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深圳大地创想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深圳市已建成总长约2400公里的绿道网,基本形成了衔接有序、功能完善、 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惠及民生的深圳绿道网体系。绿道在给市民带来绿色福利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绿道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日渐凸显出来:如绿道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各级绿道职能不清、覆盖范围不足、可达性较差、配套设施破损老化等,本文针对绿道在规划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全面的调研和分析研究,对深圳市已建成的绿道网进行评估,总结问题,剖析不足,为绿道优化提升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深圳市;绿道网建设;评估;优化提升
1 深圳市绿道网建设概况
深圳市绿道网由省立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级构成,涵盖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三类绿道。在目前建成总长约2400公里的绿道网中,省立绿道约342公里,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长度超过2000公里。市民骑行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省立绿道,绿道网的建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低碳出行、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
同时结合深圳的绿道建设实际,深圳市先后制定了《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深圳市区域绿道控制区保护和管理规定》和《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等规划和文件,并整合绿道及各种相关资源,完成三百多处绿道“公共目的地”的建设工作,绿道与多种类型的公共目的地无缝连接,并借此着力提升绿道品质,积极推广绿道精品段、示范段,极大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延伸了绿道空间,提升了绿道的使用效率。
2 深圳市绿道网建设的评估标准研究
绿道网的评估要素根据绿道从规划建设到市民使用的整个过程当中的关键要素展开,从整体性、功能性、可达性、活力性等四个方面全面评估绿道的优点与不足,掌握目前绿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完善配套、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便民惠民、发展经济、提升环境的阶段目标。
1)绿道网的整体性评估主要分析现状绿道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的绿道层级,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是否实现了有效地衔接,同时,与周边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地串联便捷性如何。
2)绿道网的功能性包括绿道的具体使用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绿道建设是否完善、配套设施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是否对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绿道网的可达性要求基本满足15分钟步行可达需求,与周边的公交站点、地铁站点基本实现无缝衔接,并且配备充足、合理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和停车设施。
4)绿道网的活力性评估主要针对绿道的社会服务功能、绿道市民活动的开展及绿道的品牌推广等方面,综合考察市民对绿道的参与度如何。
3 深圳市绿道网建设评估
3.1 整体性评估
深圳市绿道网在规划建设之初便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公共空间规划、慢行系统规划、公园规划等进行有效衔接,将公共交通规划、绿地规划、文物古迹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慢行系统与绿道网系统建设相结合,统筹考虑。同时着眼于城市多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注重与自然景观、河湖水系、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等各方面密切配合,通过绿道网将各部分有机连接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益。
省立绿道整体布局结合带状城市的格局、以及自然风貌特征进行规划,纵览“山、林、城、海”风光。绿道布局基本根据深圳带状的城市格局,结合山水资源从西北到东南贯穿全市,沿途串联起凤凰山、银湖山、梧桐山、铁岗水库、梅林水库、深圳水库等山水生态资源,线路衔接良好、使分散碎化的生态斑块和资源相互联接,构成完整的脉络体系。
城市绿道肩负着连接城市各行政区的功能。目前深圳城市绿道在区内初步形成网络,但是局部中心区域没有城市绿道覆盖,跨区绿道衔接不到位,在覆盖率和跨区衔接上还有待加强,局部区内连通也有待完善。
社区绿道以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公园为主要串联点。目前社区绿道基本形成网络体系,能有效串联社区,公园等区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在连通性和覆盖率方面有待完善提升。
3.2 功能性评估
绿道的功能性评估主要针对绿道的具体使用功能,从绿道的里程数、密度、材料、铺装色彩、宽度、绿化景观、配套设施、标识系统等方面评估。
深圳绿道整体建设情况较好,材料主要是彩色沥青,彩色透水砖和混凝土;铺装色彩以红色、灰色、绿色、黄色为主,宽度主要1.5--3.5 米。绿化覆盖率高,景观优美,植物品种丰富,具有岭南植物特色。公厕、垃圾桶、驿站、休憩点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标识系统以废旧枕木,混凝土,石材制作而成,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指示明确,便于引导市民进入绿道,使用绿道。
但是绿道的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局部路面铺装破损;标识牌破损,张贴广告;人行,自行车及电动车混行,存安全隐患;部分路段绿道缺乏公厕,休息点,自行车租赁点等配套设施;各区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发展不一,无法通借通还;山地郊野型绿道存在水土流失;郊野部分绿道坡度过大,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
