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比较_外向型经济论文

中韩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比较_外向型经济论文

中韩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发展战略论文,中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韩两国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都曾先后实行过类似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一定成 效。面临战略调整的今天,中国应抓住这一时机,通过国际比较,汲取有益借鉴,以完善我 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两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模式的比较

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从本国国情出发,结合国际经贸发展趋势而确定的国家发展对 外贸易的总方向和总方针,包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发展战略,一般认为 有三种:即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型贸易战略和出口替代型贸易战略。但真正是发展 中国家自主实施的外贸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即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

综观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进程,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与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 曾先后实行过进口替代型外贸发展战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改变了单一的畸 型经济结构和对发达国家的严重经济依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此基 础上,出现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理论,主张利用国家权力保护国内的幼 稚工业。这一理论适应了民族经济国家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需要,因而取得了一定成效。到了 60年代初,东亚一些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及时从进口替代型战略转 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从而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 并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步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在总结这一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出 现了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它鼓吹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原则,主张全面外向导向和市场导 向。这一理论因适应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而获得成功。上述两种主要的对外贸易发展战 略仍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选择。

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是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其重点是重视 发展民族经济,以国货的供给与消费代替进口。具体地说,对外实行保护主义政策,限制某 些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同时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发展本国同类制成品生产,以国内生 产的制成品替代需要进口的制成品,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进口替 代型发展战略,一般是从轻纺产品替代进口开始,逐步发展到重化工业产品的进口替代。实 施这一战略的优点在于:有利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建立相对独立的完整工业体系,以国产品替 代进口品,节约外汇开支;内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减少世界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但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后果是:容易使国内产品缺乏外国商品竞争的压力;关 键零部件及主要原材料的进口,会增加外汇负担,可能导致国际收支的恶性循环。进口替代 着眼于国内市场商品的自给率,不利于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获得国际分工的好处,从而难以 提高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益。

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也称出口替代发展战略,属外向型经济,其核心思想是以制成品的出 口代替初级品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代替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以带动国民经 济的发展。实施这一战略的目标是盯住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由此带来的好处是: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剩余生产资源和闲置设备,提高要素利用率,取得福利经济效益。其 次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出口优势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国际分工的经济利益。再次扩 大出口可使产品生产达到适度规模,获取规模效益。第四出口创汇多,有利引进先进技术与 经营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然而,实施出口替代型发展战略也存在着缺点:一是依 靠大量出口维持本国经济发展,必然会增加本国经济对国外的依赖程度。二是产品出口的扩 大受到国外市场与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三是随着贸易额的扩大,贸易纠纷也会增多,可能 影响扩大出口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四是出口扩大,出口补贴与出口退税增多,可能加大国家 负担。

二、韩国成功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20世纪50年代,韩国一直实行进口替代战略。1962-1967年韩国逐渐完成以重化工业为重点 的产业升级,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剩余劳动力需找出路,这些突显的问题,促 使韩国考虑通过加入关贸总协定拓展生存空间,终于1967年成为GATT的成员,实行了出口导 向型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以国外为原料供应地和销售市场,利用扩大出口,带动国内经 济的发展。

为了扩大有竞争力产品的出口,韩国政府采取降低关税的措施,1968年总体关税下调到14% ,制造业产品的关税税率下调到12%,初级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下调到17%。为了提高幼稚产 业的潜在竞争力,政府对汽车行业继续实行高关税和部分非关税措施。其结果,对外贸易迅 速发展,制成品比重不断提高。60年代后,出口增长率达10%以上,制成品占出口比重达近9 0%(1978年)。据统计,当时韩国的电子产品80%、船舶98%、加工制造业产品70%出口到发达 国家。与此同时,韩国外贸的依存度亦不断提高,60年代初为20%,70年代为70%,80年代达 到75%。高外贸依存度拉动了经济高速发展,1967——1976年GNP平均增长速度达7.9%;1976 ——1988年GNP年增长率在12-13%之间,这种高速度一直延续到1996年(6.9%)。另外,为加 快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采用国际金融惯例,大量引进外资,吸引外 资银行到韩设立分行或代表处。虽然汇率制度相对保守,但金融体系却相对灵活,这在国际 金融有序的情况下,有利于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所以,直至入关后,韩 国依旧推行其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韩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并取得成功,是有其内外因素互相作用 的结果。

