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中医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3 月至2017 年3月60例来我院接受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30 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技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理想治疗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粘膜;肌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ubmucosal my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60 patients to the hospital to accept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the submucous myoma of uterus,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operation,as control group,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steroscopy surgery treatment,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general surgery,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lower bed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hysteroscopy surgery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ubmucous myoma of uterus has definite effect,small surgical trauma,fast recovery of is the ideal treatment oper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e submucous uterine myoma,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ysteroscopy;Uterine mucosa;fibroids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女性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多发疾病,临床上对于生长方向突出子宫腔内的称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黏膜下肌瘤可导致患者出现月经量增加、非经期出血、经期延长和继发性贫血等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法是临床上对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传统的开腹治疗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是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恢复慢、术后瘢痕影响美观等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技术在妇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我院采用宫腔镜技术进行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3 月至2017 年3月60例来我院接受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30 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6~46 岁,平均年龄38.25±5.76 岁,病程2 个月~5 年,平均病程1.65±0.52 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7~49 岁,平均年龄38.75±5.38 岁,病程2 个月~6 年,平均病程1.71±0.57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术前检查,于月经结束后1 周内开展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法,即患者取平卧位,对手术部位皮肤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耻骨上方做横向切口,进入患者的盆腔,在直视下对子宫肌瘤的数目、位置和大小进行确定,并确定子宫切口的大小,将瘤体切除,常规缝合瘤腔,整个过程中注意对患者黏膜层的保护[2],避免造成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完成后,逐层关闭患者的腹腔。观察组患者使用宫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即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行阴道消毒,使用扩张器将患者的宫颈口扩张开,薄化内膜,置入电切镜,对患者肌瘤的部位、大小进行探查,并依据探查的结果选择适宜的电切环,使用适当的切割方式将瘤体剔除,手术过程中使用B超进行监控,避免过度切割造成子宫穿孔,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一般手术情况考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评价,优:患者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腹部B超检查无肌瘤残留;良:治疗后患者月经基本恢复正常,腹部B超检查显示仍有残留肌瘤,但是瘤体未出现增大;差:治疗后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B超检查显示仍有残留肌瘤,且瘤体继续增大,需要接受二次手术治疗。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一般手术情况的各项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
Z=-0.609,P=0.542,P<0.05。
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法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法具有手术操作方便、视野清晰、疗效确切的优势,但是手术创伤较大,随着人们对临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开腹手术治疗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外科手术“微创、无瘢痕”的要求。宫腔镜技术是妇科手术常用的微创手术技术,宫腔镜技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中具有如下优势:① 手术创伤小 手术过程中经患者阴道进入宫腔,无需做手术切口,一方面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一方面也避免了术后出现瘢痕[3];② 视野清晰 通过高分辨率的内窥镜和自带的光源,可对隐蔽部位的瘤体组织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切除;③ 术后恢复快 由于手术无需做外路切口,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宫腔镜手术技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理想治疗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翠菊,杨谆谆,周园.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48 例疗效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46-147.
[2]林琳.宫腔镜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9):51-52.
[3]张国琼.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3,19(1):71-74.
论文作者:杨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患者论文; 肌瘤论文; 术后论文; 黏膜论文; 子宫论文; 手术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