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赵丹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编:441200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肾内科的血液净化中心第一次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计204例相关资料。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健康、情感问题、躯体痛疼、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八个方面得分分别为15.53±2.26分、3.61±0.94分、2.37±0.50分、6.22±1.07分、9.91±2.13分、12.46±2.50分、4.69±1.46分、10.52±2.16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健康、情感问题、躯体痛疼、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八个方面得分分别为17.34±2.15分、4.54±1.02分、7.68±1.51分、7.01±1.06分、12.02±2.25分、15.63±2.87分、5.54±1.43分、11.98±3.04分,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分阶段延续性护理,血液透析,生存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每周需要进行2-3次的血液透析来维持自身的生命,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好坏能够直接的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影响[1]。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治疗的时间段可以分为血液透析前、诱导血液透析期、维持血液透析期三个阶,分阶段延续性护理被认为是当前质量较高的护理模式[2]。为了进一步比较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笔者总结204例相关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肾内科的血液净化中心第一次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计204例,年龄范围为18岁-79岁,平均年龄为(48.4±5.9)岁,体重范围为47kg-83kg,平均体重为(69.8±6.2)kg,每周平均透析次数(1.89±1.01)次,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正常,没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没有恶性肿瘤,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调研工作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期患者,排除合并高血压患者,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排除精神病史患者。分组方法:204例第一次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尿毒症患者102例为对照组,选择采用在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分阶段延续性护理的尿毒症患者102例为观察组,两组第一次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比例、诊断数据、文化程度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给患者个性化护理,给患者普及血液透析方面的基础知识。(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三个阶段进行护理。一是血液诱导期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患者个人的年龄以及文化水平具有针对性的对其普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在透析期间要认真巡视患者的病情并做详细记录。二是维持血液透析期护理:患者进行血液透析3个月以后,护理人员要按照每个患者的认知能力、病情等对其进行指导。三是患者出院之后的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打电话或者是发短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且对患者做出相应的指导,做好随访记录。

1.3观察指标 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3],其中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健康、情感问题、躯体痛疼、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八个方面,计算每个方面的积分(0-100分之间),如果得分越高就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实验设计类型为随机抽样的对照试验,对组间平均值计量资料间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健康、情感问题、躯体痛疼、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八个方面得分分别为15.53±2.26分、3.61±0.94分、2.37±0.50分、6.22±1.07分、9.91±2.13分、12.46±2.50分、4.69±1.46分、10.52±2.16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健康、情感问题、躯体痛疼、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八个方面得分分别为17.34±2.15分、4.54±1.02分、7.68±1.51分、7.01±1.06分、12.02±2.25分、15.63±2.87分、5.54±1.43分、11.98±3.04分,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的统计与比较结果如下表1: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终生替代的治疗方法之一,许多患者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治疗依从性低都能够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4-5]。延续性的护理方法即是整体护理里面的一部分也是住院护理的一种延伸,其不但能够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也能够使得患者的再入院率显著降低[6]。

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得分为15.53±2.26分、生理健康得分为3.61±0.94分、情感问题得分为2.37±0.50分、躯体痛疼得分为6.22±1.07分、生命活力得分为9.91±2.13分、心理健康得分为12.46±2.50分、社会功能得分为4.69±1.46分、总体健康得分为10.52±2.16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得分为17.34±2.15分、生理健康得分为4.54±1.02分、情感问题得分为7.68±1.51分、躯体痛疼得分为7.01±1.06分、生命活力得分为12.02±2.25分、心理健康得分为15.63±2.87分、社会功能得分为5.54±1.43分、总体健康得分为11.98±3.04分,观察组在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健康、情感问题、躯体痛疼、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八个方面指标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发挥了有利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耿同会,李同妙,胡春燕等.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2):3894-3895,3896.

[2]邹毓媚,吴益芬,李俊儿等.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65-667.

[3]马翠兰.论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5,(z1):94-94.

[4]文以君.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9-9.

[5]吴文莉.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14-15.

[6]武悦镜.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240-1241.

论文作者:赵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赵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