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班级管理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_刘焕新

提高班级管理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_刘焕新

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实验小学 271208

摘 要:教师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与实施者,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理念 班风

班集体是学生为学为人、读书明智、不断成长的重要阵地,也是孩子们成人成才的关键场所。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集体活动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作为小学教师要不断更新小学班级管理理念,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进行班级管理,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建立全新的班级管理观念

要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让小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之下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对个人班级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让小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调动。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目标,一切班级管理活动都应当围绕学生的成长而开展。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生,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利用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能力发育不尽完全,心理与生理都不尽成熟。要与小学生做朋友,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程度,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耐心与关爱。

二、制定班规,营造良好班风

小学教育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就需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制定相关的班规,规范学生行为举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小学班级也要有班规,班规的制定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班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执行的过程中还能够交会学生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就打扫卫生方面制定班规,规定学生在扫卫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致,如果出现打扫不干净的情况,学生需要重新打扫,不能够推卸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虽然打扫卫生是一件小事情,但是以小见大,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缺乏责任感,因此一定要制定班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不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管理班级的能力,还要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班主任是与小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其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也最直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我们要在谨言慎行的基础上表现出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看到教室里有碎纸屑,我们就可以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看到学生的课本掉到地上,我们就可以帮学生捡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不仅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还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有助于学生都养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对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运用多种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方式的单一化,一直以来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以常规管理和平行管理为主,尤其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平行管理、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应该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采用。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在常规管理中也可以运用民主管理,如何让同学共同制定班规。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高段学生对班级管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一定标准和目标的约束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教师也要反对极端民主化,把班级管理权和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统一起来。

五、完善班级管理工作评价

班级管理工作评价多考虑教学成绩而忽视了班级与班级之间水平的不同。对于班级与班级之间水平的不同应采取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如对待成绩相对较差但别的方面突出的班级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采取这种评价形式之后,教师在面对水平较差的班级时不产生厌烦,而会认真对待班级管理,从而在管理上有更多的热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还有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教师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中以学生成绩为评价基础,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全面评价学生,这样会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兴趣,而不是靠外界压迫,班主任的教学工作评价要具有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六、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教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可见,学校教育不是单独发挥育人功能的,必须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班级管理活动并不仅限于班级的范围,因为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还受到他的家庭生活的影响,要有效地管理班级中学生的行为,还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家长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助手。班级管理要向家庭延伸,要依靠家长的协助,使家长能够支持孩子在学校班级中学得的行为。小学生行为的可塑性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班级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燕丽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53)。

[2]张志俊 班主任工作与人性化的班级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5,(17)。

[3]李丽萍 试论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亚太教育,2015,(12)。

论文作者:刘焕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  ;  ;  ;  ;  ;  ;  ;  

提高班级管理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_刘焕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