部分绿道由于建设理念,建设方式的不科学,导致了绿道建设过程和建成之后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表现在地形的处理上,部分路道不按地形地貌设计,施工,出现挖山伐木的情况,最后造成土地裸露,绿化破坏,在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等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是管理过程中部分绿道权责不清,造成群众监督不便,影响绿道的进一步完善提升。
3.3 可达性评估
深圳市公共汽车交通的分布呈现典型的原特区内外的两级分化:罗湖区、南山区、福田区及盐田区部分区域公交站点密集,绿道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高,其次,宝安中心区及龙华新区的龙华片区、龙岗区的平湖、大运新城等片区公交体系较为完善,并与绿道接驳良好;其他区域则有待加强公交系统与绿道的联系,特别是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及宝安区布吉街道办等区域。
现状的地铁站点大多与绿道形成了良好的接驳,特别是罗湖、福田、南山等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绿色交通体系。未来几年新建地铁线路将达到 169.6公里,新增车站数量 95 座,预计到 2016年,深圳市轨道交通承担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将达到 38%。因此进一步加强原特区外新建地铁站点与绿道的接驳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3.4 活力性评估
深圳市现已初步形成12条较为典型的特色绿道段,基本每个区一到两条,其中山地郊野型绿道数量最多,主要功能有登山揽胜、山林观光等;其次是滨海风情型绿道和滨水休闲型绿道等亲水型绿道,都市运动型绿道较少。绿道的风貌特色基本上和深圳市“山 - 林 - 城 - 海”的城市风貌相吻合。
绿道相关活动主要以骑行、跑步、步行远足为主要内容,多由各级政府部门或媒体主导策划,在倡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提供活动娱乐场地,普及全民休闲运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组织形式雷同,在宣传城市文化、生态教育普及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4 深圳市绿道网优化提升策略研究
4.1 优化调整线路
4.1.1 加强绿道与城市各功能用地的衔接
加强绿道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衔接,特别是居住用地内部、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的连接,基本实现“步行 5 分钟到达社区绿道、15 分钟到达城市绿道”的目标,真正实现绿道为民所用。
4.1.2 加强绿道与各类绿地、水域的联系
通过绿道加强各类绿地与城市组团的联系,增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绿地的可达性,加强河流、湖泊等可供游览的水域与绿道的连通性,进一步丰富绿道游览价值和景观多样性。
4.1.3 加强绿道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
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基本实现公交站点及地铁站点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达绿道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与绿道出行的无缝接驳,特别是原特区外公共交通欠发达区域,应完善绿道的使用功能。
结合自行车休闲廊道的选线规划,将部分城市绿地及生态绿地内已形成较好的游览基础和建设条件的游览路径规划建设为绿道,并进一步丰富完善其配套设施和可达性。
4.2 完善绿化环境,贯通绿廊系统
对场地内已经受到破坏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应以地带性植物为主,采用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恢复具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灾害。采取有效措施,防控绿道周边出现水土流失、黄土裸露等问题。采取必要的边坡防护措施、截排水系统措施,同时结合适当的植被恢复措施以保护绿廊的自然地貌。
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营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绿道的游赏乐趣。植物种植应与周边的景观风格协调、统一,在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很好的郊野型绿道两侧避免种植与环境不协调的城市绿化树种。
4.3 对慢行道建设进行整改及优化
完善慢行道的建设,改进细节,铺装材料选择以生态性、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为原则,综合考究沥青、烧结砖、混凝土、石材等材料的优缺点,注意在色彩、质感、 图案上与城市道路区别,增强绿道的可识别性。
4.4 完善标识系统及配套服务设施
加强绿道标识系统的管理和养护,防止木制标识腐烂、白蚁蛀蚀、铁板生锈、标识表面张贴广告、人为涂画损毁等现象发生。加强绿道驿站的养护管理。使用率较高的驿站实现通水通电。完善洗手间、服务点、自行车租赁点、急救设施的规划建设,制定统一完善的配套设施维护标准,制定相关经费标准。
4.5 加强绿道特色化和主题化
未来可以加强对绿道沿线特色景观和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在现有绿道的基础上,每个区着力打造 2-3 条最能凸显当地地域特色的典型绿道。现状的特色绿道主要集中在省立绿道,以山海风光为主要特点,未来应加强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内涵提升,突出绿道与城市风光、市民生活、人文资源等的结合,进一步丰富绿道的多样性。
5 小结
本文从全深圳市的角度整体评估绿道网络建设以来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城市用地及城市交通的衔接,以及绿道在社会效益、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确立绿道优化提升的策略,提出指引和解决思路,为深圳市“后绿道时代”绿道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论文作者:李妍汀,赵新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深圳市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市民论文; 可达性论文; 系统论文; 郊野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