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景观植物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论文_周敏

浅谈园林景观植物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论文_周敏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住建局绿化队

摘要:本文将首先分析园林景观植物生态环境的特点与病虫害发生影响因素,然后再提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以及防治措施,从而确保园林景观植物健康成长,提升园林景观植物管理质量。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管理;病虫害防治

前言

在园林景观植物管理中,病虫害是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对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要结合园林景观植物生态环境的特点来有效地开展景观植物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

1. 园林景观植物生态环境的特点

1.1植物品种多样

在园林的建设中,可应用的植物有很多种类,这些植物的生长周期、生长势各不相同,会由此而形成其自有的结构层。

1.2 与人类关系密切

园林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城市绿地周边通常人口较多,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也较为复杂,如果要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则可能会危及到人类和周边其他动植物的安全。

1.3 病虫害容易发生

由于植物脱离了自然的生长环境,致使园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不能按其本身的规律自然生长,打乱了它们本身的生物秩序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丧失了自身的调节和平衡功能,是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易发的客观原因之一。

2. 园林景观植物病虫害多发的主要因素

2.1园林景观植物的种植规划不合理

在园林建设初期,要对植物的种类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搭配,使植物自身之间形成一定范围的隔离屏障。但目前来说,很多城市在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都过于单一,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则波及的范围会非常大。所以,园林管理人员要以美化环境为先决条件,对植物的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选择那些抗病性和耐性强的植物,最大程度上减少有害生物适宜生存的寄主。

2.2 防治力度不够,方法不科学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都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是“重治轻防”,以及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治理方式的不科学,导致环境污染、存在防治死角、害虫对现有的药物产生抗性,最终使防治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2.3 苗木引进工作频繁,忽略植物检疫

为了跟上城市园林建设的脚步,园林施工单位在各个城市之间引种植物的时候,简化、甚至于省略了对植物的内检和消毒环节,这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园林建设单位,施工资质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导致苗木在检疫和消毒方面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植物检疫监管力度缺乏,是导致城市园林病虫害频发的直接原因。

2.4 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不健全

园林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掌握园林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城市在这方面的工作方式都较为简单,因此导致在大规模病虫害暴发之前错过了防治的时机,使治理工作效果欠佳。

3. 园林景观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3.1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就是在能够平衡整个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地解决和消除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问题。

3.2 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显而易见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不能以破坏环境和危害人畜为代价。一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

3.3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

把生物防治作为园林植物管理的主导方向,其重点是通过化学手段进行防治,并以物理机械方式作为辅助防治措施,进而实现科学防治、有效治理和达到对病虫害进行彻底治理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园林景观植物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4.1合理计划园林培育

第一,对于苗木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应遵循就近选择本土植物和适应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第二,园林的建设是为了美化环境,植物的配置要丰富多样,应选择圃地苗木,这样苗木才能更好地适应生长环境。同时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的特色,建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符的生态园林。生态型园林的优势在于,病虫害是园林景观中的一部分,与自然因素,如天敌等形成生物链,能够互相制约,降低了病虫害大范围暴发的可能性。

4.2 重视幼苗的栽培和精细管理

做好栽培和管护工作是确保园林景观建设长效发展的前提。只有科学栽培、细心管护园林景观植物,才能避免病虫害的侵染。所以,首先树种的搭配要科学合理,不能只种植单一树种,要将苗木的混交状态完美地呈现出来,以此来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其次,完善园林景观植物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推动园林景观植物后续管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制度,将园林植物后续的施肥浇水、补苗以及修剪工作落到实处。

4.3 做好预防工作

建立健全植保工作体系,为园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同时园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应当从根源抓起,在设计阶段、植物检疫、生产阶段、施工及养护阶段全方面做好有害生物的防控,从而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4.4综合治理,防止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从来不是单一的,如虫害有生活史、病害有侵染循环、有害植物有生长发育阶段等,各种防治方法都是针对有害生物自身为害过程的不同环节而制定的。防治时要寻找最佳时期,有针对性地使用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防治,只有将这些防治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全面控制有害生物的为害和流行的目的。在防治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保护病虫害的天敌,进而加以利用,使其形成一定的种群,在自然环境生物链不被破坏的同时,能够对病虫害加以防治,在消灭虫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4.1 物理机械防治措施

通过利用物理因子或者是机械等外力来进行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具有较高的科技性。在病虫害生长阶段,病虫害对于电磁能、热效应等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使用剂量不等的高频电或微波使其产生电磁热,在热效应的作用下将病虫的幼虫或卵直接杀死,进而从源头上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4.4.2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措施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具有非常大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能够抗拒病虫害的一些天敌,如鸟类、蛙类、昆虫类等生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按照以虫克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的方式来治理园林植物病虫害,这种方式是所有非生物防治措施都无法比拟的。

4.4.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措施,虽然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方面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使用这种化学药品来治理园林植物病虫害,有时会因操作失误或者不规范使用给人畜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甚至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使用农药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和规范使用。

4.5建立病虫害防治档案和效果评价体系

首先管护人员应对园林景观植物产生病虫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归类建档。例如,将植物的种类、病虫害的特点、发生的范围以及具体的处理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归档记录。其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从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以及安全性原则入手深入地评价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并按照评价结果来进一步丰富防治措施,通过不断地改进来提升园林植物预防病虫害的能力和效果。

5. 结束语

以上笔者从多方面对园林景观植物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园林景观植物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关键的,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植物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尚慧艳,何恒果. 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J]. 南方农业,2015,9(24):115-117.

[2]梁振山,张辉. 浅谈园林景观植物管护与病虫害防治[J].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04):165-167+172.

[3]胡选梅. 公园主要景观植物配置现状与病虫害防治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100+103.

论文作者:周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浅谈园林景观植物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论文_周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