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覆盖,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不断增长,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的使用导致大学生出现一种手机成瘾现象,称为手机依赖。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危害及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来减少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 对策
一.手机依赖的界定及现状
关于手机依赖 (mobile phone addiction)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Bianchit 以手机依赖人群所表现出的成瘾特点对其进行界定,认为手机依赖者对于自身使用手机的时间无法控制,并在人格上呈现出较强的外倾性和低自尊的特点。国内研究者一般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新型的的心理疾病,指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调查研究显示,截止到2017 年 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53 亿,其中20 - 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这一年龄段的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群体组成。荣婷(2018)对全国2240所高校的97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约七成的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情况。可见,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
二.手机依赖的危害
1.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
有研究显示手机依赖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低于非手机依赖者,具体表现为手机依赖者出现视力模糊、疲劳、记忆力减退、听力受损和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长期使用手机可能还会引起神经衰弱。
2.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首先,手机的过度使用会占用大学生休息时间,影响大学生良好作息习惯的形成,许多大学生晚上熬夜玩手机至两三点,导致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低下。其次,手机依赖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一些学生在上课期间仍痴迷于手机游戏、社交软件等,从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再者,手机搜索功能的普及会导致大学生思考能力的下降,遇到难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查手机,导致大学生形成一种惰性思维。
3.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手机依赖还导致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由于网络沟通具有私密性的特点,许多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更愿意和陌生的网友进行沟通交流,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和现实中的同学或朋友交流沟通,与他人的人际距离逐渐增大,影响其人际交往。
三.手机依赖的原因
1.自身原因
(1)人格特征
有研究显示,个体的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存在较大的相关。大五人格中,符合神经质和外倾性特点的个体更加倾向于依赖手机。神经质人格的大学生具有敏感、易焦虑、低自尊等特点,他们可能会更加喜欢通过手机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或通过手机上网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从而形成手机依赖的现象。而外倾性个体热情、外向,比较善于和别人交往,他们对手机的使用和自己的社交能力成正比,越善于沟通交流,越依赖手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自我控制能力差
进入大学以后,自主支配的时间会有所增加,有些大学生开始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于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就开始拿手机来打发时间。意志力稍微薄弱的大学生就容易产生手机依赖。
(3)厌学情绪
有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上课很无聊,开始出现厌学情绪,有些个体不想整天被专业知识所困扰,于是通过手机来宣泄内心的不满,出现手机依赖现象。
2.外在原因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与其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有的家长从高中时就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大学是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有更多的娱乐时间。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放松自己,沉迷于手机聊天、购物、游戏等。
(2)学校管理
对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手机依赖现象部分程度上是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引起的。部分高校并没有在新生入学时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使用手机时间,也没有建设良好的宣传合理使用手机校园文化,还有一些教师对上课玩手机的同学置之不理,不予理会。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发生。
四.减少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
首先大学生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其次,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积极参加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充分利用好学习时间。再次,家长要意识到手机依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自身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再者,学校方面可以在新生入学阶段举办预防和减少“手机依赖”的系列讲座,通过告知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种种危害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另外,还可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和手机成瘾的危害。课堂上,每个班级可以制作统一的临时手机回收口袋,每节课上课,学生必须把自己手机放到口袋中,通过此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Bianchit. Mobile phone research:Summary of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2.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 // www.cnnic.net.cn/hlwfzyj / hl-wxzbg / hlwtjbg /201803 / t20180305_70249.htm.
3.杜立操,梁杰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65 -69.
4.荣婷.手机依赖强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学习状态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6)
论文作者:刘慧敏1牡丹2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手机论文; 大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时间论文; 个体论文; 现象论文; 人格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