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携带情况的研究

健康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携带情况的研究

吴涛[1]2007年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及抗体水平调查》文中认为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是目前儿童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有近30%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由Hi感染所致,b型占绝大多数。过去60年中,很多国家已从多方面开展了对Hib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起,Hib结合疫苗开始广泛应用,30年间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到2004年底已有94个国家将Hib结合疫苗纳入了国家计划免疫,而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未将其列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对Hi感染缺乏有效监测,对其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和深入。本课题以江苏省部分地区(滨海、丹阳、楚州)为现场,在健康儿童中开展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一部分江苏省部分地区儿童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抗体水平调查人群中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病,不同国家、地区、种族和年龄层的人群有不同的抗体水平,故了解江苏部分地区健康儿童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抗体水平对该地区疫苗的合理使用可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健康儿童血清中的Hib-PRP自然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主要结果如下:1.总体抗Hib-PRP抗体水平血清抗Hib-PRP抗体水平≥0.15μg/mL时视为阳性,三地儿童血清Hib-PRP抗体总体阳性率为60.81%(869/1429)。Hib-PRP抗体几何平均滴定度(GMT)为0.60μg/mL。2.不同地区儿童抗Hib-PRP抗体水平滨海,丹阳,楚州三地的保护性阳性率分别为46.64%,66.14%及72.44%;楚州和丹阳地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2.50,P=0.066),楚州和滨海,丹阳和滨海地区阳性率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X~2=50.01,P<0.001;=30.70,P<0.001)。3.不同年龄段儿童抗Hib-PRP抗体水平抗体水平与年龄有很密切的关系,脐带血抗体含量较高,滨海、楚州、丹阳三地分别为0.72μg/mL,1.39μg/mL,1.13μg/mL,随后下降,4-6月龄时降到最低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又逐渐上升。丹阳,楚州地区上升幅度较大,5岁后均大于1μg/mL,滨海地区抗体水平较前两个地区低,但也有明显增高。第二部分江苏省部分地区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带菌率调查流感嗜血杆菌是人体鼻咽、口咽部常见的定殖菌,健康人群的自然携带是Hi引起侵袭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合细菌培养和PCR检测方法,在春季检测江苏部分地区(滨海、丹阳)健康儿童的带菌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结果如下:1.1岁以内每两个月划分为一组,1岁之后则以一年为一组,各组的Hi携带率分别为55.65%、53.76%、66.02%、54.88%、62.12%、59.15%、63.24%、61.54%、63.33%、50.56%,其中5~6月龄的携带率为最高。2.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在3~4月龄时为最低,1岁之后,抗体水平阳性率均在50%以上。3.Hi携带率在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江苏省南京市b型流感嗜血杆菌细菌性脑膜炎病例监测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尚未将Hib结合疫苗纳入国家扩大的计划免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该病详尽资料,尤其是准确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评价资料。我国仅有杨永弘等1990-1992年在合肥开展过Hib发病率的研究。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展细菌型脑膜炎病例的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南京市共有细菌性脑膜炎患者10例,其中1例为Hib病例,占细菌性脑膜炎的10%。此项工作仍在行进中。

