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的发展困境及提升研究
——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
□ 李春梅
摘 要: 新时代青年的政治参与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采取新路径新措施全面提升其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本文运用约翰·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构建新时代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提升机制的理论模型,从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三大理论溪流入手探讨青年政治参与的发展困境,并进一步追根溯源,指出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应坚持思想引领,优化外在环境和主体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多源流分析模型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坐标意味着党和政府必将对“强国一代”青年的政治参与范围和层次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同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展开需要青年有序参与其中。”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是否能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成为民族复兴的核心要素之一。
没给车换轮胎吗!宁波的洪某想改装自己的马自达轿车,他在街上看到一辆保时捷,于是心起歹念,把四个轮胎卸下来偷走了,谁知轮胎因为型号不匹配还装不上!
当前,“佛系生活”、无欲无为、“丧文化”等各种非主流文化正对抗着我们对青年的殷切期盼。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淡漠,严重影响其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大量的研究表明,新时代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还亟待提升。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能力,不仅是党和国家关切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论工作者应该担负的责任。目前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存在哪些困境?这些困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的途径有哪些?关于这些问题,学界目前尚未给出明确回答。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分析中经典的多源流理论视角, 对以上问题进行挖掘剖析,试图在理论上为提升新时代青年政治参与能力建构理论模型,并在实务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1.概念界定
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以来,相关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伍俊斌等认为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或其团体以合法和理性的形式,在既定政治系统许可的政治框架内,通过制度化渠道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并对政治系统、公共决策和公共权力运行产生影响的公民政治行为[1]。学术界普遍认同阿尔蒙德的观点,将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分为公民的主观能力和客观能力,其中主观能力是指影响公民自身和参与政府决策、参与行政的能力认知、情感和态度,客观能力指的是影响公民自身和参与政府决策、参与行政的实际能力[2]。在青年有序参与能力的定义方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规定青年的年龄范围在14~35岁,结合这一官方规定,笔者将“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这一概念界定为:在对现有政治制度认同的前提下,年满18~35岁的公民或公民群体,以合法和理性形式,通过制度化渠道有序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
2.研究现状
随着党和国家对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的密切关注,国内学界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从参与主体看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林伟等认为,相比于澳门其他群体,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程度更加深入[3]。燕道成指出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符号互动下的政治参与,建立有序机制更多应从自我能力出发[4]。陈秋指出妇女政治参与的过程和参与能力的不断变化折射出其所在村庄的政治逻辑[5]。此外,还有众多关于青年学生党员、新兴中产阶层、港澳台青年、西部农民等不同青年群体的研究成果。大量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学界目前对青年政治参与的关注程度很高,青年的政治参与能力对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学界从不同角度对青年政治参与进行了研究,这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青年参与政治的首要问题是提升青年主观参与能力,因此,需要更加深入了解新时代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的现状,为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提出针对性建议。
傣锦的纹样种类繁多,根据表现对象(即原型依据)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表现自然物类的象生形纹样,包括植物纹样(如刺花、芭蕉花、八角花等)、动物纹样(如象脚纹、孔雀纹、蚯蚓纹等)、天体纹样(常见的有日纹、月纹、星纹等);二是表现傣族的生产、生活及其宗教信仰的纹样,如绕线板纹、梭子纹、奘房、佛塔、净水瓶等;三是装饰纹,即指那些纯粹从装饰效果出发设计的,无特定意义的点、线、块、格、圆、角构成的符纹图形及其变化的图形,如齿纹、弯串纹、团纹、连接纹、角纹、线格纹等。
(2)从参与现状看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曹兴平认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需要结合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6]。崔永刚指出,当代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存在政治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不均衡性明显等情况[7]。周小李发现当代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同个人参与能力密切相关[8]。聂骠等认为大学生呈现的选择性政治冷漠,反映出其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尚待提高,亟待从确立主体地位、搭建参与平台、畅通参与渠道等方面改善[9]。学者们普遍认为新时代青年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在不断更新,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选择性冷漠、非理性等新问题。因此,新时代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研究组患者确诊46例,误诊3例,有2例误诊为宫颈妊娠,1例误诊为不全流产;对照组患者确诊32例,误诊17例,有9例误诊为宫颈流产,5例误诊为不全流产,3例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见表1);研究组检查成像更加清晰,能够清晰显示出子宫瘢痕部位孕囊的位置、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等,有着较高的确诊率。
