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理论视域中的文本复杂性及其理解问题论文

社会理论视域中的文本复杂性及其理解问题论文

社会理论视域中的文本复杂性及其理解问题

向 辉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摘 要: 社会理论的思考,意味着世界的多重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再建构,也意味着复杂性的世界有了某种程度的简单化趋向策略,也唯有通过诸如此类的策略社会科学才得以建构起来。在能动性、过程性及系统性处境下的社会实践本身更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不同理论策略和思考样式所呈现的是新的文本的复杂性。在文本复杂性和事实多样性之间,就需要了解作者的文本理路、理论基础,从而在叙事逻辑背后找到真相。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复杂性;多样性;叙事逻辑

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复杂性是社会事实的特征之一,社会理论家们对此展开了各自不同的理论思考和剖析。正是由于这种剖析的不断进行,人们对社会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认识才有了渐进扩展,人类的思维空间得以逐渐开阔。人们所面对的社会世界和生活世界是一个和复杂的世界体系,其中有很多不同的面向,在研究过程中,人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复杂性的问题。就文本而言,文本的复杂性事实多样性之间有着多重的张力。

人们看到在社会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范式,各种竞争性理论的存在更是加大了人们对问题了解的难度。这也许就是社会科学的长处。我们要探讨的是在诸多的叙事逻辑背后该看到什么样的联系,我们能否通过不同的叙事达到对事物真相的了解。从实践的主体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实践是有多重属性的,与之相伴的是知识的多重性,而在现实中我们首先面对的是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引药米酒对瓜蒌薤白中3,29-DK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鄢海燕,孙德考,邹纯才,张敏杰(1)

一、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仅靠时光流转和发现新的统计方法,并不足以保证学术的进步,所以我们有必要着眼于社会现象的理论思考。社会现象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外在性的特点,要用社会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涂尔干的这一思想对今天的社会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直接后果是形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证传统,即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必然而且只能是社会现象/社会事实。而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的成立就在于它的阐释力、解释力和预测度,从而对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与秩序作出贡献。正如涂尔干所说,社会现象的表现和非社会现象不同,具有明确的特性和个性,而且一个新的社会现象与此前的诸现象之间即便存在某种类似的样式,但已经是新的东西了,“既不能把它与以前的社会当成一种继续的形式,更不能把它们当作统一的形式。”[1]17但是涂尔干又强调,就每一个具体的社会而言,它是一个的统一体,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的特征,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对社会的研究也必然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社会由具有能动性的个体组成。个体作为能动的主体生活在社会之中,与社会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社会由个体的能动参与而存在,没有个体的社会不会成为社会,而没有社会的个体亦将寸步难行。甚至可以认为,个体创造社会的同时也为社会所塑造,社会在支配个体的同时也为个体所导引。这样一来,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就同时成为社会的主体和客体,既要被社会所形塑和定位,也要在能动过程中寻找自我的定位,实现自我的价值。从社会研究而言,个体的参与性、能动性具有复杂的面向,社会现象本身也具有不同层级、不同时空的复杂面向,故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复杂性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其次,社会是过程性的世界。社会世界和生活世界是变动的统一体,社会的历时性运作是在不断地进行的,也只有在这种过程性的运作中社会世界和生活世界才得以存续。与此同时,作为个体的人的现实存在也是不停地变化的。这种在人之存在的变化之中造就的个体的自我意识的不同,反映在社会研究中就是不同研究者可能会带着不同的价值去观察社会现象,从而造成了价值取向上的复杂性。最后,社会世界和生活世界是一个系统性的世界。所谓的系统世界意味着不同元素、变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多元关系,自然与社会、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群体等等的交互作用构成了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社会世界。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元素在整体中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了复杂性的结构。

二、社会实践的多重主体与多重知识

传统的社会科学是在自然科学的鼓舞下进行学科建设的,在模仿自然科学的同时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应对现实社会世界和生活世界。在这一问题上,涂尔干和韦伯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他们如何应对文本复杂性与事实多样性之间的张力呢?在涂尔干那里是不同类型的观察和集体意识的表达,而韦伯更强调不能忽视说明性理解。

依认知与实践过程论,一般组织内的知识,总是围绕其业务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交互,最终呈现螺旋上升的运动趋势。包括4个过程:

