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企业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锁经营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连锁经营,也叫连锁销售,国际上称之为连锁商店,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零售商业普遍采用的一种营销组织形式。它是指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的零售企业,在核心企业(经营总部)的领导下,采取共同方针、统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的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商业联合体。连锁商店的参加者一般是经营范围相同或相近的中小零售企业,这些商店由同一个总部或总店指挥,其基本特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店集中采购,联购分销;二是总店集中管理成员店的经营计划、广告策略、财务核算、企业发展;三是连锁商店的成员店一般有共同的商品经营目录、经营结构、经营层次。
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商店是1859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大西洋及太平洋茶叶公司”。时至今日,连锁形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在本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长足的发展,与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并驾齐驱而成为三种主要的零售商业组织形式。连锁商店的基本特性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程度紧密相关,根据集中程度的大小可以将连锁商店分成以下三种:(1)正规连锁,也称一般连锁、联号商店、直营连锁。这是大型垄断商业资本通过吞并或兼并、独资、控股等途径,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的一种形式。正规连锁商店主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统一。如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世界各地大约有1万多家连锁店。而香港的惠康、百佳集团在港、台、东南亚及大陆开了几百家连锁店。(2)特许连锁,又称加盟连锁或契约联合店。它是大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以向中小企业有偿提供经营垄断权和经营技术为纽带,纵向联合组成的联合体企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技术系统特色,属于一种独特的知识产权形态。特许连锁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盟主,成员店在财产及法律上是独立的,而在经营管理上自主权较小,一切要按盟主规定的条件办,双方以特许合同为连锁关系的纽带基础。(3)自由连锁,亦称志愿连锁、志同连锁和任意连锁店集团等。它是许多零售企业自己组织起来的,在保持各自经营独立性的前提下,联合一个或几个批发企业,并以此为主导建立强有力的总部组织,在总部的指导和统治下实行共同经营,通过大量集中采购,统一经销,获取低成本、合理化经营的利益,不断提高流通效率的零售商业组织。自由连锁的最大特点是:成员店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核算权都是独立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流通领域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厦门等部分大中城市及部分沿海开放地区已开始逐步探索、尝试连锁经营的商业形式,并且以较快步伐向前迈进。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商业连锁公司近60家,加盟店和直营店1000多家,开始显示出我国连锁商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要看到在起步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经济实力及经济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和困难:
一是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商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对发展连锁商业很不利。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平衡,许多连锁企业发展的地域主要局限在同一城市或地区,跨地区的连锁经营不多,跨国连锁更是寥寥无几。例如:北京希福连锁总店是全国副食行业实行连锁经营的第一家,下属19家分店全部聚集在北京市城区;上海华联超市商业公司的14家商场分布在上海9区和11个新村区。另外,即使在同一区域内,由于部门所有制管理的原因,各主管部门各行其事,在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从社会总体看,造成资金投向的重复,经济上极为不合理。比如一些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如蔬菜、副食品等,经营品种不会有较大区别,但如果各部门只为自身利益着想,一哄而上,盲目连锁,供大于求,就可能造成各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形成“连锁店铺遍地有,连锁店内冷清清”的局面。
二是起步阶段资金投入大,网点发展慢,规模效益尚未得以体现。发展连锁店的重要条件就是发挥多店经营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但在其发展的起步阶段,多数企业都面临资金不足、网点设置缓慢的局面,导致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进而制约网点的扩展。当前,我国企业自有资金少,取得贷款困难,设置网点费用较高。上海华联超市商业公司,每开一家分店需投资300万元以上。若采取租借房产,其费用更加巨大,而且有较多附加条件。受这一因素制约,当前我国连锁商业规模较小(一般仅有10个左右店铺),且单体规模也都比较小,使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虽然也有部分连锁店发展势头较好,但同样面临资金不足,想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宽市场十分艰难。
三是规范化程度低,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少,管理水平滞后。目前,我国已经发展起来的连锁商店中,除部分中外合资的连锁店和少数几个国内连锁公司比较规范外,大部分都存在着不规范问题,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1)有的店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经营上相当分散,在连锁店铺之间没建立起内在的经济联系,最后往往因各店间的相互竞争、协调不顺而导致这种连锁关系的瓦解;(2)多数店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既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各连锁分店的不同需要,不能采取合理决策,连锁店的职能分工不合理,缺乏标准,没有形成独有的经营特色:(3)产权不明确使总、分店之间关系复杂,责权利不清晰等:(4)在连锁店的管理方面,不研究、不遵循不同类型连锁商店在进货、财务、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而独特的要求和内在的规律,而是照搬单体商店管理的办法。这些情况,难以适应多店铺发展的需要,使连锁店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并且在总部各职能部门和分店内部经营管理权限上难以界定清楚,造成互相推诿责任的后果。
