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_cpi论文

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一轮论文,价格上涨论文,农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农产品价格自2006年第四季度进入新一轮波动周期。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作为百价之基,直接影响国内价格总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大局。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更是备受广泛关注。本文拟在观察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计量模型初步评估农产品价格上涨对CPI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引言: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

1978~2006年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间,共经历了5轮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程国强,2007a)。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进入第六轮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从总体上观察,相对前几轮波动周期而言,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表现形式不同。与过去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表现为粮食价格上涨的特征不同,这一轮价格上涨首先表现为猪肉价格的上涨,然后由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禽、蛋、水产等食品价格全面上涨。猪肉价格从2006年上半年走出低谷后呈持续恢复性上涨趋势,到2007年5月,南方部分城市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并波及到北方,在短时间内形成全国性普遍上涨格局。2007年上半年出栏生猪平均价格每斤5.68元,比2006年同期上涨1.77元,涨幅45.2%;比历史最高的2004年还高1.25元。而粮食等其他农产品均滞后于猪肉价格上涨,如大豆从2006年8月、玉米从2006年10月开始上涨。

第二,构成不同。2003~2004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由粮食价格上涨主导,粮食价格涨幅达26.4%,而肉类价格上涨17.6%。而这一轮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是肉类。2006年10月到2007年6月期间,生猪价格从每斤4.05元上涨到6.4元,8个月内上涨约58%,而大豆和玉米的价格分别上涨32.8%和22.1%。

第三,市场供求环境不同。与2003~2004年由于粮食连年减产、供求矛盾突出导致的粮价上涨不同,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一轮粮价上涨,是在粮食连续3年丰收、供求趋于平衡的市场环境下出现的。到2007年9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价格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8.5%、10.5%和15.6%,粮食价格进入持续高位运行阶段。

第四,具有恢复性上涨特征。如图1所示,若以1978年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基数100,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最高点是10年前的1996年,价格指数达到550。而从1997年开始,农产品价格连续7年低迷,到2003年下半年才止跌回升。尽管2004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2006年价格指数也只有508.9,在总体上仍然低于1996年的水平(程国强,2007b)。新一轮价格上涨以来,只有猪肉价格接近10年前的水平,农产品总体价格水平仍然不及1996年。可见,新一轮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特征。

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国内外市场供求形势和环境影响不同,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成因。

1.国际价格上涨传导作用明显。如大豆,我国自1996年全面开放市场,2006年进口达2827万吨,分别占国内大豆消费的64%、世界进口总量的44%,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目前国内大豆市场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芝加哥价格每上涨10%,将带动国内价格上涨0.5%①。2006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粮食减产、生物能源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油价格全面上涨。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4月美国大豆价格同比上涨23.7%,导致同期中国国内大豆价格同比上涨19.7%。

2.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如生猪生产成本构成中,一方面,仔猪价格对猪肉价格上涨影响明显。原因在于前几年猪肉价格低迷,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母猪存栏量减少,导致苗猪供应少。2006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开始上涨,激发了农民养猪积极性,仔猪需求量上升。仔猪市场供需矛盾致使仔猪价格不断攀升,2007年5月全国仔猪价格比上月上涨了18.1%,比上年同期上涨76.7%,对猪肉价格上涨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饲料成本上升也推动了猪肉价格的上涨。猪的饲料主要为玉米、豆粕、麦麸、鱼粉等,其中玉米占猪饲料总成本的60%~70%。分析表明,玉米价格上涨,显著推动了下游产品猪肉价格的上涨,若玉米价格上涨10%,猪肉价格将上涨5.3%②。

3.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的拉动。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较快,农产品需求处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直接拉动农产品价格攀升。如由于玉米深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燃料乙醇产业,使用玉米已达2300万吨,占国内玉米产量的17%,导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已经连续4年在高位运行。2006年10月到2007年6月期间,玉米价格从1324元/吨涨到1617元/吨,8个月内价格上涨22.1%。

此外,还有动物疫病、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的影响。如由于2006年中期爆发猪蓝耳病疫情,大量养殖散户退出养殖,规模养殖户减少或停止补栏并缩减养殖规模,母猪存栏和生猪出栏明显下降,导致猪肉价格急剧上涨,2007年7月生猪价格涨到13.5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73%。

二、分析框架与方法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这是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争议较大的问题。如Garner(1989)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是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原因在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提高了交易效率,使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能够灵活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而Pindyck和Rotemberg(1990)认为,宏观经济或货币因素会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卢锋、彭凯翔(2002)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7~1999年粮价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发现通货膨胀与市场粮价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是通货膨胀影响粮价变动,而不是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本文拟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对CPI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