三、集体意识的书写与个人体验的理解

作为复杂结合体的社会实践,无论从参与的主体还是从知识的生产而言,都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抑或可以称之为结晶体。就主体来说,社会实践既然是作为社会行动的个体、组织、群体所构成的,那么就必然带有文化、地域、历史和权力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角色、职业、专业和社会背景的差异,也有不同阶级、阶层的区分,更有种族、集团、国家的限定。每个主体在其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带着某种预设或者说是理论倾向性,这样在我们所看到的文本中就出现了很多的甚至是令人迷惑的各种解释说明,那么在文本的复杂性和事实的真相之间,我们阅读者应该采取何种取向才能够达到对事实的了解,进而达到认识进步的目的呢?这是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也是理论家们在面对诸多文本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此而言,文本的复杂性与事实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的某种张力,是给研究者的一个挑战。

根据涂尔干的分析,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个体不可离开社会而存活,集体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是支配性的,且是实实在在的,而单个的个人必须以某种社会的定位来理解,也即在此种社会中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而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个体也并非脱离社会的存在,恰恰相反的,个体变得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只是以另外一种看起来并非强制的,而是自由自愿的形式让个体成为社会的一部分。正如我们进入礼仪活动之时所见到的,社会的构成要素就是社会的代表,只要认清了构成要素的功能,就能把握到整体的意义。仪式的功能在于使个体分享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处处依靠着那些关键的个人而发挥作用,大众也并非无足轻重的存在,因为倘若没有了一定数量的群体成员参与,仪式就成了一种表演而失去了它原本的社会意义。就此而言,分析个别构成要素在总体的角色价值和行动模式,是我们了解社会现象的必由之路。一旦社会从诸多个体连接中产生,也就具有了其独特的规律性。因此,在研究社会现象时,首先要把社会现象当成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然后再进行客观的观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由于社会现象很难在实验室里做直接的观察,因此,在进行观察时必要的是进行比较研究,即当我们要证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时,不可能在观察比较之外找寻答案。正是通过观察比较两种现象共存或者同时消失时的情形,考察其不同结合状态下的变化轨迹,观察其相互依赖的程度。如果能够以人为的方式制造两种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采取实验的办法来确定现象的关系时,我们的期待就变成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尺度;而当我们无法以人为的方式加以控制变量的大小时,就只能在自然产生的诸社会事实之间进行比较了。正是这种客观性的观察与比较的结合构成了社会学的独特方法,所以比较社会学就是社会学本身,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就在于此。在社会科学的日常研究中面临着复杂性的问题,有的是能够用直接的客观性观察就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而对某些社会现象来说则不然。所以要采取种种观察加比较的方式,这样就能更加接近真实,也即当我们试图考察某种社会现象的变迁动态时。要有一种历史的眼光和分期的处理,既要考察某个时期的社会状态和在此一状态下社会现象的具体表现形态,又要将不同分期情况下的表现样式加以比较,判断其强弱程度,确定其发展方向,并将它按照某种演化的方式加以排列:“这种现象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或者是止步不前,维持原状。”[1]115而“在科学证明不可及的地方,我将用纯粹辩证的论证来取代它。”因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有些地方可能是科学无法所及的,有必要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应对这一问题,而不是呆板教条化地一定要用他提出的客观性观察策略。

与涂尔干的客观性观察相对应的是韦伯的阐释的理解方法论。社会学的意义在于理解社会行为,同时要对其变化的过程和作用作出科学的解释,这种解释既是因果论的,也是诠释意义的。必须指出的是,韦伯意义上的“理解”的含义并非苦思冥想的,也不是诉诸直觉的。它首先是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样式,也就是说必须用统计的、测量的技术得到更加有效的数据,必须用比较的、世界的路径得到更加丰富的资料,在这些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说明。因为社会现象仅靠因果说明是不够的,要交代它们,就必须了解其动机所在,也就是那些使人们去行动的理由和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每一个行动都有其目的性,因而诠释性的因果说明或者说是说明性理解就成为阐明一项行动之意义的最佳选择之一。我们当明了,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社会行动者并非提线木偶,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导致出乎意料的结果,那么意图或许就成为另一关键的分析要素。从科学的解释来说,“如果行动者自己的意图和对现实的理解对行为的解释是不可缺的,那么这些意图和理解本身有权要求作为社会事实来对待。”[2]8

