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学校初中部 262521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仅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运用感情投资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我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生物知识大放送,在动植物王国中有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每节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介绍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御敌等趣事。通过我形象的讲述,学生听了乐此不疲,等时机成熟了,就由学生来完成。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和他们聊天,帮助住宿的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一些身体上的小毛病,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我,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讲究语言艺术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教师语言要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另外,还可以穿插趣闻、介绍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增加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三、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地演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初一学生有的竟吃惊地“啊”了出来。
2.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如初一的植物课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几年来,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增加了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才干。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妙用简笔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目前全面实施的中学新课程改革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更多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投入到了生物教学中。但是,我们是农村中学,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加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生物学科常被当作“次科”、“弱科”看待,农村生物课大都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图”地讲授。因此,生物教师有必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选取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其中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简笔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简笔画可以使静态过程动态化,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上课时通过边讲边画,由局部到整体,逐层深入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对生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它与静态的挂图相比,可避免过早暴露未授的部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五、结合生活实际,加强生物技术的应用教育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遵循《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让学生把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准教学内容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点,加强生物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开拓思维,积极探索,把握生物科的学习规律,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探索和发现,提高学习效率,并在生物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乃庆 徐仲林 靳玉乐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42。
[2]常汝吉 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尹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语言论文; 演示论文; 《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