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育人”的有效性仍在不断认识和探索中。“课程思政”以“立德”为本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为内涵。在以人为本的实施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育人效果
一、“课程思政”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育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树人为“核心”立德为“根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具有良好的政治品格,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教育观的具体实施途径,“课程思政”既不是改革也不是活动,而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价值引领体系,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出口标准判定的准绳,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意志品质的育人理念和方法,“课程思政”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基本涵义是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所有课程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每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是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1]。
“课程思政”是教育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目标放在首位,逐步细化到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最终将思想政治体系与专业课体系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并不是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想政治课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想政治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挖掘课程的德育属性,运用德育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引领,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成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达到育人效果[1]。
三、以人为本推进“课程思政”
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传道者先明道、信道,教育者先受教育。切实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强化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才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发起者,要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德育责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科学引导。“课程思政”的实施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想发展要求和育人规律。当代大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乐于接受各种新事物,但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影响[2]。“课程思政”就是要用真善美来雕琢学生思想,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引领学生价值取向,使他们成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主力军。“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职业能力素养、课程思政属性针对学生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需要学院层面的高站位,顶层设计并统筹各部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制定具体措施,进行持续性推进。学校要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各二级学院或系部要根据专业特点办出特色,课程要有品牌,讲授要有风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转变教师育人理念
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要提高认识,提升“教书”与“育人”合二为一的育人观念。教师要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师”是模范、榜样,在教学过程中得体的言行举止、谈吐气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3],会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
(三)“课程思政”开发重点在课程
实现课程思政的功能就要从课程出发,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依据专业课程特点,制定不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要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致认同。
(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有特点
不同专业对应不同的职业和岗位,不同的职业和岗位蕴含着不同的思政元素,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要找准职业和岗位特点,将专业课教学内容与价值观引领相结合,充分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资源,思政元素要精而有用,要生动而适用,要亲切而管用,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使他们的思维纵深发展和行为认同。
(五)加强“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些仅是理论方面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社会实践不仅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所以,推进“课程思政”要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责任感,从内心上由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上升到理性自觉。
(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
“育人”首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从德育的“供给侧”出发,在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术”的效果。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生硬说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打通“课程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是有效的,自媒体新技术时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样能提高思政传播的有效性。
(七)加强日常教学管理
强化育人机制建设,制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把德育教育纳入到教师日常管理体系。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各个环节有明确要求,每门课程都应有“德育”负责人,统筹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施,长期督导、随机听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经验方法交流。建立完善的专业课教师“德育”培训体系,切实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为教师全程育人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教育的本质回归,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过程中要明确其内涵,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开发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者,要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自身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育人的系统性和策略性,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变简单灌输为科学渗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中,达到理想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禾玲.“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现代企业.2018,(09):31-32
[2]谢强.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J].学理论·下.2016,(12):43-46
[3]肖紫嫣.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6-97.
论文作者:李全国 李景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课程论文; 思政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学生论文; 专业课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