2.所有专业工种都必须结合工种和施工现场地形特点,加强岗前培训,系统掌握有关安全知识,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社会科学家有着不同层次的回应。首先在研究主体的选取上我们就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分类。社会研究的主体包括了学科与非学科的研究人员、一般的社会行动者和实践者、学术代理人、学术圈子的中心位置占据者和边缘人物;与此同时,不同的学术圈子之间还存在着彼此竞争的关系,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关系中学科知识、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也呈现出多重的复杂关系。所以在第一阶段我们也面临着不同的理论预设,不同的理论范式有着不同的研究取向,我们采取何种方式才是更好的选择呢?对于理性选择理论来说,我们应该有着某种最优的选择,因为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动用我们的理性我们可以在多个方案中找到最优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并没有发现那种最优的,理论只是在某一事件和空间里占有着优势地位,寻找到的普适的真理往往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可能还会事与愿违,故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遭遇到各种困境。文本的复杂性与事实的多样性之间的张力只是其中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遭遇到社会实践的多重主体与多重知识之间的张力,直接反映在我们面对的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在日常生活世界中,我们面对的是日常生活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也即日常生活的全面笼罩,离开这个世界,研究将没有立足之地。但是由于有了学科与非学科的分野,社会实践的多重主体与多重知识更加凸现出其重要性。

方案选用铅碳蓄电池,蓄电池额定电压为2V,额定容量为1 000Ah,本项目储能系统共包括600只该型号电池,由300串2并组成,额定电压为600V,电池组额定容量1 200kWh。该电池采用铅碳技术并对电池的板栅、活性物质、壳体、电解液等进行全新设计,提高了电池循环使用寿命,产品设计寿命20年,70%DOD循环寿命可达3 500次。单体铅碳电池参数详见表1。

涂尔干反对用纯理性去解释社会现象。他认为,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中总结出来的规则,“可以使社会学学科建立在理性和实际的基础上,去从事社会现象的研究和解释”[1]101。他明确地提出“研究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从不同社会类型的各个社会中去考察这种社会现象的全部过程和发展状况。”[1]114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现象,由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组成,在本质上是与个人不同的,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现实的“力”,甚至远远超过了物理学意义上的力。这种力是通过集体意识来表现的,即一般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和情感总和式地构成了无所不在的网络,故而从本质来说,个体意识的机械叠加并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力。这种力,在社会意义上又以法的形式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或者以强制的惩罚,或者以明确的规范,或者以潜移默化的礼俗,让个体的生活处在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之中,人们日用而不知,一旦违背则自有压力。个人由社会所生成、规制和约束,甚至可以说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存在的空间和价值。也就是说,如果个人否认了社会,也就等于否认了自身。

“理解”方法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因果式的说明,也是一种意图式的解释。无论是时间过程中的发生关系,还是事实样态中的涵容关系,都需要对动机、意图进行探寻。当然必须明确的是,说明和解释往往是相互渗透的,特别是在“理解”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解者”本人的主观参与——价值问题。在应对这种价值介入时,社会事实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本身,韦伯主义的“价值判断”不像涂尔干主义那样主张完全之客观观察,因为不管如何保持客观中立,都不可能根除一切先入的限制影响和概念范畴本身的限定,而且不同理论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性也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的理解变得更为复杂。由于存在着主体的复杂性的问题,这一解释和说明同样也存在着多样性的问题,而我们的问题是如何从叙事逻辑背后找到真相。在文本诞生过程中,资料收集与分析解释资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这两个方面其实又是融合在研究者整个文本创作过程中的,贯穿其中的线索就是对理论的思考。每个文本都是经过作者的碎片化的加工处理的。人们会对同一事物赋予不同的意义,也会对不同的事物赋予相同的意义。这种变化就造成了对不同的研究者来说有不同的解释,从而形成不同的文本,这些文本成为复杂性的社会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解释,这种解释显然也充满了复杂性。

四、赋予行动以意义

行动之于社会理论有其特殊意义,在社会世界与生活世界中人们首先要采取某种行动,而对各种行动的解释则成为社会理论存在之必须。从其一贯的思维入手,涂尔干认为把整体等同于其组成部分的总和是错误的。因为这些组成部分事实上有确定的关系,并以一定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结果会产生某种新的东西:无疑它是一种复合体,但是它又具有特殊的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具有其自身的意识。社会现象是一种集体意识(集体良知、集体表象),是一种超越个体存在的外在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呈现又往往以个人的方式来表现,因为个人才是群体的基本要素,离开了个人就没有群体,也只有将集体的意识渗透到个体的意识之中,“按照他的形象和面貌来塑造它社会才能存在。”[3]231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由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个人的依托,只有在其中个人才能够很好地得到发展,个人在社会中要受到社会的很大程度之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社会塑造了个人。就是说一种个体之外的制度与规则影响着个体的行动,个人在行动的方向上是按照整体的倾向来行动,而在做出具体行动时,可以按照所处的情景、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调整。人们必须将其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把它作为现实的一部分,进而认识其为社会有机体生动而又复杂的功能,所以“只有社会行动才会引起我们自动的注意。”[3]245