二、多源流理论模型构建
1.多源流理论解释
约翰·金登在《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中首次提出多源流理论[16],认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政策资源能够无限产生,只有在一个恰当的时期,某个受到社会广泛注意的焦点问题才能引起政府的重视,进而被提入政策议程中去。约翰·金登对完全理性政策和渐进主义理论进行了大胆批判,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问题都会依照一个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进入到政策议程中,也并不是所有政策议程都有特殊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一个政策议程也完全可能出于偶然时机发生变化。他认为特定焦点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后,所有政策源都会主动参与。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是三大理论溪流。
问题溪流指为什么某一个特定的社会问题能够吸引政府官员的注意力,而其他的社会问题却不能。问题溪流是一条由某些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受公众瞩目的问题所汇聚而成的溪流。政策溪流是政策建议形成、重新设计到政府官员关注的整个过程。约翰·金登在分析政策源流时把政策议程的参与者统称为政策共同体,当政策共同体们关注到某个焦点问题时,他们会选择性地将自己的意见展现给决策者和群众。当政策共同体的选择符合决策者的标准时,其意见就容易被采纳。他认为,美国社会政治溪流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公众情绪、民主选举结果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笔者认为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研究中的国民意愿指的是青年群体的意愿和诉求,他们的意愿有可能在特定时机推动群体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正式的政策议题,因此需要受到特别关注。
2.多源流理论模型
(4)家庭教育的影响。青年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观念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旦家庭的整体政治态度比较消极冷漠,则可能会导致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能力较弱。青年的政治参与会同其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程度的同步,加强家庭政治参与的引导作用,可以为青年有序参与政治提供行动指南。
图1:多源流理论下的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提升模型
三、多源流理论下新时代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的问题分析
1.现实困境
由于国内外局势动荡变化,部分青年身心受到巨大震撼,政治参与行为发生了新变化,有序政治参与能力面临新挑战。
(1)问题溪流。一是参与网络化。青年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一个新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10~39岁的网民人数占72.1%;其中,20~29岁的青年网民比例高达29.7%。青年积极通过网络表达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但也存在政治冲动和不成熟心理。二是政治娱乐化。青年群体在表达政治诉求时采取跳舞、社交联谊等形式,政治参与活动更像狂欢聚会。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青年群体将政治和娱乐糅合在一起,模糊了政治和生活的界限,他们像追星一样表达对政治人物的喜爱,具有强烈的感情倾向,赋予了政治参与“好玩又浪漫”的娱乐化色彩。三是动机模糊化。部分青年群体表面上坚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但在私底下无法辨别西方政治文化思潮中的精华和糟粕,存在共产主义理想淡化的现象。还有部分青年在学校或其所属组织的动员或要求下被动进行政治参与,缺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行为功利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在参与政治生活中的态度由关注国家大事、民生大计转变为倾向实现个人抱负、保障个人合法权益。青年群体政治参与行为呈现务实化倾向,他们更愿意关注和参与同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治活动。青年加入党组织或其他政治组织并非为了实现政治价值,而是考虑加入该组织能否方便就业等功利性因素。五是能力不平衡化。能力不平衡贯穿了青年政治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青年群体之间。不同地区的青年受到不同区域文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其参与意愿、主体意识、参与经验等各不相同。青年的职业类型和社会阶层不同,其有序政治参与能力也不同,如党政机关的青年群体,由于经常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其参与经验更多,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相对更强。此外,青年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关法律和政策、政府机构的职权划分等知之甚少,严重制约了其有序政治参与能力。
(2)政策溪流。联合国颁布《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将“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列入十大优先发展领域。我国出台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表示要积极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然而,我国尚未颁布专门针对青年群体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规划也零散分布在党和政府等文件中,缺少针对性的政策规划。在保障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执行机构设置上并不健全,对已有政策的贯彻实施不到位。政策的前台参与者和后台参与者均认为提高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至关重要,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
新时代出现了新特征,未来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也必将标志着“强国一代”的特征。这个时代的青年必将成为强国梦的主力军,成为推进“两个一百年”的核心力量。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其中就包含青年工作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这些新想法和新思路系统、全面,内容丰富,科学回答了如何处理青年相关工作,是使当代青年得以更好发展的引路明灯。因此,必须加强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他的赊借前景因此而一片黑暗。穷人没有信誉,这并不是一个道德判断,而是一个事实判断,因为物质的极度贫穷总是使得穷人有心无力,没法兑现承诺。骑桶者对此心中有数,并没有为自己的信誉匮乏辩护,他只是打算诉诸煤炭老板夫妇的同情心,想象自己作为一介乞丐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获得的帮助——
综上所述,新时代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面临三重困境,问题溪流是主要矛盾,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是次要矛盾。认清主次矛盾,逐一分析内在根源并给出相应改进措施,才能使青年有序参与能力得到实质提升。
二是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传统教学中学生所学知识大部分来自于教材,而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教材的滞后性,使得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上的实例脱节.