图1 农产品价格波动:1978~2006年

(一)分析模型

1.价格模型。从食品价格变动角度观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判断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现行统计方法,CPI中食品价格所占的权重为33.6%,非食品价格为22%,服务价格为44%。显然,食品价格或其代表性商品③ 价格变动对CPI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建立如下价格模型来评估食品价格及其相关农产品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

通过方程(1)~(6)可估计农产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以及当前主要涨价农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宏观经济模型。为评估农产品价格变动对产出和收入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根据Klein宏观模型(Klein,1950)思想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并将CPI引入模型框架。

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将农村居民消费方程分别表示为:

为了得出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收入,可以根据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对名义消费支出与名义收入进行平减,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而言存在以下关系:

该宏观经济模型,一方面可以估计模型计算所需参数;另一方面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模拟价格变动对农民收入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对农产品涨价进行事后评估。

(二)变量、数据与模型方法

自2006年11月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到2007年8月,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猪肉的集贸市场批发价格分别上涨了6.9%、4.9%、17.2%、11.8%、71.7%,因此,本文选择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猪肉价格指数⑤,作为农产品价格代表性样本;分析CPI的影响因素,包括食品价格指数、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宏观经济模型包括居民消费与收入、政府支出与收入变量(如表1所示)。

本文选择2002年6月~2007年8月作为分析的时间区间,其中,水稻、小麦、猪肉、玉米与大豆国内集贸市场批发价格数据来自《中国经济景气指数》(国家统计局);国际大豆价格指数数据根据2002年6月到2007年8月CBOT价格⑥ 计算。CPI、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政府支出与财政收入、城镇与农村CDP数据来自《中国经济景气指数》(国家统计局),其中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仅有季度数据,在此取平均值。

由于模型方程(1—11)的右侧均为外生变量,同时方程间残差具有相关性,因此本文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UR)估计该联立方程组。简述如下:

对于非约束模型

此处成立条件为t=s,其余状况下均为0,进一步地

三、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

的计量评估结果 (一)对CPl的影响 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全年涨幅有可能达到4.5%~4.6%(谢伏瞻,2007),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对中国是否已经进入通货膨胀的判断,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但是,本文试图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了2007年前期CPI的上涨,CPI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表2显示,2007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5%,直接诱因是食品大幅涨价,食品价格上涨达18.2%。而非食品价格、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分别只有0.9%、8%和1.8%,显然对CPI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判断,CPI上涨是典型的结构性上涨,没有迹象表明供求总格局出现恶化或逆转。

分析显示,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油籽价格对CPI的影响在10%显著性水平下也不显著(表3)。这意味着,只有猪肉价格对前期CPI具有明显的直接推动作用,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表现为间接传导影响。

进一步分析,假定除猪肉之外的其他农产品价格不变,若以2007年8月为基期⑦,则猪肉价格每上涨10%,就会推动CPI上涨0.5%。因此,2007年8月CPI上涨6.58%,其中有3.6个百分点由猪肉价格上涨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对CPI上涨的贡献达54.7%。

尽管猪肉价格对前期CPI上涨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如前所述,这轮猪肉价格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对CPI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特征。猪肉乃至整个食品价格是否会推动CPI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既取决于后期食品、非食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也取决于总供求关系变化趋势。本文分析表明,若将CPI作为通货膨胀的预警指标⑧控制在一定范围,则可根据模型测算猪肉价格涨幅的调控上限。如假定将2007年12月CPI预警指标控制在8%,则以2007年8月为基期,12月猪肉价格涨幅须控制在101%的水平(相当于猪肉涨价前2006年11月价格的3.5倍),月均涨幅不能超过19%,依此可分别计算其他预警方案下的猪肉价格涨幅调控水平(表4)。而实际上,2007年11月猪肉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60%,远远不及调控的上限水平。可见,现阶段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处于合理范围,对CPI上涨的影响仅具结构性特征,并不是推动通货膨胀的根本因素。

进一步分析可见,对CPI影响显著的猪肉价格,受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影响较大。模型结果显示,玉米价格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5个月前的玉米价格⑨ 每上涨10%,就会使现行猪肉价格⑩ 上涨5.3%(11)。而大豆价格则对猪肉价格具有即期影响,大豆价格每上涨10%,猪肉价格上涨7.8%。

对猪肉价格有直接影响的大豆价格,由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既受国内其他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也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比较敏感。如玉米价格每上涨10%,大豆价格将上涨4.8%;猪肉价格每上涨10%,拉动大豆价格上涨0.7%;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10%,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相应上涨0.5%。

