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力--兼论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成就_政治论文

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力--兼论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成就_政治论文

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力——兼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成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挝论文,古巴论文,越南论文,朝鲜论文,成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危机而压力,而动力,而改革,而发展,这是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逻辑,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涉及到了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能改革?为什么搞改革?即社会主义改革的原因、动力、目标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集中讨论动力问题。

一、改革的时代动力

“天地革而四时成”。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国外社会主义改革也是如此。越南、老挝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古巴、朝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都先后迈出社会主义改革的步伐,这决非偶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率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由理论到实践,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到政治,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声势浩大,成就斐然。“不改革死路一条”已成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改革开放已成为走向未来的希望。与此同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长期以“老大哥”身份发挥作用的苏联,也在紧锣密鼓地运筹着改革举措,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出了他的社会主义改革“新思维”,加快了改革进程,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在涌动着改革的浪潮。越南与中国同宗、同祖、同文化、同制度、同志向,中国的改革成就对越南是“挡不住的诱惑”。越南与苏联关系密切,苏联的改革对越南是大胆的启示。这一切都促使越南很快融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老挝不仅同中国、苏联关系亲近,同越南过往更密,在一片改革声浪中加入改革者队伍,自是题中应有之意。

一个令后人困惑不解的问题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社会主义改革这种进步行为都是被体制内的保守势力所扼杀,而不是被体制外的反动派所消灭。在这个问题上,苏联经常扮演“杀手”角色,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六十年代初的中苏大论战,使以苏联为“家长”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分崩离析,七十年代中期欧洲共产主义的出现颠覆了苏联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霸主地位,八十年代初以后,伴随着苏联经济实力的衰退,戈尔巴乔夫在赢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同时彻底抛弃了东欧社会主义“监护人”的权杖。苏联东欧最初的社会主义改革以苏东剧变而告终。在半个多世纪里,苏联既是扼杀社会主义改革的始作俑者,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殉难者。这不能不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悲哀。令人宽慰的一点是,苏联加入到改革的行列,大大促进了包括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或即将开始的改革进程。

毫无疑问,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嬗变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为越南、老挝提供了正面的样板和动力,而苏东剧变则从反面促使古巴、朝鲜走上改革的道路,并进一步坚定了越南、老挝的改革决心。

一个不可不提的问题,是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政权的敌视。苏东剧变虽然在整体上结束了世界冷战局面,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由于历史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等多方面原因,美国继续与朝鲜、古巴为敌。“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则进一步把朝鲜、古巴视为“无赖国家”,持续不断地通过军事威胁、经济制裁、外交打压及“和平演变”、扶植反叛等方式方法,欲置其死地而后快。尤其是美国推出的“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更使古巴、朝鲜不安。韩国、日本一直把朝鲜的社会主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除军事、外交打击外,还公然宣称要对朝鲜金正日政权实施“安乐死”。朝鲜对美国的威胁并不惧怕。朝鲜宣称,美国胆敢动武,朝鲜将把战争“蔓延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开战,周边国家不管情愿与否都将卷入其中。”① 然而, 朝鲜目前显然不具备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实力。在苏东剧变后失去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同时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军事威胁的险恶形势下,朝鲜要实现“强盛大国”梦想,只有革新图强,别无它途。朝鲜、古巴在腹背受敌中选择了改革,时代变化为其提供了巨大动力。

二、改革的政治动力

在共同的政治动力驱使下开始的各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政治动力,尽管内容存在差异,但好些方面是共同的。首先是在大规模反对和平演变,消除反党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同时,再次明确强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将本党重要领导人的思想和“马列主义”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加强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斗争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明确表示决不搞“政治多元化”,决不搞“多党制”。

