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品混凝土的主要制作材料包括水泥、集料等,并在经过拌制后就可以进行出售,同时,还必须要用卡车将其在有限的时间内送往指定的地点。目前,商品混凝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因此其质量的好坏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一、商品混凝土概述
商品混凝土是指将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外加剂、水等材料按照合理的质量配合比经搅拌厂家精确计量、拌合,并由专用运输设备在规定时间内输送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推行商品混凝土有利于实现专业化生产加工,机械设备利用率高、原材料计量准确、材料损耗少、易于保证工程质量,又能改善施工作业条件,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实现环保节能、减少环境污染。
二、商品混凝土的现状
1、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产生了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一段时间后,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快速、盲目增长,不少厂家是个人投资的小型民营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缺乏科学管理和技术保障,这就使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2、随着建筑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有些商品混凝土厂家为了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有时盲目降低原材料的标准,采用级配较差的人造粗细骨料配置混凝土。在配置混凝土时,过分依赖掺合料、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甚至有的厂家为了降低水泥用量,在混凝土试配强度上做文章,降低试配强度储备量,种种原因导致商品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3、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运输时间把关不严,浇筑、养护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控制。因此,导致混凝土结构成型后,出现裂缝的现象较多,这样就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三、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水泥、集料、石等是制作混凝土的主要材料。而想要确保混凝土能够具有良好的质量,在生产期间,就一定要根据有关规定来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原材料的控制,笔者通过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观、考察商品混凝土公司,检查相关内业资料及质量保证体系,最终确定商品混凝土供货单位。
1.1水泥质量控制
不仅要检查水泥是否有生产厂件的合格证,而且还要对其凝固程度以及时间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在确定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使用。另外,绝不允许出现先使用后检查的情况,否则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要将种类不一样的水泥进行分类储藏,绝不能混在一起使用。如果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则最好采用地热水泥。此外,如果水泥中具有氯化物,则不允许用在钢筋混凝土中。
1.2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在建筑工程当中会被经常的使用到,不过由于河砂资源相对匮乏,价格也因此上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工砂开始被普遍的使用。而砂进入到商品混凝土公司现场以后,一定要进行筛分、含泥量等多项试验。如果是普通混凝土,那么最好选用中砂,细度最好控制在2.4-2.6之间。如果是泵送混凝土,那么砂筛孔的通过量最好要在大于15%,小于30%之间。在选择石子的时候,粒径最好在5-31.5mm之间,当石子进入到公司现场以后,则一定要对其进行压碎值、筛分以及含泥量等多项试验。另外,对不同规格、品种的石子,要分类进行摆放,并要做能够进行区分的标识。
1.3拌和混凝土用水
可以把自来水当做拌和用水,但不能够采用具有污染物的水来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不允许采用已经被过滤的循环洗车废水来进行搅拌工作。因为这种水里具有一定的机油,如果进行使用的话,则很有可能降低预拌混凝土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外加剂和掺和料质量控制
往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和掺合料,能够改善及节省水泥,而且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功能和性能。掺合料在进入施工场地之前,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检查其是否具有质量证明书,并根据掺合料的品种、等级进行存放,然后做好标记,以便避免受到环境污染。
2、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控制
通常情况下,要通过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特点,同时根据相关配合比规程来最终决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情况。同时,试验室还要根据原材料的特点,确立一个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并且经济成本相对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例如,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要根据混凝土的运送时间、坍落度损失、泵送的垂直高度、泵送设备、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来确定。如果需要的话,还要在确立配合比的情况下,对现场砂、石含水率进行测验,并把设计配合比转换为施工配合比。
通常,水泥的硬度以及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果想要让混凝土质量达到理想的要求,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掌握好水泥的使用量以及水灰比。如果配合比一样的话,那么水泥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就会是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水泥强度越大,混凝土的强度也就越强,反之水泥强度越低,混凝土的强度也就越低。增强用水量能够增大混凝土的坍塌度,不过混凝土的强度会因此降低。
3、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3.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的准备期,要对具有施工以及技术难点的结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措施的制定。在制定的内容中,要确定人员安排、混凝土配合比、拌制的具体情况以及对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制定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遇到停水停电,或者材料存储量不足的时候应采取的措施;如何采取保温措施;制定好支架设计的基本方案以及拆除的时间和顺序;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3.2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管理好浇筑的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施工工序。而混凝土在浇筑完成的情况下,则一定要在完全凝固之前再进行一次振捣,这样的话就能够有效的加强混凝土的粘结力以及抗拉性,而且还可以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从而提升其抗裂性。在二次振捣结束以后,要找平板面,清除板面不需要的水分,如果一旦出现某漏振情况,则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同时,在预拌混凝土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添水。另外,负责监理的工作人员要提醒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并合理的规定试件数量。
3.3混凝土养护
维持理想的温度以及湿度是混凝土养护工作的主要工作。如果能够保持好温度,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热扩散,这样的话就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夏季温度较高,水分流失快,因此在混凝土养护上特别重要。普通的浇水养护起不到作用,通过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协调,采用塑料薄膜+草帘的组合养护。在浇筑工作结束以后,要在第一时间采用具有湿度的草帘对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要掌握好养护的时间,让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慢慢的降低,这样的话就会防止由于混凝土表面迅速硬化而出现裂缝的情况。在混凝土完全凝固以后,要让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养护。通常,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都要达到7天以上,如果是防水混凝土的话,养护时间则要至少超过14天。在浇筑完大体积混凝土以后,一定要对其进行检验,并采用覆盖保温的措施,另外,一定要让砼表面和结构中心的温差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的范围。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目前建筑业仍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建筑的规模还在不断增加,商品混凝土还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短期内还不会被新型材料取代。要想提高工程质量,必须提高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余婷婷.谈监理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2015(04):252.
[2]计雄杰.浅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2(15):388.
[3]周逊,赵宇,黄佑军.谈如何做好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监理工作[J].山西建筑,2012(08):241-243.
论文作者:贾鲁英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商品论文; 水泥论文; 质量论文; 强度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时间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