四是现代连锁制经营必需的交通运输、仓储等条件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滞后,抑制了连锁经营功能的发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随时记录和分析连锁店每天的营销情况,为运营和发展决策及时提供各类分析依据。目前我国商业企业中计算机的运用还没有普及,电脑化联网就更谈不上了。通讯设施也不够发达,使分店不能及时向总部输送市场信息,总部对分店也无法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和销售管理,总部、分店和配送中心之间难以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商品配送、调剂。较低的电子化程度使连锁店必备的设施(如电视监控系统、商店防盗系统、电子收银机、AV音像系统等)装备还很不完善。同时,比较紧张的城市交通也给连锁店的集中供货和快速分拨带来了困难,影响配送中心作用的发挥。由于条形码制尚未实施,使得商品的标准化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也不利于连锁商店的现代化管理。
我国连锁商店发展中面临的这些困难,有些是属于企业外部环境尚不够优化,有些是企业内部在探索连锁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又因为我国进行的连锁经营有别于国外的情况,国外的连锁是中小商业资本联合起来对抗垄断大商业资本的产物;我国的连锁是同生产企业与其它非国有商业争夺市场的需要。所以对于连锁业中产生的问题,必须在考察我国现有条件下,综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特色、消费水平和结构等实际情况,从宏观上加强筹划和指导,制定全局性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使其早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总体构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扶持引导,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打破部门、地区分割,为连锁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连锁经营虽然是一种企业联合行为,更多依托的是企业的力量,但由于它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尚属新生事物,国家扶持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体制问题是发展初期连锁经营的主要问题。在实际连锁中,省际之间以及市内区、县之间因财政体制的限制,延伸连锁网点常常发生困难。例如,有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没有小的零售网点;有网点的区、县又无发展连锁的实力;还有相关部门的条框限制等。这些都在实质上反映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国家只有在合理协调利益关系的前提下,才能促使社会各行业部门给予积极配合,对连锁企业进行扶持。比如,城建部门要在新区建设规划上予以安排,连锁店的工商登记要单立出来,这样才能打破部门及地区分割的局面,促使企业间的联合,帮助企业渡过规模效益的“临界点”,促使其尽快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参照国际惯例,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多种途径落实网点设置,尽快实现规模效益。连锁店具有初期投入资金量大、收效较缓的特点。一般要开业三四年才有明显收益。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是大部分连锁店店铺都由菜场和破旧的百货店改造而成,内部设施陈旧,无法达到现代连锁店设置的要求。因此,在发展初期,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合理设置,用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较先进、有优势的企业。然而,如何落实好初期发展的启动资金呢?国际上一般由政府部门资助或调节解决其中的相当部分,但企业自身的努力仍是主要的。除此之外,资金来源渠道还可包括争取银行支持的各种贷款、利用对中国市场有兴趣的国际财力进行连锁店合资及合作,寻找国内财团投资等。在设立网点上、应首先考虑利用系统内现有资源、场地、设施、人员等,通过联营、入股、租赁等方式把设立新网点与现有批零企业的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规模,产生规模经济。在尽力发展国内连锁业规模的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特色行业和优势行业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发展国际性的连锁经营组织。
第三,发展连锁业要探索多种形式,达到规范化要求,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连锁经营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存在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即大量的、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和运行。规范化也很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连锁业生命的根本所在。它能够形成严密、权威的管理体系,增强系统的凝聚力,表现出经营的特色和风格。因此加强连锁店的规范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求得发展极为重要。在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工作中,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台湾地区连锁业在向国外扩展时,注意充分了解当地国家的法律政策、人民消费能力和人们对员工的接受、认同感等具体情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无疑对我们是一个启发:只有结合客观实际的规范才能获得成功。加强规范化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应首先抓住主要环节,逐步进行配套发展。我国许多连锁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若干个“统一”要求。这些统一都是规范化的要求,但其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是统一核算、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可降低核算成本,节约人员时间;统一进货可加大单一品种的采购批量和销量,获取较大折扣,降低进货成本,提高价格竞争能力;统一配送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费用,实现规模效益;统一管理可减少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效率,降低管理费用。这一系列内在的“统一”正是连锁的灵魂所在。
第四,抓紧人才培养和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扩大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整个流通产业的技术合作,加快条形码的推广使用,发展相关的电子计算机、专用设备的研制开发。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借鉴吸收国外经验,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业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方式,是把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运作原理应用于零售商业,实现了商品流通的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单纯化,从而达到提高整体规模效益的目的。正是这样一种先进的经营方式需要依靠新的科技来支撑,电子化管理是实现标准化和全面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连锁必须培养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业务人员,采用和配置一些适当的机器设备。
发展商业连锁经营,对我国流通结构的重组,流通方式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是一种新的探索。中国连锁商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着眼于未来发展并与国际接轨,才能尽快走出初创阶段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