与此同时,模型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农产品之间的价格波动存在典型的传导性和同步性,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亦即,当一种农产品价格波动时,将影响到其他农产品的价格预期,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将发生波动(表5)。因此,猪肉价格作为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先导,带动了粮油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动整个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使CPI持续攀升。

(二)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那么,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有多大的影响?本文首先模拟计算食品价格没有上涨(12) 条件下的农民收入,然后与农民实际收入进行比较,即可估计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农产品价格不上涨,2007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894元,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现金收入为2111元,这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村居民人均增收217元,增长11.5%(表6)。若通过直补等措施使农民人均增收217元,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1600亿元,相当于2006年国家财政(13) 用于农业支出的一半。

相比而言,2006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00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2%。如果农产品价格不上涨,2007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仅1894元,比2006年同期只增长5.6%。显然,这一轮农产品涨价,使农民在2007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收17%(14)。这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

(三)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同样,计量模型可以估计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表7显示,2007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1286元,而若农产品不涨价,则消费支出为1166元,可见,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120元,平均每月增加20元,增长10.3%。城镇居民2007年上半年人均实际消费支出4830元,比农产品不涨价的情形下多支出350元,平均每月增加支出58元,增长7.8%(15)。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评估和判断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技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研究。本文初步研究发现。

1.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首先由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禽、蛋、水产以及粮食等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特征。其既有国际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也有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影响;既是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拉动的必然趋势,也是动物疫病等突发因素影响的结果。

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全年涨幅有可能达到4.5%~4.6%。前期CPI上涨的直接诱因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而非食品等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具有典型的结构性特征。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对CPI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猪肉价格每上涨10%,就会推动CPI上涨0.5%。如2007年8月CPI上涨6.5%,其中有3.6个百分点由猪肉价格上涨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对CPI上涨的贡献达54.7%。若想将CPI控制在8%以下,则猪肉价格涨幅不能超过猪肉涨价前2006年11月价格的3.5倍,月均涨幅不能超过19%。而2007年11月猪肉价格实际比上年同期上涨60%,远远不及调控的上限水平。因此,现阶段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处于合理范围。

3.不同品种农产品之间的价格波动存在典型的传导性和同步性,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如对CPI影响显著的猪肉价格,受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影响较大。其中,玉米价格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5个月前的玉米价格每上涨10%,就会使现行猪肉价格上涨5.3%。而大豆价格则对猪肉价格具有即期影响,大豆价格每上涨10%,猪肉价格上涨7.8%。另一方面,玉米价格每上涨10%,也将使大豆价格上涨4.8%;猪肉价格每上涨10%,则会拉动大豆价格上涨0.7%。

4.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2007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村居民人均增收217元,比不涨价增长11.5%,相当于中央财政补贴农民1600亿元。

总体而言,这轮农产品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尽管推动了前期CPI的结构性上涨,但目前仍处于合理范围。从全局上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今后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但是,必须高度重视的是,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而复杂的转折点,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在显现。特别需要警惕和防范的是,目前存在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演变、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转变,以及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的风险。显然,确保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要求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切实保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也要对受涨价影响较大的城镇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注释:

①② 本文模型估计,参见第三部分。

③ 反映食品价格的代表商品有粮食(大米、面粉)、淀粉、大豆类及豆制品、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菜、调味品、糖、茶及饮料、于鲜瓜果、糕点饼干面包、乳制品、在外用膳食品以及其他食品。

④ 在此使用大豆价格(P[,soybean])作为豆粕价格的一个代理变量(proxy variable)。

⑤ 在方程(1~4)中采用变量数据均以2002年6月为100的定基指数数据,由于在模型中每一个方程中均包含了常数项,因此该回归所得的参数结果与实际数据回归结果一致,即定基的指数数据回归得到的参数结果与实际数值回归得出的结果一致。

⑥ 首先对CBOT每日价格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然后对该每日平均价格取月度平均,最后除以2002年6月价格再乘以100。

⑧ 按照国外经验,一般当CPI>3%的增幅时,表明出现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本文认为,中国目前CPI结构性上涨特征不能简单套用此经验。因此,本文假定将CPI预警指标放宽至8%~12%的极限水平。

⑨ 生猪出栏大致为5个月,同样滞后5期也是模型多次试验的结果。

⑩ 通过相互滞后确定,原理同Engle-Granger(1987)检验。

(11) 基准月为上个月的变动,下同。

(12) 即保持在涨价前2006年11月的水平。

(13) 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为3173亿元。

(14) 即使按照国家统计局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也达到133%,是近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

(15)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指数》公布的2007年10月消费支出数据和食品价格指数直接计算,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每月增加153元,城市居民每月增加47元。

标签:;  ;  ;  ;  ;  ;  

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_cp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