与涂尔干不同,韦伯提倡用个体主义的诠释来解释每一种有待考察的社会行动,“社会行动可能是其他人过去的当前的或未来所期待的举止为取向。”[4]54社会行动是行动者将其主观意义指向行动的。通过移情式的体验达到对意义的理解,理解有即时性理解和解释性理解之分。首先是一种描述性的分析,在对事物或过程的粗略的说明和解释的基础上,要对行动进行因果说明和诠释性的解释,对行动者动机的考察,也即要考虑到行动者的主观意向,只有如此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行动的特性是由目的理性因素、价值理性因素、感情因素尤其是情绪因素及传统因素决定的,通过理想型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理解之目的。“社会学是一门理解社会行为的科学,理解意味着把握行动者赋予行为的意义。”[5]335韦伯力图去理解行动者赋予意义的过程,即要对主观的赋予进行充分的揭示,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行动加以社会意义上的分类处理,从而把握各种类型的行动及其意义。同时,韦伯在其每一项实证性研究中都悬着一个核心问题,并尽可能地考虑到其大量的分支,以此分析所考虑的社会结构。他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注意到了复杂性的问题,并且在其庞杂的著作中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理论体系。这种分析方法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应用:首先,它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结构得以操作之策略。他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分支渗透到整个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对这些分支的研究可揭示社会各主要方面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它适合比较研究。不同的社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旦这种问题得以确定,那么考察不同社会如何解决同样的问题,就会大有收益。第三,韦伯对核心问题的选择往往与为对经验证据进行分析而提供认为基准的“成对的概念”相联系。

结 论

不同策略构成不同的文本,即建构了新的文本复杂性。那么,在文本复杂性和事实多样性之间,我们就需要了解作者的文本理路,知晓其理论基础,从而在叙事逻辑之间尽可能地寻找共识与真相,在多元的话语中尽可能地实现理解和沟通,在话语的实践中尽可能地完成说明和诠释。仅就行动而言,文本的复杂性导致了诠释的多元性。这种不同的诠释所造就的理论传统就构成了多元的文本及其解释。由于对行动有不同的理解,在实地调查中不同的研究者就有可能按照不同的理论趋向来搜集与分析资料并形成不同的文本。通过不同的文本反映出不同的或者是相同的事实,事实的多样性也从中彰显出来。我们的问题是如何从叙事逻辑背后找到真相,如何解决文本与事实之间的张力问题。通过对行动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就行动而言,就有着很多截然不同的理解,同样对于理论是否反映事实也就存有不同的视角。同样的,个体的现实存在是一种现实的流,其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和具体实践问题不断更新,其认识能力不断深化,在对自身和世界的反思过程中形成各种版本的文本,使得人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双重的复杂世界。

如何选择?其实就在文本的问题之中——从叙事看事实,从事实看叙事。如果仅仅满足于知道他人的理论表述而没有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关系,我们很可能就被复杂的文本迷惑。在文本的形成过程中既有主体的有意识活动,又有时间的演进,更有历史文化的介入,由此形成了一种多元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因此,文本本身并非一种可以直接进入的对象化的存在,而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的存在,这种存在内含着复杂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的可能,这就意味着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科学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复杂性理论的兴起,开阔了人的视野,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实际上,社会理论在人们在应对不同的社会现象时就已经采用了复杂性思维方式,或许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关于文本复杂性与现实多样性的启示。

(2)引导市场重视环境保护。政府应起到市场向导的作用,宣传科学发展观,使得绿色环保精神深入人心,引导公众在日常消费中注重支持绿色产品。通过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方式帮助大众准确选择环保产品,同时引导环境标志认证成为产品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规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帕金·马克斯·韦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3]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891(2019)05-0069-04

收稿日期: 2019-08-05

作者简介: 向辉(1980-),男,土家族,湖北鹤峰人,博士,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典学、社会理论。

责任编辑:谢雪莲

标签:;  ;  ;  ;  ;  

社会理论视域中的文本复杂性及其理解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