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时间在2015.3-2017.5,研究对象为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组,对应A组与B组,A组50例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5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疗程均为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幅度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TC、TG、LDL-C、HDL-C、hs-CRP、Hcy、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改善幅度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hs-CRP及Hcy水平方面效果更优,且该药物具有理想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冠心病;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用药安全
冠心病患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又叫缺血性心脏病,是造成我国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临床文献报道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冠心病患者发病率有所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冠心病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他汀类药物在调整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方面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大量临床文献支持,但是现阶段可采用的他汀类药物较多,通过对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对比,旨在为患者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结合我院2015.3-2017.5期间治疗和跟访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对比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其治疗效果,详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在2015.3-2017.5,研究对象为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组,对应A组与B组,A组:50例,性别方面:男28例、女22例,年龄方面:分布于34—77岁、平均年龄(53.46±4.38)岁,病程方面:1—3年、平均病程(1.53±0.38)年,基础疾病方面: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3例。B组:50例,性别方面:男26例、女24例,年龄方面:分布于33—76岁、平均年龄(53.38±4.38)岁,病程方面:1—3年、平均病程(1.50±0.41)年,基础疾病方面: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2例。所有患者有完整治疗和随访资料,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A组与B组患者上述各项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显著,满足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基础治疗: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降糖药物治疗,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药物治疗,与此同时,涉及到抗血小板治疗、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转换酶抑制剂药物、硝酸酯药物等实施综合治疗。
A组:瑞舒伐他汀治疗,该药物是由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J20170008?,每日1次,每次10mg。
B组:阿托伐他汀治疗,该药物是由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9990258,每日1次,每次20mg。
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严格按照用药方案用药,加强对患者用药监督,研究期间没有使用影响血脂代谢的相关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1)血脂指标,主要有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其它指标,包括hs-CR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cy(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3)用药期间毒副作用。
1.4统计学分析
整理本文研究中的所有参数信息,使用SPSS21.0软件实施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差异性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平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脂指标
A组:治疗前TG、TC、LDL-C、HDL-C分别为(2.76±0.41)mmol/L、(5.91±0.52)mmol/L、(3.81±0.41)mmol/L、(0.92±0.14)mmol/L;治疗后:TG、TC、LDL-C、HDL-C分别为(1.46±0.36)mmol/L、(3.92±0.45)mmol/L、(1.90±0.35)mmol/L、(1.84±0.17)mmol/L。B组:治疗前TG、TC、LDL-C、HDL-C分别为(2.78±0.42)mmol/L、(5.93±0.50)mmol/L、(3.81±0.39)mmol/L、(0.91±0.15)mmol/L;治疗后TG、TC、LDL-C、HDL-C分别为(1.62±0.37)mmol/L、(4.71±0.45)mmol/L、(2.31±0.35)mmol/L、(1.37±0.15)mmol/L。治疗前A组与B组上述指标差异性较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TG、TC、LDL-C、HDL-C指标均显著改变,差异性明显,但是在改善幅度方面,A组明显大于B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其它指标对比
A组:治疗前hs-CRP、Hcy、颈动脉IMT分别为(0.37±0.05)g/L、(20.70±1.42)μmol/L、(1.94±0.16)mm,治疗后hs-CRP、Hcy、颈动脉IMT分别为(0.09±0.02)g/L、(9.82±1.13)μmol/L、(0.91±0.13)mm。B组:治疗前hs-CRP、Hcy、颈动脉IMT分别为(0.38±0.04)g/L、(20.68±1.45)μmol/L、(20.91±0.18)mm。治疗后hs-CRP、Hcy、颈动脉IMT分别为(0.22±0.02)g/L、(12.04±1.52)μmol/L、(1.46±0.11)mm。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改善程度方面A组大于B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毒副作用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有较好血脂调节效果,且调节血脂效果优于常规降脂药物,与此同时,他汀类药物用药安全性也较高,几乎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1]。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在长达一年用药期间未发现与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与国内文献报道具有一致性。
现阶段,冠心病治疗中可采用的药物较多,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上述药物均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研究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结论基本一致[2]。
进一步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胆固醇可降低血管壁胆固醇沉积风险,有效改善患者血管狭窄。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稳定斑块作用,降低斑块发生破碎风险,同时他汀类药物可对抗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消除自由基对动脉斑块作用,提高斑块稳定性。这些都有助于冠心病患者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3]。
本文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上述两种药物均属于他汀类药物,均具有降低降胆固醇作用,通过对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后患者血脂改善幅度更大,说明瑞舒伐他汀在调节血脂方面的作用更强;hs-CRP、Hcy是冠心病病情评价的重要指标,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降低幅度更大;同时在颈动脉IMT改善方面,采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组对应的改善更好,综合分析后表明,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更具有优势。
赵振梅等学者对比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指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血脂调节效果更好,同时能够有效降低hs-CRP,研究结果与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4]。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hs-CRP及Hcy水平方面效果更优,且该药物具有理想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廷吉,姚毅,王红燕.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2):62-63.
[2]黄欢彩,孙畅,林涛,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01):33-35.
[3]黄伟胜,杜颜利,陈小云,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与安全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02):128-130.
[4]赵振梅,闫巍.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44-146.
论文作者:周芝兰1,曹自利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药物论文; 血脂论文; 指标论文; 分别为论文; 类药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