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连缀训练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的连缀训练就是把零散的语词或语言片段连缀起来表述一个完整语意的训练。由零散到有机整体的语言组合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因而,语言的连缀训练法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方法之一。语言的连缀训练法主要有如下两种类型:
一、连缀词语法
连缀词语法就是引导学生依凭自己的想象和生活体验,把零散的但却有内在联系的几个词语连缀成句子或篇章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在连缀的过程中,思维想象的触角不同,连缀的词语所组成的内容或语义的轻重也会不同。就其连缀后的含量来说,又可分为如下两种:
1.缀词成句。缀词成句即是把相关的几个词语连缀成一个句子。如一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依课文主要内容随机板写了如下几个词语:
诸葛亮才 干
周 瑜妒 忌
此后,教师让学生把这四个词语连缀起来,说一句与文意相符的句子。在教师的引发下,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了这样的句子:
(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2)周瑜妒忌有才干的诸葛亮。
(3)有才干的诸葛亮受到周瑜的妒忌。
(4)周瑜妒忌诸葛亮,是因为他有才干。
(5)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很妒忌他。
(6)诸葛亮很有才干,所以周瑜很妒忌他。
又如一教师在上《守株待兔》时,依据课文主要内容作如下板书:
侥幸心理 不劳而获 一无所有
教者让学生用以上三个词语谈谈自己学习这则寓言后的体会,学生说出了如下的主要句子:
(1)学了这则寓言, 我们懂得了做什么事情不能有侥幸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如果那样的话,就会一无所有。
(2)学了这则寓言, 我们懂得了做什么事情既不能有侥幸的心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如果那样的话,最后会一无所获。
(3)学了这则寓言,我们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 不能有侥幸的心理,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如果那样的话,终将会毫无所获。
……
以上的句子除关联词语外的变化外,“一无所有”这个词语就分别变说为:
一无所得 一无所获 毫无所有 毫无所得 毫无所获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可引发学生用不同的关联方式、不同的词序句序、义同形异的词语等来连缀有关词语,这是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训练的。
2.缀词成文。缀词成文就是依据有关词语展开联想,增添故事情节,进而扩展成篇章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一节作文课中先板书出“闷热”和“冷饮”两个词,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再板书出“青蛙”和“一元钱”,然后让学生把这四个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要有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依据词语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首先,把这四个词语连缀成这样的一句话?
一个闷热的中午,我用妈妈给我买冷饮的一元钱买了一只大青蛙,回家路上,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教者又引导学生把上面一句话扩展分化成如下的七个内容要点:
(1)中午十分闷热;
(2)妈妈给我一元钱,让我上街买冷饮吃;
(3)路上,我看见一个小贩正在杀青蛙来卖;
(4)我上前劝阻,他不听;
(5)我用妈妈给我买冷饮的一元钱买了这只青蛙;
(6)回家路上,我把这只大青蛙放回了大自然;
(7)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
就这样,由四个词扩展成一个句子,由一个句子再分解成七个句子,再把七个句子进行具体的补充扩展,发挥想象,增添情节。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先说后写,大部分学生当堂就写成了1000多字的论文。由四个词扩展联想,连缀成文,这其中给学生留下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思维各异,所以写出的作文多有新异之处,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缀词成文的形式突破了千篇一律的命题作文的窠臼,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
二、缀文再现法
缀文再现就是把熟记的文句或情节连缀起来用以表达观点或描述情景。连缀文句或情节的过程就是一种对材料的取舍组合过程,对材料的取舍组合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根据缀文所表达的功用又可分为如下两种:
1.缀文表述,即是连缀文句或情节用以表达某种观点。如教师在上《丰碑》一课引导学生们理解末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支队伍,会属于谁呢”的含义时提问:“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也是描写红军战士的?”学生一下子就列举出《倔强的小红军》、《艰苦的岁月》、《狼牙山五壮士》等,接着教师请学生用“因为有……所以,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支队伍”这一句式把这几课的内容说一说,学生一下子来劲了,思维扩展了,纷纷在小组练说,然后派代表说:“因为有《倔强的小红军》中不拖累别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小红军,所以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支队伍;因为有《飞夺沪定桥》中黑夜冒雨急行军、攀铁索、穿硝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红军战士,所以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支队伍;因为有《丰碑》中为了他人而宁愿冒着严寒冻死自己的军需处长,所以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支队伍……
通过这样的连缀课文情节文句,把学生带到了战争年代,感受到了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队伍中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同时如细雨润物般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缀文描述,就是把背诵熟记的语句或情节用以描述某一情景。如《第一场雪》“雪后”的描写是非常美的:“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反复诵读和欣赏这一段描写冬天北国风光的语句后说道:“祖国的冬天是这样的美,那么春天、夏天、秋天呢,美吗?谁能用上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关语句组合起来描写春天、夏天、秋天的景色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连缀了如下的语句来描绘这三季的景色:
春天来了。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风吹》)。大地上到处桃红柳绿、燕飞蛙鸣,多美的春天啊!春天来了,细雨如丝,故乡的一棵棵杨梅树在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吹笑着(《我爱故乡的杨梅》)……
夏天来了,荷塘里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荷花》)。夏天里美丽的小兴安岭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的,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清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晨雾中。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美丽的小兴安岭》)……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上了一地的金子(《秋天》)。
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祖国一年四季多美的一幅图画啊!
学生在所学过的有关课文中遴选有关的语句来描述特定的情景,把日常所背诵的精美词句和语段再现出来,强化了语言的积累。而把再现的这些零散语句重新排列成段,组合成文,既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思维的训练,又是一种运用性的“作文”训练,学生再现的语段不同,或者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其所“创作”的“文章也就不同。“缀文再现”的确是一种把积累语言和运用语文融为一体的语言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