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 要】伴随着参数化设计的兴起,非线性思维为设计界带来革命性的进步。本文尝试从非线性角度切入,反思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参数化“破解”中国园林中蕴藏的“密码”,为当前国内景观学的本土化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非线性思维;参数化;景观建构;中国传统园林
Landscape Construction under Non - linear Thinking
-Reflections on the Parametr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ing
Xiang Man-qing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parametric design, nonlinear thinking for the design community to bring revolutionary progr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linearity, and provide a more scientific method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local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science in China by parameterizing the “cryptography” hidden in Chinese gardens.
【Keywords】Nonlinear thinking, parameterizat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152-02
1.从“线性”走向“非线性(Non-linear)”
如同经典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世界观从线性转向非线性亦是人类逐步深化对世界复杂性认知的必然结果。上世纪中叶以前,建立在西方传统哲学(物我两分的主客体二元论)基础上的近代科学,试图以简单、线性的规律描述世界关系。然而,它们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大量个体相互联系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的非线性科学带来科学史上颠覆性的“革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带来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乃至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非线性(Non-linear)概念引自数学,线性是非线性的特例。与线性相比,非线性更接近客观事物性质本身,是一种量化研究复杂知识的重要方法论。从宏观到微观,世界的本质都是非线性,非线性是自然界复杂多样的根源,非线性促使各学科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esign)作为非线性思维的敲门砖,叩开了设计学科大门,尽管参数化设计基于计算机技术,但并不等同于数字化设计(Digital Design),其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意义远大于技术意义。其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非事物本身的形式。参数化定义了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变量与输出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衍生关系。参数化设计借助计算机运算技术和设计软件交互界面的发展,量化了事物之间参数化设计逻辑,是一种远比经典设计流程更高效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工具。经典设计流程即源自西方的“图面设计法”,其内核的线性世界观决定了“不可逆的线性”特质。
2.殊途同归——非线性?中国传统造园
从事物之间关联关系的角度看,非线性思维的参数化设计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相通的,都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生成关系,二者跨越时空殊途同归。
中国园林设计起源于创造一个真实或模拟的自然中的生活环境或与大自然对话的场所。《园治》强调“七分主人,三分匠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工匠受文化和审美水平所限,在造园过程中处于辅助地位。能主之人通常为具有文学和绘画修养基础,兼具现场指挥造园实践能力的文人。相比西方“图面设计法”,其主要工作方法可称为没有图纸的“时空设计法”,第一步是实地观察、实地思考(即“相地”),通过在真实的时空环境中构思园林空间、置景、组织游线;第二步将构思结果通过写意山水画或烫样模型来表达;第三步在造园施工整个过程中,不断往复推敲调整构思,以求设计更适宜现场客观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非线性思维的参数化设计出现之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条件下的时空设计法由于难以量化、效率低下、培养合格“能主之人”的过程漫长且成才困难。当这些痼疾面对当前社会利润、速度、竞争压力时,成为继承和发展时空设计法难于逾越的鸿沟。参数化的出现,带来飞跃“鸿沟”的可能性,其“自下而上的生成”系统,吻合时空设计法物我交融的特质,是一种高效的处理全局性变化的方法。参数即变量,定义了一个系统的运作特征和系统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参数化设计关注的是一种关系,是对系统成员之间“关联关系”的设计,即制定系统运行的规则逻辑,与时空设计法的生成逻辑是一致的。
3.参数化景观建构——复兴中国传统园林的可行性