张鸿文[2]2000年在《健康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携带情况的研究》文中指出流感嗜血杆菌(Hi)是定植于健康儿童鼻咽部的重要的机会致病菌,健康儿童鼻咽部携带的Hi与疾病密切相关,所以有必要对健康儿童鼻咽部携带Hi情况进行调查,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我们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调查了福州市有代表性的两个幼儿园一个学年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Hi携带率情况。选择口咽拭子作为取材的方法,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取材。分别是秋季522份、冬季520份、春季503份、夏季508份,共2053份标本。在改良的哥伦比亚巧克力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生物学分型及体外药敏试验,对来自秋、冬季的分离株采取随机的方法进行血清学分型。 结果:Hi阳性率为19.63%(403/2053),其中秋季为18.01%(94/522),冬季为36.73%(19/520),春季为10.93%(55/503)、夏季为12.40%(63/508),Hi携带率除了春季、夏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季节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冬季最高,以下依次为秋季、夏季和春季。不同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Hi携带率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株的生物学分型构成分别为Ⅰ型4.71%、Ⅱ型12.16%、Ⅲ型11.66%、Ⅳ型6.95%、Ⅴ型6.45%、Ⅵ型8.19%、Ⅶ型15.14%、Ⅷ型34.74%,其中Ⅷ型最多。生物学分型Ⅰ、Ⅱ、Ⅲ、Ⅳ、Ⅴ、Ⅵ在冬季的阳性率均比其它季节明显增高(p<0.001),而生物学分型Ⅷ在冬季的阳性率明显减低(p<0.05),仅生物学分型Ⅶ在冬季的阳性率无明显增高(P>0.05)。在分离株的血清分型构成中,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占31.25%(30/96)、为最高,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占21.88%(21/96),d型13.54%(13/96),e型13.54%(13/96),f型10.75%(10/96),c型为9.38%(9/96),a型未检出。秋、冬季的血清型分布不同,经统计学分析,NTHi在冬季比秋季显著增高(p<0.01),而Hib在秋季较冬季显著增高(p<0.0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株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青霉素(89.08%)、氧哌嗪青霉素(79.40%)、安美汀(14.39%)、特美汀(14.64%);头孢拉定86.85%、头孢呋新(57.61%)、头孢克罗(27.01%)、头孢三嗪(.71叨、头抱唾甲浚肪o.96%);乙基西棱霉素1.34%)、丁胺卡那霉素。口.48%);诺氟沙星O.D%X氧氟沙星O二2%X罗美沙星*.ZI%卜环丙沙,星O.47o);红霉素O5.58o卜克拉霉素(.ZI叨;复方新带明N8.88%)、氯霉索*8石4%h经统计学处理,安美汀和特美汀的糖率较氨节青霉素和氧派嗓青霉素明显减低(p<0刀 1);而在头抱菌素类药物中,第三代头抱菌素耐药率最低中<0.001),头抱拉定较第二、三代头抱菌素耐药率明显塔高中<0.of),头抱味新耐药率较同是第二代头晌素头抱。Z克罗明显增高(pod.of);克拉霉素耐药率较红霉素明显减低。1(p<0刀 1)。多重耐药率为刀.5!%,多重耐药葛株的 P-内酞胺酶阳性,率比非多重耐药菌株明显增高(P<0刀1). 本研究严格按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砚究所阐明的住康学龄前儿童携带的Hi与季节密切关系、Hi的皿清型特点、生物学分型特点及耐蓟情况将对我国儿童 Hi侵袭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国家在 Hi疫苗侧制和使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

吴开进, 陈国添, 马晓红, 林世恒, 李全庆[3]2014年在《手足口病儿童咽部嗜血杆菌带菌率调查及分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FMD)儿童咽部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携带状况和分离株生物型的分布,为预防和控制HFMD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1~6月住院儿童841例,其中HFMD儿童624例、非HFMD儿童217例的咽拭子,用嗜血杆菌专用培养基分离细菌,API NH试验条鉴定和生物学分型,分析嗜血杆菌携带率、分型及分布。结果①HFMD病例组检出嗜血杆菌143株,携带率为22.92%;非HFMD病例组检出嗜血杆菌42株,携带率为19.35%,两组携带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嗜血杆菌在HFMD儿童中主要分布于1~3周岁,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以Ⅱ型、Ⅳ型为主,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以Ⅰ型、Ⅳ型为主。结论 HFMD儿童携带嗜血杆主要是Ⅰ型、Ⅱ型、Ⅳ型,流感嗜血杆菌以致病较强Ⅱ型为主,加强嗜血杆菌监测,指导临床在治疗HFMD过程防范嗜血杆菌继发感染。

张鸿文, 叶礼燕, 陈新民, 黄梁浒, 赖国祥[4]2001年在《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携带及耐药情况的研究》文中提出流感嗜血杆菌 (Hi)是我国小儿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健康携带者的Hib携带在传播侵袭性Hi感染中起重要作用[1] 。儿童日托是原发性Hib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而 5岁以下儿童是Hib疾病的高危人群 ,为此我们严格按流行病学设计 ,调查了自 1998年 9

马燕妮, Giufre, M[5]2017年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15年后意大利儿童口咽部流感嗜血杆菌带菌情况及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文中指出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中可导致一系列疾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它主要通过上呼吸道传播。此项研究旨在调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接种15年后意大利两座城市儿童中流感嗜血杆菌咽部的带菌情况,同时也对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基因型做了调查。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717名6岁以下健康儿童进行了咽部分泌物取样,以调查流感嗜血