事实上,越南、老挝、古巴等国除执政党外并没有第二个政党存在,更谈不上合法的“反对派”;朝鲜虽有执政党以外的非工人阶级政党存在,但它们是在劳动党领导下开展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组织,并不是什么“反对党”。尽管如此,越南、老挝、朝鲜、古巴还都首先提出了一些准法律性质的“基本原则”作为抵制“和平演变”的最后防线。越南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② 老挝提出的“六项原则”,③ 朝鲜提出的“四个第一主义”,④ 古巴的“三不放弃”⑤ 等等,都是如此。与此同时,在不改变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基础上,增强党的民族性,扩大指导思想的开放性。强调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先锋队,也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的重中之重。越南共党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要建设“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国家。强调按照“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发扬社会主义民主。⑥ 在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上,要实行“人民知晓、人民讨论、人民动手、人民检查”的政治方针。⑦

2006年4月18—25日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则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紧密和突出出来,代表大会的主题就是:“提高党的战斗力和领导力,发挥全民族的力量,全面推进改革事业,早日让国家脱离欠发达状态”。⑧

老挝人民革命党在1991年初召开的“五大”上,对党的理论政策作了重要调整,将“无产阶级专政”改为“人民民主政体”,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改为“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同时,强调吸收“人类智慧的精华”。老挝人民革命党“五大”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老挝人民革命党是政治参谋部,是有组织的领导队伍,是老挝工人阶级、各族劳动人民和全体老挝人民利益的代表”。⑨ 这一表述既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同时也突出了党对人民利益的“代表”性。老挝1991年通过的新宪法称老挝是“人民民主国家”,而不再使用过去长期称谓的“社会主义国家”概念,同时将国徽图案中象征社会主义的“五角星”、“镰刀”、“斧头”等替换为象征老挝民族的“塔銮佛塔”。1992年底大选后产生的“老挝人民最高会议”改称为“国会”,“部长会议”也改称“政府”,以便彻底脱去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外衣。越南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为了彻底打消人们对党的政策调整的疑虑,甚至对越南和老挝的现行社会重新定位,称越南和老挝现在仍处在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因此,在改革中可以实行任何一种有效的政治经济政策,而不再承受“违背社会主义”的责难。

古巴共产党加强党群关系的一个亮点,是将民族英雄马蒂和党的领导人卡斯特罗两人的思想,先后添加为古巴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党既要思想开放,继承民族精神,体现人民意愿,同时又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的政治战略意图。1997年古巴共产党“五大”强调:“以马列主义、马蒂思想和菲德尔思想为指导的古巴共产党,是国家稳固的捍卫者和中流砥柱”。⑩ 与此同时,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1993年,古巴实行人民代表直选,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允许教徒加入古巴共产党,奉行“全国和谐”原则,(11) 重大改革举措发动群众讨论,尊重群众选择,各级领导干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等等,作为具体实践,也都为古巴共产党抵制苏东剧变影响,反对和平演变,巩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对而言,朝鲜劳动党加强党群关系的做法较为直接和简单明了。朝鲜劳动党强调“朝鲜式社会主义”,宣称这是实现“主体思想”的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它体现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民主社会。实现这种社会主义必须以领袖为中心,对领袖“尽忠”、“尽孝”,做领袖绝对的“忠臣”、“孝子”,否则就失去生存价值。在反对官僚主义和自由化思想的同时,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严格的政治学习制度,确保足够的学习时间,通过天天学习、总结、汇报,使领袖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保障干部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同领袖保持高度一致,有效保障朝鲜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在循序探讨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政治动机时,我们看到,人事更迭动机和国家安全动机的作用不可小视。

正如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的去世引发了苏联历史上的两次大规模的改革一样,近年来国外社会主义改革同党和国家的人事更迭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法正常变更,就可以使改革顺利发展,否则改革则可能发展迟缓。越南是在阮文灵1986年取代长征出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革新开放的。2006年4月召开的越共十大重新选举农德孟为党的总书记,预示着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事业将沿着既定的路线加速发展。

