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与分类选拔和集中收藏--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与经费分配制度的改革_图书馆论文

教师参与分类选拔和集中收藏--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与经费分配制度的改革_图书馆论文

教师参与 分类选择 集中收藏——论高校馆图书采购工作和经费分配制度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度改革论文,经费论文,分配论文,高校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拜读了《高校馆中文图书采购工作真难》和《高校馆中文图书采购真有那么难吗?》(分别载于《图书馆杂志》2003年第3期和第9期)两文后,颇受启发和教益;深究之下,又觉意犹未尽,故不揣冒昧,略申管见,以就教于诸位同仁。

1 高校图书馆收藏工作难在何处?

与藏书楼和藏书家相比,图书馆的图书收藏工作难的多,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原因在于:其一,图书馆的收藏既非单纯为了保存文化遗产的“为藏而藏”,亦非为了馆员自身需求的“为己收藏”,而是为了读者“他人”开发利用的“代理式收藏”,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书是为了用的”,二是最大限度地符合所有读者的所有需求。因而,它始终受到两种客观环境的制约,一是动态化的出版市场,二是多样化的读者需求。其二,既然“书是为了用的”,那么,就必须坚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兼顾的原则,既要注重图书的学术质量及其引导发展的导向性,又要注重其实用性亦即对现实需求的适应性;前者决定于图书知识内涵的信息含量和思想创新性,后者则取决于图书学科内容、能级层次和功能用途等属性与读者需求的对口性和对口度。其三,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片面强调社会效益的“一元论”以及“用数量弥补收藏质量,用金钱堆积读者满足率”的传统难再继续,必须严格遵守“用最少的花费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好的图书”(J.杜威)这条近代图书馆的基本原则,亦即必须读者满足率与馆藏利用率兼顾,保证每种收藏都既是最好的,又是最适合读者需求的。其四,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图书馆的收藏能力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它要求收藏馆员既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又要全面了解把握动态化、无序化的出版市场和出版信息,还要全面了解和把握多样化的读者阅读需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图书出版、经费投入和读者需求“三要素”构成的收藏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的图书收藏工作越来越难了。其一,人类的认识能力急剧深化,知识分化逐年加快,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图书与读者需求的专业化特征日益突出,“接口精确度”要求越来越苛刻。其二,出版量与书价同步膨胀,远远超出了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入不敷出,收藏量逐年下降。其三,图书馆的收藏能力受到了“前后夹击”,压力骤增,收藏量与出版量的差比不断扩大,收藏选择空间日益广阔;收藏量与读者需求量之间的差比日益缩小,阅读选择空间越来越狭窄,图书选择的“权力重心”早已从读者转移到了图书馆;“求全广收”的传统收藏方式和“模糊技术”难再继续,科学的量化原则及其精确度要求越来越严格了。

也应看到,不论是经费调配,还是选择收藏具体操作,高校馆并非最困难的,其难度远小于公共馆而大于专业馆,其一,公共馆面对的是从幼儿到老人各种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阅读需求,其多样性、动态性和随机性最突出,最难以确切把握,因而图书收藏的难度也最大。其二,专业馆面对的是专业化的研究开发和知识创新,收藏面较窄,便于集中使用经费、保证重点,收藏馆员也容易实现专业化或专家化,容易保证入藏图书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其三,高校馆面对的读者需求比专业馆广阔的多,为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必须遵守“兼容广收”的文化多元化原则;然而,教师和学生读者的文化层次和阅读需求具有相对的同一性和稳定性,又比较容易确切把握。

2 高校馆图书收藏工作的“人为之难”

当然,高校馆的图书收藏工作之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费相对紧缩,收藏量的绝对值逐年下降。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图书馆的生均购书量由八十年代的10多册锐减至2册左右,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中,最近5年购置的图书只占10%。其二,图书的学科门类和读者需求的专门化急剧膨胀,图书收藏的覆盖面捉襟见肘。例如,山东大学化学系80年代的“一系一所”已发展为90年代的“一院三系六所”,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从而读者阅读需求的多样性成倍增长,不仅早已突破了原有的馆藏覆盖面,而且对收藏馆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高校馆的图书收藏难,还在于教学体制限制了课堂与图书馆的教育资源整合。其一,“课堂唯一”的模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图书馆服务排斥于教学活动之外,仅占教育经费4%的图书经费难以保证。其二,“教学”与“教辅”的区分将馆员排斥于教学序列之外,他们无法了解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无法确认读者的阅读需求。其三,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阻止了教育信息在课堂和图书馆间的交流,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大都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或行家,不仅最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发展趋势、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自身的阅读需求,而且也最了解学生读者的阅读需求,因而对高校馆的图书选择收藏最有发言权。然而,现实的职位和职责限制,使他们无意参与图书馆的文献收藏。造成智力资源的闲置。现象上似乎是教师无意或不屑于过问图书收藏一类“低级的”教辅工作。

