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科 101300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5月到2013年5月在我住院治疗的6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组患者32例,双侧组患者29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至少2年,观察比较单双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年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等方面比较,单侧组均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VAS和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方面,两组患者都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都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单侧穿刺PK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骨水泥用量少、风险小等优点。
关键词:单侧穿刺;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
随着世界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困扰老年人身体疾病之一就是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部分患者表现为长期顽固性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脊柱高度丢失、后凸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生存期,传统的治疗方法创伤大,病程长,疗效不确切,易伴发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不耐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出现后,改变了传统治疗方法,因其临床效果明显,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但目前临床对于PKP术的穿刺进针方式究竟选择单侧进针还是双侧进针存在分歧,因此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61例患者分别采用单侧穿刺及双侧穿刺行PKP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5月到2013年5月共收治61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29例,单侧组患者年龄53-78(64.34±7.45)岁;双侧组患者年龄57-73(66.12±6.74);骨折部位T8 4例,T9 2例,T10 2例,T11 7例,T12 1例,L15 4例,L25 1例,L32 1例;术后均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单侧穿刺组: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取患者俯卧位,腹部悬空,常规消毒铺巾,用C型臂X线机进行前后位和侧位投照定位受伤椎体,并做好标记,把左侧椎弓根投影11点方向、右侧椎弓根投影2点方向并距外侧壁0.5~0.8cm处为作为皮肤穿刺点,穿刺针进针方向必须与矢状面成一定角度,进针时需缓慢穿入皮肤并通过椎弓根进入到椎体内部,向前方进入到椎体中后部1 /3处,并自外上向内下方向进入下一椎体对侧椎弓根,使钻入带芯穿刺针置于椎弓影的正中线处,随即抽出穿刺针内芯,放入可扩张球囊,注入造影剂进行扩张复位,透视下见恢复满意椎体高度后,取出球囊。调配骨水泥至团状早期后,把骨水泥缓慢注入椎体内,仔细观察动态透视下的骨水泥扩散情况,当骨水泥填充满意后停止注入,骨水泥即将凝固时旋转并拔出穿刺通道,外敷伤口[1]。术后需卧床休息12h,12h后下床活动。
双侧穿刺组:穿刺方法同单侧穿刺组一致,先行一侧椎弓根穿刺及球囊扩张,同样方法再行另外一侧椎弓根穿刺及球囊扩张,工作管道置入后在持续监控下将双侧骨水泥同时注入椎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并记录两组患者VAS值、椎体高度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均以()表示,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应用成组设计t检验,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间术前年龄、骨密度、VAS、椎体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作用机制目前仍未完全了解,目前较为众人所接受的观点是:注入骨水泥后可以恢复损伤椎体的原始弹性模量,使脊柱的稳定性增强并降低其所受的应力,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传统的PKP术式为是采用经皮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进入受伤椎体,建立工作通道,利用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近年来普遍为临床医生所接受的PKP手术方法为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通过比较单、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s的临床疗效,证实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似,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单、双侧入路PKP术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骨水泥注射量等指标统计分析,证明了单侧穿刺PK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骨水泥用量少、风险小等优点。PKP的作用原理为通过对受伤椎体进行骨水泥的充填来稳定椎体,并利用骨水泥凝固时所产生的的热量来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研究证实骨水泥在受伤椎体内的扩散程度会影响到PKP的临床效果。单侧穿刺椎弓根入路相对比于双侧穿刺椎弓根入路在透视下骨水泥通过骨折裂隙向四周扩散效果较好,骨水泥弥散的更加充分[2]。
综上所述,单侧与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单侧PKP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水泥注射量少等优点。故单侧PKP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首要参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杜东鹏,姜文雄,潘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1,32:29-31.
[2] 徐宏辉,刘宏健,王义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后凸成形术的止痛机制研究进展。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8,25(12):1686~1687
论文作者:崔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椎体论文; 患者论文; 水泥论文; 单侧论文; 双侧论文; 两组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