与此相对照的是古巴和朝鲜。古巴党和国家领导人卡斯特罗生于1926 年, 自1959年领导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图塔独裁者,建立古巴新政权以来,一直担任古巴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当下世界政坛上执政最长久、最年迈、最集权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朝鲜的金正日尽管只是金正日死后三年即1997年才正式出任朝鲜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因金正日和金日成之间存在父子血缘关系,使这次政权更迭带有世袭性,这使得金正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方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和其父亲金日成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尤其在政治上,父子间几无二致,朝鲜媒体甚至认为,金正日和金日成之间“连0.001毫米的距离都不存在”。(12) 如出一辙的思想观念和治国方略,使朝鲜长期保持着稳定,也保持着一贯与不变。

毫无疑问,在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政治动机中,国家安全是首先和紧要的因素。改革若能保障国家安全,它将是深陷危机时国家决策者实施变革的不二法门。古巴在苏东剧变之前刚刚开展过一次颇具规模的“纠偏运动”,主要内容是关闭自由市场,禁止私人经营活动,恢复国家统购统销制,限制奖金发放等等。“纠偏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抵制古巴出现苏联正在进行的那种所谓“改革”和“民主化”倾向,防止古巴出现资本主义,偏离社会主义大方向。然而不久之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古巴内忧外患,顷刻之间走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形势迫使古巴领导人转变思路,革新图强,采取更加务实的社会经济政策。卡斯特罗在1993年7月26日的一次群众集会上道出了古巴共产党决策层的态度转变秘密:“为了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成果,我们准备做一切必须作的事情”。“古巴党和政府面临着革命崩溃的抉择,与其自然灭亡,不如冒风险改革”。(13) 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认识基础上,逐步开展起来的。

朝鲜的政治经济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直接出于对国家安全和政治体制稳定的考量。苏东剧变后,面对80万韩国大军,4.3万美军和1000多枚对准自己的导弹弹头,朝鲜的军事压力陡增,原先的安全感荡然不存。尤其是大量“脱北者”的出现,更使朝鲜社会主义政权深陷尴尬与不安。1992年,美国声称通过卫星照片发现已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朝鲜正在制造核武器,世界为之哗然。出于安全考虑,朝鲜不为所动,以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的强硬态度来维护自身尊严,最终引发了十几年来世界大国多有卷入的所谓“朝核问题”。1998年3月31日, 朝鲜发射了掠过日本国土的“大浦洞1号”导弹,日本举国震惊, 曾经是朝鲜殖民统治者的日本人,真真切切地感到“狼来了”。2006年7月5日,朝鲜又发射了包括“大浦洞2 ”远程导弹在内的7枚导弹,西方世界以尤其是美、日、韩等国一片惊恐哗然, 当天美国为庆祝“独立日”而发射的发现号航天飞机显然没有朝鲜的导弹更吸引人的眼球。在通过“朝核问题”与“导弹问题”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实力并赢得实惠的同时,朝鲜在国内社会政治问题上也提出并实施了“先军政治”的治国理念和稳定方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式社会主义”。所谓“先军政治”,就是把军队而不是原来所说的工人阶级视为“先锋队”,放在优先和重要的位置上,改行“先军后劳”的原则(14)。强调军队是领袖的军队,军队必须绝对服从领袖的指挥。要用军队和军事的方法来领导、管理和建设国家。金正日对“先军政治”的权威解释是:“先军政治是我的基本政治方式,是带领我们革命走向胜利的万能宝剑。”(15)“革命军队是革命的核心力量、主力军。军队就是人民,就是国家,就是党。”(16) 为了安全实施“先军政治”,在“先军政治”中实现稳定,在稳定条件下推进改革,这是近年来朝鲜社会演进的基本脉络。

三、改革的经济动力

经济动力是国外社会主义改革运动中最普遍、最广泛、最实惠、最得道,因而也是最根本、最持久、最强劲的动力,尽管它可能不是最直接、最必须、最紧迫的动力。经济动力和社会主义社会与生俱来,所有社会主义改革都或多或少同它有关系。只不过,这一动力常常会被其他更紧要的因素所压制,但它最终将会冲破阻力,为改革开拓道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社会较之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性和优势,最终将表现为它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更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更进步的社会制度。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尤其是20世纪的两位社会主义改革家,列宁和邓小平,早已明确强调过。