如果没有学校乃至高教系统等外部环境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和保障,单靠图书馆在封闭的小圈子内“找原因,挖潜力”,这种“严于律己,从我做起”的使命感和责任精神固然可敬,但却“独木难支”无力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

3 出路:“教师参与,分类选择,集中收藏”

要从根本上走出高校馆图书选择收藏的困境、优化馆藏资源建设质量,出路在于:通过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图书收藏方式变革,实行“教师参与,分类选择,集中收藏”。首先,要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纳入学校和学科基本建设的规划;其次,图书馆按照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分配调控购书经费,细化分配层次、专款专用,将经费额度分配到各院系、专业乃至各教研室和课题组;其三,各院系成立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织,保证一线教师参与图书收藏决策,并选择确定采购对象;图书馆则负责向他们提供及时充分的图书出版信息;其四,图书馆严格按照各院系选择确定的书目,进行采购收藏。

4 走出困境:经费“四级分配,专款专用”

在新的图书收藏体制中,图书馆的首要职责是科学合理地分配图书经费,它决定着资源配置的质量,关键是严格遵循科学的精确性原则。为此,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细化和深化经费分配层次,逐步实行“四级分配,专款专用”制度。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4.1 师生经费分配。教师需求分散专一,较少相互重叠,但大都有较强的科研资料经费支持和个人收藏能力;而学生个人收藏能力较弱,馆藏是其主要的阅读前提,但他们所具有的“群特征”,便于相互之间调剂共享。其次,知识及其需求的能级层次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教师需要的书刊,研究生往往也需要;适用于研究生的书刊,同样是学有余力的高年级本科生的阅读对象。因此,应当全面权衡师生双方的需求能力及其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确定合理的人均分配比例,既要向高能级层次的教师适度倾斜,又要避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应该适当拉开档次;教师之间也不应绝对平均,要向“一线”教师倾斜。

4.2 书、刊合理配置。知识需求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基础理论到专门研究的发展过程,基础理论是求学治学的基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常效性;而专题研究的思想观点、事实数据等信息的发展变化却非常活跃。随着能级层次的提高,对基础理论、系统知识类图书的需求渐趋下降,对专门研究类学术期刊的需求则逐渐上升。因此,在书与刊的配置上,各类读者也应有所区别。学生应以基础理论类图书为主,以学术专著类图书和综合类期刊为辅;侧重于教学的教师,应当专业期刊与学术专著类图书兼顾;侧重于研究开发的教师,则应首先保证专业期刊。

4.3 以课程和课题为基本单位。课程设置和研究课题是高校馆读者需求最主要的基础和标志,是图书收藏的主要依据,图书经费应当以课程和课题为基本单位,分配到位、专款专用。

4.3.1 学生经费按各门课程的总课时分配:m[,2]=M[,2]T[,n]/(T[,1]+T[,2]+T[,3]+……+T[,n])

(m[,2]一某门课程经费额,T[,n]一某门课程总课时,即课时与人数之积。若多个班级同期修习该门课程,且人数n与课时t不同时,则T[,n]=t[,1]n[,1]+t[,2]n[,2]+t[,3]n[,3]+……+t[,n]n[,n])

4.3.2 教师经费应首先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分为教学科研两部分:M[,1]=M[,t]+M[,s](M[,t]——教学用书经费,M[,s]—科研用书经费)。二者分配比例可参考学校教育和科研经费的分配办法。

①教学用书经费,同样要按授课时间合理分配:m[,t]=M[,t]T[,n]/(T[,1]+T[,2]+T[,3]+……+T[,n])。(m[,t]—某教研室的图书经费份额;某门课程的总课时T[,n]的计算方法与4.3.1完全相同。)

②科研用书经费,首先按学科级别确定各课题人均分配比例系数,例如:一般1,学校重点1.5,省级重点2,国家重点3。然后,按各自的人数计算分配:m[,s]=M[,s]p[,n]n[,n]/(P[,1]n[,1]+p[,2]n[,2]+p[,3]n[,3]+……+p[,n]n[,n])

(m[,s]—某课题组的图书经费份额,p—级别系数,n—人数。)

4.4 教学功能与文化功能兼顾。当然,上述诸项还仅能满足师生最基本的专业阅读需求,为了满足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全部精神需求,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还要进一步实现科学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理性与情感、专业性阅读与非专业的欣赏性阅读等各种需求兼顾的原则,收藏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文学艺术作品、人文和科学普及读物等,在保证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功能,以弥补过度绝对化的专业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标签:;  ;  ;  

教师参与分类选拔和集中收藏--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与经费分配制度的改革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