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比较论文_欧阳海艳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39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查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相比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一般并且比较严重,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在患者发病后一般会伴有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只有尽早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2]。同样,有效的护理服务同样会对患者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本次研究针对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我院挑选了78例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在27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3.8)岁,前壁梗死患者11例,下壁梗死患者15例,其他部位梗死患者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在29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4.5)岁,前壁梗死患者12例,下壁梗死患者13例,其他部位梗死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经过对比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开展护理工作,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用氧气治疗手段,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的观察,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镇静剂、止痛剂和抗凝剂,并悉心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心肌梗死患者时常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较强的濒死感,因此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许多患者会出现悲观的态度,这一表现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从而扩大梗死面积,不利于巩固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该多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说出内心的疑虑,释放自身的压力,从而对治疗保持乐观的态度。②做好环境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并且的严重程度,调节好患者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定时为患者的病房进行通风,保持患者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同时注意患者病房内的光线强度,不宜过于强烈刺激。同时注意维持病房及周边环境安静,为患者的休息创造良好的条件。严格控制前来探视的人数和次数,并禁止探视人员在病房内吸烟,使病房保持舒适。③做好疼痛护理工作,患者在刚入院时,要及时给予患者止痛剂或者镇静剂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④做好体位护理工作,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可以将软枕垫在患者的背部,并定时帮助患者进行按摩工作,帮助患者的四肢进行简单的活动,从而有利于患者的血液循环畅通。⑤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有可能引发便秘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通过按摩患者腹部促进患者的肠胃蠕动。如果患者出现了便秘的症状,可以采用开塞露或者抵押盐水灌肠等方式治疗。⑥做好康复指导工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健康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像告知患者,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复发的概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并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经过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开展护理工作即常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的目标不够明确,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患者的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最佳状况[3]。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和护理人员拉近了关系,进行积极有益的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准确的把握,也可以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通过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以将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基础认识,通过成功案例的讲解,患者可以树立起治愈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减少治疗的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有所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达到94.87%,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下降至17.94%,相比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来说,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满意度也更高。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英,牛珊珊.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药物与人,2015,28(1):265-266.

[2]刘晓静,吴松鸽,韩露.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6):195-196.

[3]朱文文,秦宁宁.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14):120-121.

论文作者:欧阳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比较论文_欧阳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