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_蒋爱琼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_蒋爱琼

广西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546100

【摘 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外壳蛋白主要成分,也是感染HBV病毒标志,当前在乙肝诊断中主要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定性检测、定量检测、金标法,每一种方法都存在自身优缺点,下面主要综述乙型肝炎病毒定量检测应用进展。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定量检测;金标法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携带率达到10%,且南方高于北方[1],临床HBV病毒不仅会引起肝炎,还可能引起细胞转化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癌,乙型肝炎检测有重要意义。

1乙型肝炎金标法检测应用进展

金标法是近几年建立起来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对每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出的阳性指标进行复查,金标法具有特异性高、快速、稳定等优点,无需特殊检测仪器,一般不会出现假阴性情况[2],能够单份血清测定,检测时间短。但是在近几年使用中发现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相比[3],金标法存在漏诊情况,灵敏度是重要原因。另外采血车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到金标法的检测结果。

2定性检测和局限性分析

关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机体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血清学检测对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当前乙型肝炎病毒学血清标志物定性检测包括多种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扩散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补体结合法等[4],最为广泛应用的为酶联免疫吸附法,不少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酶联免疫吸附法敏感性高于金标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酶联免疫吸附法也存在自身不足[5,6],灵敏性不高、特异性不强,存在前带、后带情况,无法正确和评估HBV浓度。

3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应用进展

HBV病毒定量检测试剂盒最早在1972年出现,刚开始只能用于定性检测,到20世纪90年代,检测技术得到很大发展,病毒抗原检测领弥凝和特异性都得到提高。HBsAg最早定量检测技术以ng/ml为单位,并得到世界普遍认可,罗氏公司开发的检测技术,灵敏度可以达到0.05IU/ml,罗氏Elecysc定量检测扩大到52000IU/ml。除此之外当前定量检测还包括蛋白质芯片技术,这种检测方法定量检测价值更高,方法操作简单,能够通过软件计算抗原含量,适合患者疗效的观察。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只需要微量的样品便可实现定量检测,最高检测浓度达到32000pg/ml。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免疫检测,以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加入到反应体系,检测标志物含量[7],间接反应被检测物的含量。这种检测方法灵敏性和特异性都较高,但是存在放射性污染情况,而且操作过于复杂,临床已经很少使用。光激化学发光法以纳米级高分子颗粒作为技术,样本用量小,敏感性较高[8],适合大量推广使用。在检测中,以纳米感光颗粒和发光化合物与待测检测样本结合,形成复合物,在激光灯照射下,能够释放高能态单线性氧,被R2中发光颗粒复活,释放高能量灯光,测定光子数量能够反应病毒浓度,检测下限达到0.2ng/ml。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生物素结构类似物、维生素C等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是当前最常使用的定量检测方法[9],以吖啶酯作为发光剂,样本中病毒表面抗原物与小鼠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加入标志物,启动化学发光反应,相对发光单位能够反应病毒表面抗体含量,检测极限在0.05~250IU/ml。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为三个自然周期,初始免疫耐受期检测阳性。HBsAg变化可以反应慢性乙肝的病程,血清学清除被认为乙肝治愈。采用HBsAg定量检测技术能够反应HBV复制活动情况,有学者针对无症状HBV携带患者[10,11],检测HBsAg浓度,研究发现血清HBsAg浓度与DNA存在相关性,认为HBsAg可以用来反应病毒复制情况。采用定量检测技术也能够测定患者体内HBVDNA含量,研究显示肝组织HBVDNA含量与HBsAg定量相关。

采用HBsAg定量检测能够反应患者肝炎活动状态[12],不少研究发现HBsAg定量分析与患者慢性感染有关,在免疫耐受期,HBsAg滴度稳定,慢性感染患者HBsAg含量较高[13,14,15],可以认为处于免疫耐受期。针对HBsAg阴性患者,如果HBsAg定量检测在1000IU/ml以下可以认为处于免疫控制状态。

结语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定量检测机制应用价值更高,当前定量检测已经成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进展重要检测方法,但是在临床中也发现HBsAg分泌与HBV合成也存在不对等情况,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仍然需要不断改进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孙光卫,张艺飓,胡传强,等.新沂市成年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09):1741-1742.

[2]周玲,吕定.金标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漏检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7):59-59.

[3]丁邦胜,潘健.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03):225-228.

[4]吕荣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2):3151-3152.

[5]梁修珍.6种不同加样量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81-482.

[6]梁修珍.6种不同加样量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81-482.

[7]周云刚.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生化检验和放射免疫方法与效果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0):6322-6322.

[8]段全寿.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的性能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0-61.

[9]段全寿.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的性能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0-61.

[10]李敏,谈国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浓度与HBV DNA定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01):50-52.

[11]张蕾,周玉妮,董景云,等.血清HBV-DNA载量、乙肝免疫学标志物定量与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3563-3564.

[12]朱喜增,翟玉峰.血清HBsAg浓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3):451-455.

[13]谭雷,吴泽倩,刘婷,等.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时期血清HBsAg含量的动力学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14):2023-2027.

[14]谭雷,吴泽倩,刘婷,等.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时期血清HBsAg含量的动力学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14):2023-2027.

[15]聂琳,杨丽莎,彭德珍,等.慢性HBV感染HBsAg含量与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关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01):82-85.

论文作者:蒋爱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_蒋爱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