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本报记者郭扶庚探析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万丈高楼平地起论文,探析论文,本报记者论文,之二论文,新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工程浩大,从哪里入手,怎样实施才能构筑这座宏伟大厦?
在谈到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一位职业高中的政治课老师说:“我教学生,首先是要求他们凡事多长个心眼儿,不要上当受骗;其次,再好一点儿的,不要昧着良心去骗人!我觉得,能实实在在做到这两条就行了。”
还有一位重点高中的班主任,每当班干部来找她谈准备带领同学上街“做好事儿”时,她就诚恳地劝大家:先留意一下自己这些天有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再看看身边有没有需要自己做的事、有没有需要自己帮助的人。
虽然以上两位老师的说法、做法未必完全正确,但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反思传统德育工作,并尝试一些新探索了。
老师们都有一个突出感觉,过去我们往往笼而统之地给学生一个大而空的、最理想的奋斗目标,有时甚至还用单纯的政治教育来取代内涵丰富的德育工作,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提出的都是同一个要求、同样的目标,既忽略了德育作为一门学科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又很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背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不同规律和特点,导致德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受教育者赖以生存、成长的社会现实。这样一来,本应在学生心目中构筑的道德、信念大厦成了空中楼阁。这实在是德育的一个误区。
教育专家指出,德育工作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只提出一个高目标,而不把它分解、变成一个个清晰可见的步骤,老师、同学都会感到茫然无绪、无法实际操作。所以,德育工作要切合实际、切合青少年状况,要着力研究改革的具体方案步骤。
德育要落到实处,注重实效,必须首先尊重德育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把德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分成若干个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层次,按照由浅入深、由低而高的顺序实施。
据了解,我国目前在小学低年级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中学阶段分别教授成长教育、社会发展简史、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经济学、哲学,大学还有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内容全面、丰富,尽可能地注意了内容的连贯性和阶段性,重复部分也比较注意区别轻重、深浅。但是,师生们仍感到理论阐述太多,需要死记硬背的太多,缺乏以情感人、让事实说话教育人的鲜活的东西,体现在考试中就更显得教条、繁琐。一所普通中学初三的政治课试题中有一个问题:“我国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要求必须列出12个知识点,绝大部分同学很难一条不落地背下来。师生们反映,政治课这种教条式的考试迫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不利于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不利于深刻领会其内涵,而且考试之后很快就会遗忘,效果不好,应当改变这种方法,减少考试对教学的误导。
教育专家们慎重地建议,在德育过程中,重视基础是一项明智的选择,也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开端。而基础工作要从中小学生基本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始,只有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认知观念正确、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才能顺利地实施高层次的伦理道德、政治思想教育。据资料,新加坡等国家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做人”、“做一个好公民”的教育。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校长到国外考察回来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动辄十几条、几十条,大都抽象、空洞。而国外有的国家对学生的要求非常少,但又非常具体。比方说,有的校规校纪只有三条:不许撒谎、不许抽烟、见老师要敬礼。能够做到也相当不容易。所以他建议,我们的德育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尊重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不能搞“一刀切”。这也是一些老师的切身感受。教育专家们说,德育工作固然要有个高目标,但一个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决不是一两天就能速成的,而要靠长时间的、耐心的、反复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应压缩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摒弃那种一味贪大求高的做法,真正从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标签:万丈高楼平地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