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检查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论文_张永翠

张永翠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320)摘要:目的:研究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采取电生理检查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6例GBS患者,给予患者电生理检查,研究检查结果。结果:经本文研究,所有患者均出现周围神经脱髓鞘,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异常10例(38.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16例(61.5%)。经肌电图监测,患者肌肉自发电位5例(19.2%),患者肌肉运动电位波幅较低,且时限宽9例(34.6%),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GBS患者电生理检查,可有效辅助医生确诊,电生理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依据,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和效率,及时治疗。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引言:GBS也称感染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患者受到病毒感染后,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患者多受到支原体、EB病毒或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受到感染后出现四肢软瘫、感觉障碍、神经麻痹等临床表现,且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患者出现四肢功能障碍,如手抖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加重了患者经济上的负担。电生理检查是使用电压钳、电生理仪器以及微电极检查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离子通道,检查患者感觉神经损害程度。为研究GBS的临床诊断,本文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随机选取26例患者展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6例患者,男/女:12/14,年龄(55.74±4.86)岁。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使用诱发电位仪检查,患者入院后,使用表面电极刺激,测定尺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记录运动传导速度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尺神经、胫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的F波。对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用电极对患者股内侧肌、三角肌等肌肉组织测定。记录静息时电位水平以及收缩状态下EMG的主要变化,并对比CMAP变化幅度。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患者神经传导结果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异常10例(38.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16例(61.5%)。详见表1:2.2 F波检查结果患者出现F波潜伏期增加的有14例(53.8%),无波形不明确的有6例(23.1%)。2.3 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患者肌肉纤颤电位、正锐波,患者轻收缩运动单位显著减少,有17例(65.3%)。通过肌电图检查,检测出298块肌肉,有4例未见运动电位,5例发现纤颤电位等自发异常电位。3 讨论3.1 GBSGBS患者表现出运动障碍,常出现肢体瘫痪等症状,患者的感觉障碍主要表现在主观感觉,四肢末端出现麻木以及针刺感,很多患者表现出资助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如尿潴留等。部分患者会产生肌肉疼痛感。慢性GBS患者多出现肌无力以及感觉神经障碍,出现呼吸困难,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性GBS患者多收到感染,发病急,在1~2周内病症加重,患者出现下肢无力,逐渐加重至瘫痪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麻痹以及瘫痪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部分患者存在后遗症,如面瘫、吞咽困难等症状[1]。一般认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反映出周围神经出现脱髓鞘,患者远端复合肌肉出现动作电位波幅减少,神经传导受到严重阻碍,造成神经传导受到阻滞,自然能够观察到波幅降低,作为诊断依据。3.2 神经传导检查电生理检查使用微电极、电生理仪器以及电压钳等技术设备,测量患者离子通道活动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等。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弱,主要体现在脱髓鞘上,随着脱髓鞘变化导致患者传导速度减慢,波幅显著降低。有研究提出,GBS患者神经传导障碍异常比例约为58~72%。经本文研究,所有患者均出现周围神经脱髓鞘,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异常10例(38.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16例(61.5%)。经肌电图监测,患者肌肉自发电位5例(19.2%),患者肌肉运动电位波幅较低,且时限宽9例(34.6%),差异显著(P<0.05)。患者神经传导异常速度在标准范围内,感觉神经出现异常率相对较低。在患者运动神经中,胫神经最为敏感,准确度更高。3.3 F波检查F波是反映人体近端神经传导的指标,F波异常代表患者近端神经出现异常传导。在临床上诊断GBS也要参考F波缺失以及潜伏期情况,出现F波缺失,多发生于患者发病的早期,出现异常概率较高[2]。本研究显示,患者出现F波潜伏期增加的有14例(53.8%),无波形不明确的有6例(23.1%)。可见F波出现率降低,波形表现出离散,也代表患者近端神经根出现脱髓鞘情况,F波也是十分关键的电生理指标。3.4 肌电图检查CMAP是反映人体是否能够独立行走的关键指标,反馈患者运动功能,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出现时限延长,代表肌纤维出现无法同步或者纤维脱失的情况,通过肌电图检查,发现出现异常自发电活动,运动单位数量显著减少,出现CMAP波幅低,且存在缺失,代表患者病程严重,患者康复需要耗费更多时间[3]。本研究显示,患者肌肉纤颤电位、正锐波,患者轻收缩运动单位显著减少,有17例(65.3%)。通过肌电图检查,检测出298块肌肉,有4例未见运动电位,5例发现纤颤电位等自发异常电位。可见患者自发点活动恢复效果差,患者电生理改变满足脱髓鞘的表现,通过肌电图检查,能够准确了解到患者神经损害情况以及恢复情况。综上所述,给予GBS患者电生理检查,可有效辅助医生确诊,电生理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依据,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和效率,及时治疗。参考文献:[1]张娜,陈志刚,李楠楠.误诊为慢性格林巴利的POEMS综合征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6):153-156.[2]刘会林.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肌电图检测及其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9.[3]彭怀斌,李旭娅,张兴雨.MRI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0):143-145.

论文作者:张永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电生理检查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论文_张永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