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综合管线设计探讨论文_李晓龙

建筑给排水综合管线设计探讨论文_李晓龙

1 管线综合布置方式和原则

住宅区直接埋设电力、电信、热力、有线电视、天然气和其他管道或地下管道沟渠,用于管道整合。在平面上,防止各种设计管道相互抢位,要严格按照规范确定各种管道的水平位置,为将来的管道改造或扩建或维护留出足够的空间。各种管线的高程应从上而下依次确定,考虑小区排水管高程与区外市政排水管道的衔接和检修可行性。此外,小区地势平缓,可能有一些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因此,适当增加污水和雨水管道的管道直径和坡度,以确保污水和雨水快速平稳地排出步行区外的城市主干道。另外施工前最后实测一下要接入的市政排水管道井内流水高程,确保能顺坡接人。

2 建筑给排水管线综合设计

2.1 管线的综合布置

现代建筑具有复杂的功能和许多管道。大型的供水和排水管、暖通空调管、强电缆、弱电缆、煤气管、工艺管等,并且每种类型的工作,如给水和排水管,可以是细分为有多种甚至几十种类型,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需要合理、全面、协调、配置建筑施工、电气、供暖、给排水、弱电、结构等相关工作,及时协调,尽量减少各类工作管道的交叉和拥堵,有效提高建筑净高、增加使用面积。管线综合的一般原则是:

(1)管道水平布置时,在满足室内净高或室外埋深要求的情况下,管道在平面上应尽量均匀、平行敷设,可能情况下尽量不分层,以便于安装、检修;在平面紧张不得已必须分层敷设管道时,应将平时检修概率较低、防水要求较高或卫生要求较高的管道至于检修概率较高、防水要求不高或卫生要求不高的管线上方,如电缆桥架、空调风管一般应设于给排水管线上方,给水管道一般应设于排水管道上方等;

(2)当管道相互交叉时,小管应让大管、压力管应让重力管、转弯半径较小的管道让转弯半径较大的管道、冷水管等无保温要求的管道应让热水管等保温管道,即安装方便、增加弯头后对系统运行影响不大的管道应优先考虑避让。

2.2 室内管线综合布置

室内管道布置时,同一房间内同一类型的供暖设备、卫生器具和管道配件除特殊要求外,其高度应相同。当表面安装的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相互平行。曲线部分: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平行时,它们应与直线部分保持等距;当管道水平上下平行时,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应相同。当与住宅或酒店室内装饰设计配合使用时,室内管道布置必须满足专业人员的要求,满足与外墙、天花板高度、平面布局(主要是出风口、检查口等)相关的装饰设计的要求。一般来说,新风管等室内直径大的管道应该是沿着过道、角落等吊顶要求不高的位置布置。真空吸尘管或平行于新风管或在地板龙骨内敷设,不宜穿结构梁;冷热水管、冷媒管、凝结水管等管径较小,一般贴梁底沿墙角敷设,必要时可贴结构板底穿梁(预埋套管)敷设,以满足吊顶高度要求。

2.3 地下室管线综合布置

地下室管线布置时,管线设计初期应以暖通工种为主进行协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下室管线多而复杂,各工种管线相互交叉不可避免,而暖通排烟管、新风管(有无视工程而定)既大又高,是影响地下室净高的主要控制因素。

HVAC需要协调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平面协调,它为每个行业划分管道铺设区域,以尽量减少交叉;另一种是垂直协调,它决定了不可避免的交叉区域内的管道交叉方法,一般应该是相同的位置不超过两类管道布置工作。当布置更多的管道时,通常需要避开敏感区域例如主要车道和主要入口和出口等需要较高净高度的地方。地下室通常采用梁板结构、无梁地板结构或两者的组合。不同结构形式的管道特征也不同。对于更常见的梁板结构,平面上的管道可以铺设在支柱上,平面利用率更高;由于结构梁底与结构底之间通常有不少于400个空间,因此可用于管道交叉空间,净高的控制较好把握。而在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的情况下,管线综合的必要性尤为重要,因为结构柱帽一般要占去跨度的三分之一左右,管线平面利用率大为降低;此时管线一般均为贴结构板底敷设,管线交叉时只有向下绕行,会降低管线交叉位置净高。

2.4 室外管线综合布置

室外管线布置时,应满足不同工种的最小间距要求,并力求管线长度最短;地方上对管线排布有特殊要求的,还应满足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室外管线综合一般以给排水工种为主进行协调。

目前,大多数项目的特点是对户外景观的要求高,对树木的种植要求更高、各种景观更具特征,更具特色的水景也较多,更是具有复杂的地面铺装。而且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也很高。地下室外边沿线离用地红线的距离一般都不是很宽裕。在这种情况下,重力流管道一般优先考虑,主要是雨水和污水管道的布置。其余管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放置在地下室屋顶的覆盖土壤中,或直接进入地下室敷设(主要指强、弱电管线);鉴于化粪池面积较大,其在水净化中的作用有限,对景观的负面影响较大,一般项目应在征得当地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尽量取消,以在小区排水出口处设置格栅井代替;在不得不设的情况下,也应尽量争取在出口处设置统一的生化处理池为好;为减少对地面铺装和车行道等处的影响,可考虑选用一体式塑料检查井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给排水管线设计时,应采用精确计算,统一规划,以城市和小区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既满足用水需求和规定的排水流量,又要注意节约管材,做到美观实用。同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给排水管线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设计的环保性,采用环保设备,提高建筑给排水管线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汉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线施工工艺[J].绿色环保建材,2018(01):102+135.

[2]郭娟.试述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措施[J].山西建筑,2016,42(20):120-121.

[3]闫智涛.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给排水管线迁改设计[J].给水排水,2015,51(07):99-102.

[4]顾海玲,归谈纯.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2,48(11):92-97.

论文作者:李晓龙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建筑给排水综合管线设计探讨论文_李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