内部因素:首先,韩国于60年代初步完成了重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为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等 出 口奠定了基础。60年代韩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是轻纺工业,60年代末产业转型,70年代到 80年代,重化工业已有较大发展,战略重点调整为重化工业,90年代又转向高科技领域。战 略重点的实施与调整,促使出口商品结构从轻纺转向重化产品。其次,韩国作为小国与发达 大国贸易可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根据现代经济学家对比较利益理论的实证分析,小国与大 国贸易,只须完全集中生产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一般比大国获利(单纯贸 易利益)更大。这也正是刺激韩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动因。再次,资源禀赋差异是扩大 对外经贸的重要因素之一。韩国自然资源匮乏,98%的能源和主要工业原料需要进口,而产 业,尤其制造业(如汽车、电子等)和产业科技方面有较大优势,故通过扩大进出口,利用世 界资源与市场,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第四,韩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良好的港口条件,是其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韩国地处亚洲的中心地带,三面环海,港口经济发达,交通便 利,信息灵通,具备扩大出口的各项基础设施。最后,政府的主导与支持是出口导向战略实 施的重要前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在 经济生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替代市场来培植市场,通过替代企业家来壮大企业 。政府先是确定了“贸易立国”方针,并提出出口导向型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有利 于扩大对外经贸的外贸体制(包括进、出口体制)与相对灵活的金融体制,促进出口导向工业 化的实施。即使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仍然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认为多出 口多创汇是化解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制定和执行“出口第一主义”的战略方针 ,利用韩元贬值机会,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力促进出口,并在金融、税收、原材料和能源供 应、交通通讯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出口。所以,韩国自60年代实施政府主导型市 场经济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经过不到30年时间,人均GNP从不到100美元增长到1万美元 ,这一“奇迹”本身就是对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肯定。

外部因素:首先,韩国善于抓住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出 现全球化的生产和贸易快速增长时期,发达工业化国家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升级,同时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韩国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 机遇,接过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及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结合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 力发展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利用发达国家与日俱增的国际市场,尤其是对低附加值产 品的需求,扩大出口,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六、七十年代正值冷战时期,美 国出于政治经济考虑,趋向扶持东亚国家以建立“反共堡垒”。冷战还迫使美国放弃孤立主 义,采取各种手段,极力拉拢一些贫困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脱离原苏联的控制,韩国 就是其中一个。其结果,引进美援使韩国加快了出口产业的发展,并运用美国强大规模的国 内市场,扩大出口,使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模式取得很好的成效。