以往的中国园林研究,受时代所限,过多侧重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追求务虚,将“有法而无定式”的“法”解读为若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缥缈理论词汇。而事实上,中国园林的时空设计法,其根本是对自然关系的理解和仿效,无论是具象模拟、抽象提炼还是人文升华皆以物我交融的人与自然观为基础。从意会的虚到言传的实,缺少的是适宜的科学方法介入以及脚踏实地的量化研究。而参数化更贴近于“法”的本质,能帮助我们解读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寻找到中国园林中蕴藏的参数“密码”。
无论是作为思维方式、方法论还是技术工具,参数化都需要依托计算式,因此只有将景观园林体系中的元素(对象)转换为数据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参数化设计。与自然生态系统类同,景观园林也是由层状结构(分级系统)和网状结构(自组织系统)两种组织模式组成的混合体。层来源于均质元素的接合,而网格来源于异质元素的关联。园林建筑、步道、水体、植被等各类均质元素接合,表现出层状特性;层与层之间、不同层的元素与元素之间相关联,表现出网状特性。而层状接合、网状关联的逻辑关系、运行规则是参数化设计的核心——参数控制(变量控制)。这两种组织模式共同生成复杂可控的参数化模型。对参数的控制决定着生成结果,最终的优化与优选依然掌握在决策者(能主之人)手中,因而参数化设计依然是以人为主导的设计。
目前,国内景观界对参数化运用初现端倪,零散尝试多停留在实验性阶段。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上海浦东华夏文化商业办公综合体的国际竞赛中,使用Grasshopper 插件中Voronoi算法,尝试进行传统园林空间原型转译。4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普林斯顿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高校,在研究生专题设计“3.11海啸后仙台海岸复兴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采用了Diffusion-limited Aggregation(DLA,扩散限制凝聚)算法,展现出参数化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应用的潜力。
4.中国语境下:参数化未来?发展壁垒
与其它新事物的出现一样,参数化的先进之处毋庸置疑,但对其的质疑和反思也从未停息。参数化的先进性不仅在于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开放、由下而上、逻辑的参数关联,可检验、可回馈的设计成果,非预设立场的过程化和非线性的系统论设计思维,是一场设计方法的革命,亦是景观学的发展方向。参数化的优势是全局性的,体现在景观建构的全过程,类似于建筑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全过程的参数化景观建构将极大优化设计、提升建造效率、降低成本。建构过程中任何环节的修改都将导致全局性的信息变化,而无需人工的检索和繁琐低效的修改。
在当前中国语境下,参数化发展可谓步履维艰,从前卫转向主流势必需要摆脱客观物质条件的有形束缚,打破主观思维固化、偏见形成的无形壁垒。参数化的源动力计算机是根植于西方世界的语言和逻辑体系之上的,我们首先要克服语言和思维逻辑上的屏障,并在群体层面达到甚至超越西方技术。此外,客观物质条件的束缚还包含:①虽然参数化在工业、建筑领域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软件平台,但从景观学角度来看,依然需要根据学科自身需求和特点开发更符合学科应用要求的软件平台;②在国内高速发展建设的大环境之下,受时间进程的限制而缺少潜心实践研究的机会;在主观思维上,一则中国文化更倾向于对精神层面的关注,沉醉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追求精神的陶冶和满足,而对技术层面重视程度不足,甚至避重就轻地回避技术问题;二则片面理解参数化,将之等同于形式主义,即为了求得一种新的炫目的形式的数字化炫技,例如表皮的曲面化外观形式,忽视了参数化的本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追根究底,非线性思维并非是一种新的发明创造,只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这种思维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如:参数化)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景观领域来看,这种思维的清晰化不仅可以为当前景观学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撑,而且为我们反思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参数化的未来无疑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景观建构中参数化的运用亟待进一步广泛深入的研究实践,需要时间来检验。
参考文献
[1]高岩.参数化设计篇首语[J].世界建筑,2008(05).
[2]王绍增.论中西传统园林的不同设计方法:图面设计与时空设计[J].风景园林,2006(06).
[3]匡纬.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84.
[4]蔡凌豪.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J].风景园林,2013(1).
作者简介:项曼青(1982-),女,江苏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及理论。
论文作者:项曼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参数论文; 景观论文; 园林论文; 思维论文; 线性论文; 关系论文; 中国传统论文; 《建筑知识》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