2.根源探析
青年有序参与政治活动,离不开其自身所具备的有序政治参与能力。从当前面临的困难、处境出发,应立足于内部、外部环境,提高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
我院妇产科门诊所收治102例患者中,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出现子宫大量出血不止、子宫穿孔、孕囊漏吸、宫腔内胚胎组织残留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100%,病检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术后阴道平均出血时间为(4.76±1.35)d,均未超过1周;平均月经复潮时间为(37.49±12.30)d,未见流产后闭经等情况发生。其中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合并妊娠者11例,子宫肌层内有不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后位子宫患者18例,宫体后倾后屈可见折叠线;7例为剖宫产疤痕子宫妊娠药流不全,子宫中下段疤痕处前壁可见妊娠囊回声;双角子宫表现为宫腔内未见明显妊娠囊回声,子宫左宫角可见孕囊回声。
(2)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活动频繁,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影响着国内民众,甚至给广大青年带来了很大的文化冲击,使得青年容易被西方政治思潮中的自由主义、人权思想、个人利益至上等观念所影响,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表现出遵循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追求个人享乐、过度强调自我价值和个人自由。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青年通过网络渠道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信仰迷失、实用主义、感性快乐主义、“佛系生活”、无欲无为、“丧文化”等各种非主流意识文化正腐蚀着青年稚嫩的心灵,对其政治参与能力产生削弱作用。
(3)政策规划的不健全。目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保障人民有序参与政治活动,但专门针对青年群体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还比较欠缺。面临政策目标群体不明确、执行主体资源配给不足、政策制度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真正能够频繁接触到政治活动的青年只是少数。在参与途径的质上表现为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不畅通,没有特定的法律保障,不能充分发挥其参政作用;在参与途径的量上则表现为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类型较少,不足以满足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需求。
约翰·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本研究根据文献和实地调研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框架。
四、新时代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路径探析
(1)网络政治参与的随意性。网络的兴起在给青年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无中心的特点削弱了青年个体对组织的依赖,强化了青年个体行为的自发性和非组织性,使个人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网络本就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虚拟性,青年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缺少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与约束,致使其语言和行动不一致,甚至发表一些不好的言论。
1.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
(3)政治溪流。约翰·金登认为政治溪流是独立于其他两大溪流之外的一条溪流,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步伐,促进政策的建立。在金登提出的政治溪流的若干要素中,与提升我国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相关的要素有公众情绪、政府轮换等。公众情绪在政治溪流中能促使某个社会问题进入执政者的视野,加快将其纳入政策议程,也能迅速将其他热点熄灭,使其不受重视。目前部分政府官员和参与决策的政治精英在制定政策规划时还是会出现如下疏漏:第一,没有持续关注青年的情绪,倾听青年的声音,满足青年的合理要求;第二,没能及时引导青年合理合法参与政治生活;第三,政府与青年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政府官员未能完全从包办性心理转向服务性心理。
2.优化外在环境,加强客观环境的引导和感染作用,从外部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
首先,全力提升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优厚的物质基础促进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不断提升。政治行为需要政治资金的支持,青年的个人经济水平会直接影响政治参与行为,青年只有在解决了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后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参与政治活动。
(3)从影响因素看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关于青年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是政府的态度。吕书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指出公民政治参与受到政府信任的影响[10]。二是青年的个人背景变量。张霞等诸多学者认为个人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居住地位置、教育程度等个人背景变量是影响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11]。三是经济因素。郭君平等人研究发现,绝对贫困对农民政治参与态度的抑制效应不显著,但对农民高、低层次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12]。四是社会环境因素。陈思认为宗教信仰会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兴趣产生影响[13]。五是媒介因素。王菁了解到媒介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具有显著影响[14]。六是组织因素。黄少华、谢榕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研究表明,公民的社团参与、社会网络对其政治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15]。此外,影响青年政治参与的因素还有政治制度、传统文化等,其中部分因素的作用和显著性尚未明晰、情况各异。综合不同的研究结论,发现影响青年政治参与的变量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两大类,其中自身能力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最根本因素,外部环境也是通过影响其自身能力而产生作用,因此必须对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能力予以重视。