曹国顺, 曹禾谦, 程永樟, 吕火祥, 刘建栋[6]2002年在《幼儿园儿童咽部嗜血杆菌携带率调查》文中提出目的 了解社区健康儿童咽部嗜血杆菌的携带情况。方法 选取杭州市区幼儿园中 897名健康儿童的咽部分泌物用嗜血杆菌专用的巧克力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并用APINH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 在 897名儿童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到有嗜血杆菌的 62 1名 ,在 62 1名阳性样本中共分离到嗜血杆菌 798株 ,其中流感嗜血杆菌 15 9株、副流感嗜血杆菌 5 72株、嗜沫嗜血杆菌 67株 ;在一份样本中同时分离到两种嗜血杆菌 79名、分离到 3种嗜血杆菌 49名。结论 嗜血杆菌在幼儿园儿童的咽部有较高的携带率 ,其携带率与年龄、性别无关。

侯安存, 刘玉华, 辛德莉, 李靖, 耿彬[7]2002年在《健康儿童鼻咽部常见致病微生物携带状况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了解健康儿童鼻咽部常见致病微生物携带状况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鼻咽分泌物检测的临床价值及依据。方法 对 2 2 94名健康儿童及患儿取咽拭子或抽吸鼻咽分泌物进行检测。其中 190 6名儿童之咽拭子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 (MP) ;30 7名儿童取咽拭子行细菌培养 ;81名儿童取鼻咽分泌物 (NPS)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及腺病毒 (ADV)分离。同期对患儿也进行了相应病原检测。结果  190 6名健康儿童中肺炎支原体阳性者 2 8名 ,占1 4 7%;而 5 4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者中阳性者 10 7例 ,占 19 6 7%,P <0 0 0 1。健康儿童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GAS)的平均带菌阳性率分别为 18 6 %、6 5 %、2 3%、2 0 %、2 0 %,未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34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GAS阳性者2 6例 ,占 76 5 %,P <0 0 0 1。 81名健康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携带者 3例 ,占 3 7%,呼吸道 3、7型腺病毒携带者 1例占 1 2 %;而 1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RSV中阳性者 5 1例 ,占 37 5 %,P <0 0 0 1。结论 健康儿童鼻咽部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的携带者均很少 ,检测阳性者 ,有重要诊断意义 ;肺炎

林茂英, 张鸿文, 叶礼燕[8]2003年在《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筛查的标本采集》文中研究指明流感嗜血杆菌 (HI)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健康儿童咽部常定殖有 HI等致病菌 ,鉴于学龄前儿童的无症状带菌率变化较大 (5 %~ 87% ) [1 ] ,我科自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6月调查福州市两个代表性幼儿园儿童咽部

