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关键点拨——总结拓展(思维导图),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好评。
通过捕捉比较适当的教学点,并将微视频运用其中,促使了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了区域地理的位置、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冲突。同时,微视频的直观性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进而也可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人地关系是否和谐。运用微视频,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思考,在思考中学生可以愉悦地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
论文作者:王照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地理论文; 视频论文; 学生论文; 新疆论文; 课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模式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