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 要】目的:分析黄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以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黄芩,观察临床疗效,记录皮损及瘙痒消失时间,分析其药理作用。结果:B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皮损及瘙痒消失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解痉等药理作用,临床用其治疗急性湿疹时,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尽早痊愈。
【关键词】黄芩;药理;临床应用
黄芩属于天然草本植物中的一种,根部为主要的药用部分,药理作用较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黄芩的药理作用,并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中,以本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黄芩治疗的效果,分析黄芩的药理作用,旨在为黄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43例;年龄23~74岁,平均(39.2±4.1)岁;病程1~7d,平均(3.1±0.8)d;手足湿疹42例,胭窝湿疹28例,小腿湿疹24例。纳入及排除标准[1]:(1)符合湿疹的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2)对本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1个月内未曾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治疗;(4)排除药物过敏、感染严重、原发性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患处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外敷曲咪新乳膏,每天2次;给予扑尔敏4mg,口服,每天3次;给予糖钙片450mg,每天3次,皮损消失后,即可停止服药。在A组基础上,B组患者加用黄芩治疗,取30g黄芩,研磨成粉,适量食醋加入粉末中,调制成稀糊状,于患处涂抹,每天2次,皮损消失后,停止涂抹。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皮损、瘙痒症状消失时间。
1.4疗效判定
痊愈:消除皮损、瘙痒症状;显效:消退皮疹,面积超过75%,明显减轻瘙痒症状;有效:皮疹消退面积30%~75%之间,有所缓解瘙痒症状;无效:皮疹面积、瘙痒症状均改善不明显。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A组相比,*P<0.05。
2.2皮损及瘙痒消失时间比较
A组患者皮损消失时间(8.9±2.2)d,瘙痒消失时间(16.2±1.5)d;B组患者皮损消失时间(5.2±1.4)d,瘙痒消失时间(10.1±1.6)d。B组患者皮损及瘙痒消失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黄芩药理作用分析
黄芩的药理作用比较广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抗变态反应作用:研究显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由CoA诱导时,应用低剂量黄芩苷可对其发挥促进作用,使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而高剂量则发挥抑制作用,机体免疫过程中,黄芩可对细胞免疫作用有选择性的增强,并不会较大的影响体液免疫作用;(2)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强氧化性为自由基性能之一,受此影响,过氧化脂质可能会生成,导致生物膜完整性被破坏,引发疾病,而黄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的抑制过氧化脂质的生成,预防疾病的发生;(3)抗炎作用:临床治疗炎症疾病时,黄芩的应用效果均比较好,原因为黄芩可良好的抑制前列腺素E2、12-羟基二十四碳四烯酸、白三烯的生物合成,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实现抗炎的目的;(4)解痉、解热作用:黄芩可对DNA、蛋白质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避免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发挥解热作用,研究指出,动物肠管会受到黄芩酊剂的抑制,从而松弛平滑肌并保持,达到解痉的目的[2-3]。
3.2黄芩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医学界越来越重视中药药性、成分的研究,黄芩作为中药中的一种,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分析得出其药理作用,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研究选择的急性湿疹属于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的“湿疮”范畴,应用黄芩治疗时,通过其抗炎作用的发挥,消除炎症,促进患者痊愈,提升治疗效果。除炎症性疾病外,临床中也应用黄芩治疗其他疾病,多位学者指出,利用黄芩配伍其他中药的方剂治疗脾胃病时,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通过和解梳理作用的发挥,健脾和胃,改善患者病情[4]。在一项小白鼠试验中,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治疗,结果显示,黄芩苷能够有效的抑制T细胞活性,阻碍其繁殖,因此,黄芩药物也可用于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另有研究指出,黄芩苷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防止其增殖,临床中广泛的应用黄芩治疗各种肿瘤疾病。肝脏损伤疾病中,导致损伤产生的重要因素为四氯化碳的产生,而应用黄芩治疗此种疾病时,能够对四氯化然发挥抑制作用,达到保护肝脏的效果。
综上所述,黄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解热、解痉等药理作用,临床中可以此为依据,广泛的应用其治疗炎症性疾病、脾胃病等相关疾病,提升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痊愈。
参考文献:
[1]李亚.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药理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08):48-49.
[2]郑勇凤,王佳婧,傅超美,等.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18(01):141-147.
[3]马屏南,于水永.简述黄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S2):282+287.
[4]杜庆波.黄芩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3(01):110-111.
论文作者:邓玉霞,唐振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黄芩论文; 患者论文; 作用论文; 湿疹论文; 药理作用论文; 疾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