人民群众有发展经济的本能冲动,而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则有可能沿着破坏经济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进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它惠及百姓,稳定政局,增强国力,因此,成为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突破口。即令在苏东剧变之后处境险恶的古巴、朝鲜,也在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鼓励下,先后迈出了经济改革的步伐。1991年,古巴共产党在提出“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同时,宣布“广泛地对外资实行开放”,(17) 1993年,古巴宣布实行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也使古巴很快受益。古巴在改革开放的亲身实践中认识到:“芸豆比大炮更重要”。(18) 仅古巴实行的私人持有美元合法化一项改革,就使古巴60%的人口受惠,每年大约有10亿美元从美国汇入古巴,成为古巴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大缓解了古巴面临的经济困难。

1.朝鲜通过“先军政治”的发展战略实现“强盛大国”目标,势必促使朝鲜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彻底挣脱贫穷落后的羁绊

朝鲜借鉴中国经验,从1992年到2005年,先后建立了四个功能各有偏重的“经济特区”(19),以吸引外资,积累和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特区的设置十多年来为朝鲜赢得了近两亿美元的外汇收益,但从改革角度说,特区的设立对朝鲜内部的政治经济机制影响不大。值得人们关注的经济改革,是朝鲜2002年7月1开始实施的“经济管理改善措施”,又称“7·1措施”,其主要内容,一是改革价格体制,在提高职工工资的基础上调高部分商品价格,取消除粮票之外的所有配给券;二是改革金融体制,废止外汇券,打击外汇黑市交易;三是改革生产管理体制,下放企业自主权,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朝鲜的这次改革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影响很大。然页,由于诸多原因,朝鲜“7·1措施”中涉及千家万户的农产品价格改革两年后重新夭折了,消灭市场的做法有可能赢得部分城镇居民的欢迎,但改革前的老问题必将死灰复燃。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为推进“强盛国家”战略,2006年4月11日召开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十一届四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将朝鲜国防经费由2005年的14.4%增加到15.9%,这势必为发展中的朝鲜经济带来压力。不过,无论如何,朝鲜毕竟还是改革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流产了也比不生好,因为那明明是生了。

2.越南、老挝在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经济动机比古巴和朝鲜要大得多

这与地缘政治和思想理念有关系越南、老挝同周边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即令在整个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没有像古巴、朝鲜那样存在着较为强大的敌对势力,以至威胁到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与此相关联,越南、老挝在对外关系上,长期奉行“广交天下朋友”的外交原则,这就使得它们有可能在顺利实施国内改革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没有遭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制裁”,而且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和国际援助。这种局势引发并不断加剧着越南、老挝深入改革的经济动力,促使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改革无论发展步伐和取得成就,都比古巴和朝鲜快得多、大得多。譬如取消购物券,朝鲜就比越南滞后了12年。越南、老挝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的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事业,迄今已过去20年。改革主要集中在所有制、分配原则、计划与市场等方面,且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十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形式共存的发展模式。越南共产党八大肯定越南有五种经济成分:(1)国营经济;(2)集体经济;(3)个体小业主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0) 在老挝的某些领域,私营经济发展更快、比重也更大。譬如在万象市,1997年后非公有经济已占到98%以上。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模式早已破除,出现了所谓的“红色资本家”,贫富差别已经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形成。

3.越南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已取得很大成效,经济持续增长

1991—2000年,越南GDP年均增长7.4%,与1990年相比,2000年GDP总值增长了2.1倍。人均GDP增长1.8倍。2001年GDP增长高居世界第二位,(21) 2001—2003年GDP年均增长7.1%,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6%,粮食产量年增长110万吨,2000年粮食产量高达3400万吨,人均粮食消费从1990年的294.9公斤上升到2000年的436公斤。2001年—2005年,越南GDP增长依次为:6.7%、6.8%、7.0%、7.2%、8.4%,发展之快,举世公认。越南从革新开放前的粮食进口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越南的农业庄园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到2001年10月,越南已建立农业庄园60758个,使用土地约37万公顷,使用了37万多劳动力,2001年农业庄园产值高达49659亿盾,(22) 为越南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农村社会主义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越南工业产值每年都以双位数增长,出口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增长18.2%,比1990年增长了5.3倍。 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月收入十年间增长3.2倍。2005年越南经济增长最快,人均GDP达到640美元。挨饿和贫困家庭比例大幅下降,已从1992年的30%下降到2003年的11.6%。(23)

