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论文_周维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论文_周维

身分证号:11010319860328xxxx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农”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慢,而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比较,在促进“三农”发展中作用又显得更为欠缺。由此,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与“三农”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政策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创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选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金融政策研究”为题,试图以理清金融政策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机理为主要脉络,横向总结国外相关经验得失,纵向吸取中华三千年治国理政思想、金融发展精要,努力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民情,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出“以金融政策推动、以财政资金引导”,构建倾斜“三农”的普惠金融体系,以此解决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倾向;经济政策;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1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状况

从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可以划分为如下5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5年。这一时期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与深化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较快,此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不大,其结果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由1978年的2. 57倍下降到1985年的1. 86倍。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初期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乡村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第二阶段为1986年到1994年。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却几度限于停滞,结果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由1986年的2. 28倍提高到1994年的2. 86倍。此阶段,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导向下,由于城镇经济发展快于农村,地方政府普遍实施带有城镇偏向的财政政策,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第三阶段为1995年至2001年。这一时期政府意识到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严重性,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提高农村收入水平,相对控制住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1995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 71倍,2001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 90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于9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扩大,正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农村居民开始了由农村向城镇的迁移。在此背景下,农民进城打工成为增收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乡村就业的人均工资水平相应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得到一定控制。第四阶段为2002年至2007年。这一时期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高点,由2002年的3.11倍增加到2007年的3. 4倍的历史最高位。在此期间,我国正式加入WTO并在金融业开始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城镇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带有明显的城镇偏向,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都享有更多的优势,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增大。第五阶段为2008年至2014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开始我国启动了4万亿投资拉动策略,同时2011年开始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作为决策层关注重点,其结果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稳步下降趋势,到2014年已降低为2. 7 5倍。然而,如果考虑城镇居民隐性收入和享受的各种社 会福利,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则会相对更大一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减少城乡经济收入的措施分析

2.1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从农村普惠金融业务实施层面看,一是以政策性担保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通过扶持或者直接设立政策性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编织覆盖国家、省、市、县、乡的农业信用担保网络,围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创新反担保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需求予以担保,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二是以贷款贴息解决农户“贷款贵”问题,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贷款利息予以补贴,降低农户自担融资成本;三是利用农业保险产品解决“高风险”问题,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自然灾害、疫病等农业保险予以保费补贴,让农户有能力进行“规模种植、大户养殖”,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四是给予金融机构费用奖补政策解决“不愿贷”问题,通过出台金融监管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优惠,按照涉农业务规模给予金融机构一定额度的费用奖励,对于发生风险的涉农业务给予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五是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解决农业企业“实力弱”问题,由财政参与出资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基金的辐射效应,以股权方式投资农业生产加工与流通企业、“三农”配套服务与建设项目以及农业保险公司、涉农担保公司等,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地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支点,带动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的发展,推动一个区域、一个领域农业经济的繁荣。

2.2利用互联网手段推动金融机构涉农业务快速发展

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十”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农业产业的交互融合。搭建“互联网+”农村普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现代物流与互联网金融相互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体系;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工具和手段,开展针对“三农”主体的互联网征信、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互联网理财等服务;依托互联网缩短资金投入端和来源端的距离,切实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扩大受众群体,增强客户体验,扩大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服务范围,全力搭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直通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从涉农担保体系建设来看,要高度重视搭建农业信贷担保互联网服务体系,尽快推进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机构布局工作;开展“互联网十担保+保险”创新业务模式,实现担保、联合担保、再担保与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的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加强对农业担保项目的数据挖掘与信用分析,降低项目运营风险;积极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展示科技农业、创新农业、普惠农业项目,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农业生产经营,通过公益众筹为受灾农业项目提供救助服务;积极推进为农业项目提供互联网保险服务,化解、分散和缓释农业项目融资风险,努力实现“提效率、降成本、上规模、控风险”。

结束语

中国出现的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 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政府财政和金融等社会资源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公共领域投入严重不足, 并且即便有限的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严重不均衡,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追求。为经济增长而竞争的地方政府, 存在着实施和维持城市倾向经济政策的激励, 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 这成为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制度根源。

参考文献

[1]葛蕾,陶小马,汪宏.地方财政金融、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9:93-99.

[2]王道铖.城市化、城市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3]卢小祁,匡小平.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相关性分析——以欠发达城市南昌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1,07:68-72.

[4]胡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金融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5]王晓慧.农村倾向的经济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20:19-20.

论文作者:周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论文_周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