其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优化法制环境,为青年群体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第一,不断改进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网络立法,将现实社会的法律适当向网络空间延伸,从法律上充分保障青年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第二,坚持严格执法,树立法律威信,以保证青年能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第三,出台专门针对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政策规划,完善相关监督测评体系和反馈机制。
再次,政府部门的工作应该公开透明。健全和完善“电子政府”机制,从机制设置层面减轻沟通障碍,最大程度保证青年群体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畅通,相关单位应该及时向青年群体反馈结果,提高沟通效率。政府应直接有效地听取青年的意见,根据青年的意愿做出决策,确保青年能够充分表达政治意愿,按照法定程序维护切身利益。
最后,青年意愿表达机构应进一步改善和拓宽表达渠道。党团组织、政府部门等组织性意愿表达机构,必须保证各级政府部门在线上线下都对青年群体保持开放度、透明度以及亲和力,以便与其平等、民主地进行沟通与对话,使下情上达、上情下传。网络、新媒体等舆论性表达机构,必须在充分保障青年群体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利用大众媒介把党和国家与青年群体紧密联结起来,拓宽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
3.优化主体环境,激发青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内部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
首先,培养政治主体意识。青年一代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政府要通过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正确引导青年逐步摒弃愚昧的“臣民”观念,激发青年积极主动参与民主政治的责任感。
其次,发展文化教育,提高青年知识水平。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提高青年群体的知识水平,为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能力创造必需的智力基础。对青年一代进行公民教育,丰富其政治知识。力求引导青年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能够有能力按照合法合理、科学有序的程序和步骤来表达诉求和心声。
齐波夫定律的含义是:“如果有一组随机数,将其从大到小排序后,如果最大数是次大数的2倍,是第3大数的3倍,……是第N 大数的N倍”[3],则数组服从于齐波夫分布律。”换句话说,齐波夫定律就是指这样的一个数列,其倒数比等于自然数列,这是帕雷托分布的极限情况[4]。数学表达式为:
4K指分辨率达到3840×2160,8K指分辨率达到7680×4320。以往旧型号电视机多以720P高清(1280×720)分辨率为标准,其后1080P全高清(1920×1080)盛行。
最后,深化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出台政策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于基层民主管理活动中,使青年熟悉基层政府组织的相关政治知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组织和带领青年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带领青年通过志愿活动等方式接触社会百态,让青年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主动参与、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远大理想、过硬本领、时代担当,国家就会兴旺发达、繁荣富强。”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作为新时代具有现实意义的主张,值得党和政府密切关注,倾力推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伍俊斌.政治参与和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18.
[2][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徐湘林,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3]林伟,肖莉.澳门青年政治参与的变化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7):48-54.
[4]燕道成,徐蕊.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引导[J].当代青年研究,2017(3):46-52.
[5]陈秋.女性民俗与农村妇女的村庄政治参与——以温州L 村为个案[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8-85.
[6]曹兴平.大学生微媒体政治参与现状及其规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9-41.
[7]崔永刚,郝丽.网络政治生态中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J].理论学刊,2017(4):123-129.
[8]周小李.从广场到网络: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空间转变[J].当代青年研究,2017(3):30-34.
[9]聂骠,范广军.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选择性冷漠症探源与对策[J].学习论坛,2017(10):54-58.
[10]吕书鹏.不同政府信任类型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第三波ABS 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31-39.
[11]张霞.关于进城务工青年政治参与的调查与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12]郭君平,宁爱照,曲颂,夏英.绝对贫困和主观贫困抑制还是激发农民政治参与[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9-98.
[13]陈思.比较视野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政治参与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7(4):73-80.
[14]王菁.媒介使用如何影响我国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一个以政治心理为中介变量的实证测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7):50-74.
[15]黄少华,谢榕.政治动机、政治技能和社团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3-112.
[16][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丁煌,方兴,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藏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5BZZ021)的阶段性成果]
李春梅: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程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