韩国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及时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型战略转向出口导向型 战略,也可以说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口替代工业化并取得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比较选择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从总结韩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博采众长 ,选择适合国情与国际形势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首先,从国情与世情态势看,我国实行完全进口替代外贸战略既不可能也很不利。一是中 国曾经长期实行全面的进口替代战略,负面效应日益突显,致使外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大 减弱,从而不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建国初,为了尽快摆脱十分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落后 的经济结构,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推进工业化,我国实行全面进 口替代发展战略,这也是后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与普遍规律。20世纪五、六 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十分盛行。但是,我国直至1978年,出口额在世界出 口 总额的比重却由1953年的1.23%下降为0.75%,在世界出口国家中所占的位置由第17位跌到第 32位。邓小平说得好,建国后近30年的闭关自守,导致了我们的落后。二是综观世界各地, 随着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进口替代型战略的弊端更显突出。60年代中后期,进口替代工业 化受到愈来愈多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原因是进口替代战略一方面没能带来提高制造业效率 的 预期利益,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不少的成本。成本之一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保护主义 政策,严重地扭曲了激励机制,因为高关税、高有效保护率使工业的生产成本即使比所替代 的进口品高三、四倍也能生存下去。进口替代的另一个成本则是进口限制使生产维持在一个 低效率小规模的水平上,即使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国内市场也只是美国或欧共体那种市 场规模的很小一个比例。与此同时,一些实行过进口替代战略国家深刻体会到经济发展、工 业化实现过份依赖贸易政策的保护,导致了既得利益集团所受保护永久化,从而把进口 替代变成一种完全内向的自给自足政策,引起相关国家资源分配不合理,许多产品的经济效 益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同时,有保护的产业得以发展,也会带来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 畸型发展。再者,进口替代以满足国内市场为目的,不仅较难实现规模效益,而且使企业缺 乏国外市场竞争压力而难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另外,实行进口替代,进口消费品少了,但实 现工业化所需的机器设备、中间产品、原材料依然要进口,需要大量外汇,导致一国国际收 支不平衡。显然,完全进口替代型外贸发展战略对我国加速工业化进程十分不利。三是单一 的进口替代既不能适应开放世界的需要,也不可能实现后发式跳跃而尽快赶上世界潮流。印 度、阿根廷就是例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资源与力 量实现现代化,中国也不例外。我国想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赶上并超过其它工业化、现代化 国家,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与市场,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因此,实行单一的 进口替代型战略既不符合我国“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也可能因其内 向封闭经济而被世界开放潮流所淘汰。

其次,从国情与世情态势出发,中国实行完全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既不实际,也不可行 。 一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实施单一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可能带来更多的弊端。现代经济 学理论认为,发展中大国与小国开展国际贸易,所获得的分工利益更小,因为国际市场价格 往往由若干大国同类商品的价格所决定,这样国际贸易前后的价格差小,所获得的利益也就 小。这一点我们不如韩国获利大。同时,作为大国幅员辽阔,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地区相对 集中在沿海,其作用范围有限,很难直接作用到中西部地区,这就容易产生经济二元化趋势 ,使东、中、西部地区的分配收入差距扩大,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必然制 约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影响整体工业化与现代化。因此,出口导向战略对于大国 不可能起到引擎作用,只能做到程度不同的推动与促进。二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庞大的国 内市场足以支撑某些产品达到适度规模,而完全不依赖国外需求。目前我国不仅经济总量居 世界第7位,且许多主要产品产量也居世界第一,如钢铁、煤、水泥、农用化肥、棉布、电 视机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户均占有量在城镇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些产品大多 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将近13亿的人口大国,不可能全部都转向依靠国外市场需求生 产某些制成品,然后再从国际市场进口所需的粮食及消费资料。如果我们无限制扩大出口, 提高出口依存度,就需占领很大一部分的国际市场,必然受到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同 时,与其它出口国家激烈竞争所引起的摩擦与冲突也会增大。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 出口替代战略的国家,欲想利用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来发展本国经济的有利条件已不复存在 了。一方面是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带来的贸易效应,以及欧美等新贸 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使出口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此时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 ,加入传统产品供应行列,加上初级产品技术进步,使产品供应成倍增加,导致发展中国家 产品出口扩大,因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竞争的障碍而不断扩大出口,往往难以奏效。另 外,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供求矛盾大,能够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有限。尽管近几年来,中 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发展中国家第一,但很难说能维持多久。而全面推行出口导向战略 ,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出口加工和投资制造业,这除依靠国内储蓄外,只能引进外资。为了争 夺更多外资,势必采取提高利率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金融管制,这就可能造成引资成 本的提高和游资大量流入,诱发新的金融危机。总之,现阶段发展中国家全面推行传统的出 口导向战略已十分困难,故绝大多数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的国家都面临着战略的调整。对此 , 中国必须有清醒认识。四是从我国实证看,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不能完全立足于出口或国外 需求。

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

年份

GDP增长率(%)

各因素对GDP增长贡献(%)