4.老挝经济也在改革中获得发展

人均GDP从1985年的114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50美元,近年来,老挝经济持续走高,GDP增长2002、2003年均为5.7%、2004年为6.5%、人均GDP为403美元。2005年经济形势依然不错,上半年GDP增长达到6.1%。经济不断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经济状况日益好转。2002年,全国农村脱贫家庭27500户, 废除鸦片种植3200公顷,旱地面积降至17200公顷。2005年越南经济增长8.4%,出口增长21%,外国直接投资增长25%,全国人口贫困率已从60%下降至20%。(24) 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是越南、老挝经济改革迈出步子较大,成绩较突出的方面。据报道,仅2000年一年,越南就批准外国投资项目303个,协议投资额19亿元,比1999年增加21%。1988年以后的十年间,越南已利用外资102.65亿美元。2002年,越南有外企669家,注册资金13.3亿美元。老挝仅2003年前6个月就引进外资2.8365亿美元,接受外国援助和贷款2.0428亿美元。2005年越南吸引外资62亿美元,2006年越南头三个月吸引外资超过20亿美元,据称,2005年越南吸引外资按人均计算已超过中国。(25) 越南、老挝尽管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但经济改革正在使他们甩掉贫穷的帽子,这一点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越南、老挝改革的成就进一步激发了继续改革的决心。2006年4 月越共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要比2000年增长2.1倍,争取年增长达到8%,为越南2020年基本建成工业化国家奠定基础。

在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动机往往是复杂的,不同的动机引起的后果当然不同,经济动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无疑是最大的。

注释:

① 参见徐文吉:《去冬今春朝鲜形势管窥》,载《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4期。

② 越南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有集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民族力量和时代力量相结合。

③ 老挝的“六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坚持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民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真正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

④ 朝鲜的“四个第一主义”:领袖第一主义;思想第一主义;军队第一主义;体制第一主义。

⑤ 古巴的“三不放弃原则”:不放弃革命原则;不放弃人民政权;不放弃为民造福。

⑥ 李家忠:《越南革新开放的创始人——阮文灵》,载《理论动态》,2005年第5期。

⑦(11) 李慎明主编:《低谷且听新潮声: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87、604页。

⑧ 古小松:《越南:2005—2006年回眸与前瞻》,载《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2期。

⑨ 马树洪等编著:《老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

⑩(17) 许世澄茜:《古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12、86页。

(12) [朝]《平壤广播》评论,1997年2月18日。转引自黄宗良、孔寒冰主编《世界社会主义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31页。

(13)(18) 肖枫、王志先著:《古巴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5—126、148页。

(14) 王宜胜:《2004年朝鲜半岛军事形势分析》,载《东北亚研究》,2005年第1期。

(15) 陈龙山:《当前朝鲜对外政策的特点及走向分析》,载《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4期。

(16) 徐文吉:《朝鲜“先军政治”与“秩序调整”解读》,载《东北亚研究》,2003年第1期。

(19) 这四个经济特区是:罗津—先锋自有贸易区,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开城工业园区,金刚山旅游区。

(20) 古小松:《试比较中越改革的理论要点》,《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10期。

(21) 古小松:《越南:一枝独秀》,载《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2期。

(22) [越]黎氏英云:《越南农业农村现状》,《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7期。

(23) [越]郭大洛:《越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3期。

(24) 见《参考消息》,2006年2月5日。

(25) 见《人民日报》,2006年3月28日。

标签:;  ;  ;  ;  ;  ;  ;  ;  ;  ;  ;  ;  ;  ;  ;  ;  

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力--兼论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成就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