董蘅[9]2009年在《老年人口咽部带菌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正常人的口咽部寄殖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等需氧菌及消化链球菌等厌氧球菌,在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具有基础疾病者或患有重症疾病者,也可携带嗜血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及念珠菌属等真菌。老年人口咽部细菌携带率较年轻人增加。由于老年人咽喉反射减退及吞咽障碍等生理变化,使吸入机会明显增加,而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吸入口腔分泌物后清除能力减弱,易导致肺部感染发生,故老年人口咽部带菌状态与肺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分析口咽部携带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对于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防治,降低感染的病死率具重要作用。本研究调查了105例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及501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口咽部的带菌情况,分析细菌耐药性情况,对带菌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进行两组比较;同时对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主要耐药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头孢菌素酶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老年人口咽部带菌情况调查目的了解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老年人口咽部细菌携带及其耐药情况、细菌携带的危险因素,以利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方法105例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及501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以无菌生理盐水漱口后,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105例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中58例口咽部分离到细菌或真菌,携带率为55.2%(58/105);获分离菌62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56株,占所有分离菌的90.3%;革兰阳性球菌5株(8.1%);白色念珠菌1株(1.6%)。501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中161例口咽部分离到细菌,携带率为32.1%(161/501);获分离菌161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147株,占所有分离菌的91.3%,革兰阳性球菌14株(8.7%)。嗜血杆菌属为最常见的老年人口咽部携带菌,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老年人携带嗜血杆菌属分别占革兰阴性杆菌的60.7%(34/56)及66.7%(98/147),携带嗜血杆菌属对抗菌药均高度敏感,两组携带的嗜血杆菌属对各抗菌药的敏感率相仿(P>0.05)。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组分离的1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为60%,其中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上述抗菌药呈现耐药。健康体检老年人组分离的4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的敏感率高(95%~100%),除环丙沙星外,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组携带1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均低于健康体检老年人组(P<0.05)。所有105例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及501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均有1个或1个以上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中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具冠心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使用化疗药和激素及近期使用抗菌药的比例均高于健康体检老年人(P<0.05)。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中,带菌组与非带菌组各有72.4%及48.9%有口腔义齿;健康体检老年人两组各有69.6%及52.1%有口腔义齿。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不管是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还是健康体检老年人,口腔装有义齿是老年人口咽部带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口咽部细菌携带率高,老年非感染住院患者口咽部细菌携带率高于健康体检老年人,主要携带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口腔义齿是老年人口咽部带菌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老年人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头孢菌素酶的研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的产生是肠杆菌科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临床分离菌ESBLs的产生率明显上升,对于产ESBLs及AmpC酶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限,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给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造成极大的困难。对于ESBLs的具体基因型,世界各地研究报告有所差异;对于质粒AmpC酶的型别,世界各地研究报告大致相同,主要为DHA-1型,其次为CMY-2型。目的:了解华山医院老年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和质粒AmpC酶的产生率及其主要基因型。方法:老年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经双纸片确认试验检测ESBLs。以PCR方法检测CTX-M基因型ESBLs,以了解CTX-M基因型在所有ESBLs中所占比例;同时用PCR检测所有细菌的AmpC酶。随机挑选部分ESBLs阳性及全部AmpC阳性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24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及AmpC的检出率分别为68.7%(169/246)及1.6%(4/246)。231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及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7.1%(155/231)及3.9%(9/231)。169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40株的基因型为CTX-M,占82.8%(140/169);15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有112株为CTX-M型,占72.3%(112/155)。随机挑选ESBLs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28株及大肠埃希菌22株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除1株大肠埃希菌产CTX-M-65型ESBL外,其余均为CTX-M-14型ESBLs。4株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AmpC酶基因型均为DHA-1,9株大肠埃希菌产生的AmpC酶均为CMY-2。结论:老年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ESBLs产生率高,ESBLs以CTX-M基因型为主;AmpC酶的产生率低于4%,主要基因型为CMY-2及DHA-1。对于老年人肺炎,应及时送检痰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赵喜元, 赵振营, 林佩妆, 黎旭荣, 肖薇[10]2005年在《某小学健康学龄儿童327例咽拭子菌群调查》文中指出为了解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的带菌率状况,我们于2002-01对一所小学健康儿童327例咽拭子进行了细菌培养和鉴定,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168例,女159例,为一二年级学生,年龄6~9岁。取标本前3d无上呼吸道感染征象,调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部分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及抗体水平调查[D]. 吴涛. 南京医科大学. 2007

[2]. 健康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携带情况的研究[D]. 张鸿文. 第一军医大学. 2000

[3]. 手足口病儿童咽部嗜血杆菌带菌率调查及分型研究[J]. 吴开进, 陈国添, 马晓红, 林世恒, 李全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4]. 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携带及耐药情况的研究[J]. 张鸿文, 叶礼燕, 陈新民, 黄梁浒, 赖国祥. 中华儿科杂志. 2001

[5].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15年后意大利儿童口咽部流感嗜血杆菌带菌情况及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J]. 马燕妮, Giufre, M.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7

[6]. 幼儿园儿童咽部嗜血杆菌携带率调查[J]. 曹国顺, 曹禾谦, 程永樟, 吕火祥, 刘建栋. 浙江预防医学. 2002

[7]. 健康儿童鼻咽部常见致病微生物携带状况及临床意义[J]. 侯安存, 刘玉华, 辛德莉, 李靖, 耿彬. 中华儿科杂志. 2002

[8]. 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筛查的标本采集[J]. 林茂英, 张鸿文, 叶礼燕. 福建医药杂志. 2003

[9]. 老年人口咽部带菌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的研究[D]. 董蘅. 复旦大学. 2009

[10]. 某小学健康学龄儿童327例咽拭子菌群调查[J]. 赵喜元, 赵振营, 林佩妆, 黎旭荣, 肖薇.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标签:;  ;  ;  

健康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携带情况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