消费的贡献 投资的贡献 净出口的贡献

1979 7.6

81.19

20.56

-1.75

1984 15.2

61.94

42.61

-4.55

1985 13.5

66.26

56.36

-22.62

199043.63

18.8337.52

1992 14.2

61.23

46.23

-7.46

1993 13.5

48.98

62.08

-11.08

199458.930.1011.00

1995 10.5

54.26

37.33 8.41

1997 8.855.56

25.2319.61

出处:根据《中国统计摘要》1998年计算。

*贡献是由每项增量除以当年GDP的增量。

由上表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与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80%以上,1989年甚至达到9 6.95%。换言之,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消费与投资需求的拉动。而且,当1984-1985年、1992 -1993年国内经济增长较快时,净出口的贡献反而是负数,这更进一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主 要靠国内需求的拉动,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应立足于内需。当然从实证也可看出,净出 口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在10%以上,尤其是1990年经济不景气、国内消费与投资下降时,净 出口贡献达到37.52%,1994年国家刚开始强化宏观调控,净出口的贡献也达11%。这表明中 国经济增长应立足国内需求,适度扩大国外需求,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再次,从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出发,我国只宜采取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工业化相结合的对 外贸易战略。这是因为中国是大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巨大,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 国内市场需求,重视发展民族经济,依靠全体人民,立足于国内资源的开发与国内市场的开 拓,不断改善与加强经济的内循环,这是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基础。同时,在国内外市场 可替代的情况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从中西部出口运输成本加大,出口商为了获取更大利 润,自然会考虑产品是销往国外还是国内,换言之,主要考虑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广大中 西部出口商往往不仅把销售目标盯住国际市场,也盯住国内市场,以发展开放型经济带动整 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实也表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更多实施出口导向策略,东、中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会明显加大。以1998年为例,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 出口总额的90.6%,为促进东部地区实现以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国家整个出口鼓 励的政策是刺激制成品出口,这样,东部地区出口比例与规模愈大,从中得益也更大,相反 ,中、西部地区随着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出口比例日渐减少,从中受益也渐小。可见 ,全面推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些。

总之,从中国国情出发,我国总体上还需要实行进口替代外贸发展战略,尤其是面对西方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作为后进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必要采取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 幼 稚工业的策略。即使入世后,我国依然要实行有选择的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策略,只是保护 的重点已不是传统产业而是代表先进技术的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像韩国在入关后,明智 选择重化工业作为保护对象,最终使之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另外,中国是后进的 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尽可能多地扩大出口,实行出口导向,发展外 向型经济。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对外贸易被看作是提高效率与增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为此各国非常重视发挥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产品,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协作, 获取比较利益。虽然,迄今为止还未见到任何一个大国全面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并获得成功, 但是大国的局部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相当于小国或某一地区)获得成功还有不少,仅以我国经 济特区、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很大成功就是有力证明。因为依据马克思的国际价值 理论,只要选择自己的比较优势及其恰当的产品,通过出口贸易,就有可能获得比自己生产 更合算的产品,并能达到扩大新价值和增加一国的价值量,尽管国际市场存在不公正、 不平等交换,但仍然可能获取或大或小的贸易利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在整体上实行进口替代与局部分层次渐次推进的出口导向相结合 应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那么,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如何结合呢?笔者认为应包 括以下内容:(1)全国从总体上要发展开放型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重 点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调整与优化经济内循环,不断提高其质量与水平。(2 )东部地区要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协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要发挥对中、西 部地区更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3)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要不断调整与完善 ,当前要着重转变单一的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局面,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尤其要重 视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转变单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局面,实施以质取胜和科 技 兴贸战略,发展与扩大高新技术产品与技术知识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就全国而言 ,要实行积极扩大内需的长远战略方针。(4)要加快国内外经济的对接,充分发挥我国经济 外循环与内循环的相互促进作用,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标签:;  ;  ;  ;  ;  ;  ;  ;  ;  ;  ;  

中韩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比较_外向型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