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200)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影响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收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台清洗设备、10名操作人员、标准操作规程和清洗流程等基础信息,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总结影响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提升清洗质量的相关对策。结果:经调查发现,人员操作因素、预处理不当、监管缺陷、二次污染等是导致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不达标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上述因素,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大质控监管力度、规范预处理和清洗后处理操作可显著提升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值得在工作中加以实践。
【关键词】 手术器械;清洗;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68-02
在众多医疗器械中,手术中用到的相关器械、工具最为常见,同时手术器械表面也常常残留患者血液、体液等感染性污物和病原体,因此对手术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处理对于保证医疗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杜绝医源性感染尤为关键[1]。然而,在消毒供应室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的工作经验、专业能力的参差不齐、质控监管较差等因素的影响,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有时难以达到规定标准,并因此造成重复清洗情况或医疗事故,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使医生、患者的医疗安全受到威胁。本文主要对我院的清洗设备、操作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等资料进行调查,旨在分析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探讨改进策略。
1.影响因素
1.1 人员因素
清洗设备的操作、洗涤剂的选择、清洗前手术器械的处理均由工作人员执行,因此人员因素是影响清洗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工作人员对于清洗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个体差异:本院消毒供应室人员多为女性,其工作经验、专业能力、年龄体力、健康情况、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这也使不同批次清洗质量的一致性难以保证;(2)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大部分工作人员未能掌握设备操作、器械处理、洗涤剂选择等专业知识,这也容易导致其在工作过中出现设备操作失误、器械清洗前处理不当、洗涤剂选择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清洗的彻底性、有效性[2]。
1.2 监管缺陷
缺乏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常常以工作人员的经验、肉眼观察结果对清洗质量进行主观判断,而在清洗量较大的情况下,主观评价标准也会有所下降,上述监管方面的缺陷并不利于发现清洗过程中存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预处理不当
手术完成后使用器械的医师、护士常常将未经处理、沾满血液、体液的器械直接转送至消毒供应室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干涸的血液、体液将牢牢粘附于器械表面,这也给工作人员处理、清洗相关器械造成较大难度,另外,预处理不当还可能导致器械锈蚀,而部分工作人员更不经处理直接将转送来的器械置于清洗设备,这些都可较大地影响清洗效果。
1.4 二次污染
清洗完成的器械若不及时予以密封包装、灭菌处理,仍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而实施包装的工作人员、不洁净的工作环境均可作为二次污染源。
2.改进建议
2.1 调整人员结构、实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
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清洗流程(初洗-精洗)、清洗机操作(清洗参数设置、洗涤剂选择、器械清洗前处理注意事项等)、职业素养等,并组织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另外,对人员的年龄、经验、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真实评估,将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员转岗,并调整人员结构,使老员工和新员工的比例在1:2~1:3之间,从而保证器械清洗质量。
2.2 建立科学的清洗质量评价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并完善质控评价体系、监管制度,并监督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标准执行,清洗质量的评价标准可借鉴显色法、显微观察法、微生物检验法等并将相关标准加入标准操作规程中,同时组织管理者、专家对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审计,对于未能达标的应返工清洗,并分析清洗不达标的原因[3]。
2.3 规范预处理
对手术器械的预处理过程作如下规定:(1)要求应用手术器械的人员在术后及时清洗工具表面残留污物,直至肉眼难以发现显著残留物、密闭处理后方能转送至消毒供应室;(2)要求清洗人员在清洗前仔细检查转送的器械表面是否有残留物,若发现残留物则应清洁至肉眼难以发现后操作清洗机清洗。
2.4 预防二次污染
除在清洗后及时密闭、包装器械外,工作人员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清洁供应室以防止二次污染[4]。
消毒供应室担负着为医院的医疗、科研、教育供应无菌器械、耗材的重要职能,其工作内容包括相关医疗器材、器械的清洁、消毒、包装、转运等,而彻底性的清洁、消毒对于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保障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揭示,人员操作因素、预处理不当、监管缺陷、二次污染等是影响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不达标的主要因素,而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大质控监管力度、规范预处理和清洗后处理操作可显著提升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值得实践。
【参考文献】
[1]周雪,魏静蓉,任晓梅等.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4):357-359.
[2]钟伟娥,谢碧娴,徐月娥等.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与检测方法的关系[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118-119.
[3]汪忠秀,孙洪,卢萍等.采用不同清洗方法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对比[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4):374-375.
[4]王亚娟,陆烨,陈秀萍.手术器械清洗效果检测4种方法的对比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2,(08):763-764.
论文作者:刘芹,陈世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质量论文; 手术器械论文; 器械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因素论文; 操作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