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的转型与升级
黄 洺
(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广东潮州 521000)
摘要: 公共文化是一种新的服务体系形态,而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馆在我国群众文化的开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的建设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文化馆正面临转型与升级。本文分析了文化馆建设的重要性,讨论了当前文化馆建设所出现的问题,并就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如何推动文化馆的转型与升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公共文化;文化馆;转型;文化服务体系
当前,党中央大力倡导文化强国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的构建,并大力推进国有文化馆全面免费向群众开放[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责任与文化馆的性质,我国文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文化服务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文化馆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当前文化建设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努力促进文化馆的转型与升级。
1 文化馆在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文化馆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建立文化馆有助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有助于推动现代化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文化馆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馆体系覆盖省、市、县、镇、村各级,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石[2]。此外,文化馆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不仅能够有效的普及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还能在群众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教育活动。文化馆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当前,党中央大力倡导建设文化强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文化馆就是这项重大工作的载体,文化馆在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创作时,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精神,在实现群众文化权益的同时,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2 当前文化馆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馆建设中顶层设计存在短板
我国文化馆的建设中顶层设计存在一个严重的短板,即我国文化馆的最高级别也不过是到省文化馆,没有国家级的文化馆,这个问题直接导致我国文化馆的建设不够完备,出现明显断层。这不只是表面上一个机构的问题,国家级文化馆的缺失意味着文化馆的建设在国家层面没有实践相关政策的平台,不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国家文化馆的缺失使文化事业发展中无法建立全面的、系统的资源信息库。使文化事业发展偏于区域化。另一方面,文化馆的最高级别是省级的,这就导致文化馆的建设偏于区域化。究其原因,各省在文化馆建设上往往各有侧重,各区域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再加上国家层面没有典型示范,最终造成了文化馆名称和类型都比较混乱,没有规范性。
1.细化“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畅通感情纽带。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班组抓起、从每一个人做起,特别针对一线班(站)长要经常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撞击,实现班组、井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无盲区。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班(站)思想政治工作法,全力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为基层党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政策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
文化馆的发展需要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好的学术氛围,在文化馆转型与升级的重要关口,必须完善学科建设,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相关部门要用科学的手段引领文化馆的理论建设,构建能力强,有远见的科研队伍。其次还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载体,文化馆无论是在资源配置上,还是在运行机制上,都需要政府政策的指引和推动,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尤其是体制建设和经费支持上,都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指导与支持。
考虑文化馆的转型与升级,首先应当转变服务模式,鼓励民众自发参与文化活动的开展。其次要明确各级文化馆的职能,做到定位清晰、统筹发展。当前,文化馆人才资源紧缺,设施偏于老化,不能很好的满足民众需求,这就要求文化单位加紧培育创新型文化队伍,加大投资力度。然而,政府的公有文化资源极其有限,社会民众所持有的民间资源更为充足。所以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也指出,鼓励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3]。通过服务模式的转变,能够零散的社会资源加以整合,借助社会力量,更好的进行文化建设,让文化馆的力量进一步强大起来。充分吸收社会力量能够大幅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能力。
在做好省内文化馆建设的同时,各省之间,省内各级平台之间都要加强互动交流。各文化馆之间增加互动,不仅有助于各文化馆之间彼此借鉴,建立深厚的友谊,而且有助于文化的多样化和资源的共享。互动交流是文化馆发展进步的助力器,是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载体,也是创新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动力源。参与交流的文化馆都能从中获利,符合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3 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转型与升级的思考
3.1 创新服务模式,明确职能定位
据分析,家电行业的主要问题一是网购家电运输途中损坏难界定;二是网购家电低价活动猫腻多,消费者参与店铺活动购买家电后卖家迟迟不发货,以缺货、活动信息错误为由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三是家电维修售后服务纠纷多,家电在三包期内出现问题,售后可以维修但认为不属于三包范围,而消费者认为属于质量问题,在质保期内就应该免费维修。
我国疆域辽阔,各区域人民对文化建设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新时代应当充分落实各级文化馆的职能。根据群众需求与地区发展情况精准定位。对于省、市、县,乃至村镇、社区地文化馆,要明确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主要目标是什么。首先,应当以省级文化馆为龙头,为全省其它文化馆的支撑和风向标,让省级文化馆引领其它各级文化馆,共同推进本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3.2 积极开展互动交流
以往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文化产品不能满足民众需求,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在文化活动中,群众参与不足,出现缺位。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以务农为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聚集,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并表现出失衡的特点。农村留守人口以老人和小孩为多,这一群体多文化服务的热情不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与农村情况恰好相反的是,城市由于涌入大量人口,逐渐形成了新的城市群体,这就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大批到城市务工的农村人口,长期生活在这个城市,并为这个城市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然而,这个人群往往享受不到城市的各种服务,在资源配置方面往往被忽略掉。这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发生转变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式,保障社会公民平等享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另外,村镇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并长期定居。人口的迁移造成了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文化服务体系的压力增大,文化馆规模不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且我国基层文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大、中、小城市的文化服务水平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基层文化馆的建设也不完备,急需缩小发展差异,完善基层文化馆建设。疏解部分城市资源配置的压力。
3.3 加强理论建设与政策引导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亲民也是最具基础性的部分,文化馆覆盖村、镇、街道等社会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广泛且直接的联系。但是,文化馆的建设却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指引。早先文化馆走过一段以文养文的错误路子,这段经历对文化馆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文化馆虽然在不断向公益回归,但是当下少数公共文化馆中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现象,诸如财政上自收自支,甚至一些基层的文化馆还没有经费自主权,其资金不能由自己掌控,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以上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馆的发展。
3.4 推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互联网在我国已经十分普及了,互联网的浪潮衍生出了新媒体,目前新媒体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在新媒体时代,只靠传统媒体进行文化建设已经行不通了,相关部门必须加快推进数字化的文化馆建设[4]。目前国家对数字文化产品的开发支持力度很大,国家提倡使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文化发展进程。在2017年的统计数据中显示,我国3099个公共文化馆中,启用互联网的文化馆数目达到2758家,这其中还包括了一些仅仅开通信息发布的文化馆。这一数据意味着文化馆提供的文化服务暂时还只是以线下服务为主,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并不高。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努力推进文化馆的互联网普及,强化线上服务能力。只有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馆建设的要求,才能够大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今天实现文化馆的转型与升级。
瘦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5],从20:00至次日3:00为分泌高峰,并呈脉冲性分泌,也有文章报道在凌晨2:00左右瘦素水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下午1:00达低谷。此分泌节律可能与进食、性别、肥胖程度、胰岛素浓度及下丘脑—垂体轴的变化有关。Utriainen认为夜间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是白天高胰岛素的结果[6],而Sinha则认为与抑制夜间进食有关,进食及随之出现的血糖和胰岛素变化对瘦素昼夜节律无明显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中瘦素分泌也有变化,黄体期高于卵泡期。
4 小结
总之,在科技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今天,实现文化馆的转型与升级具有时代必然性,只有发挥好文化馆在国民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才能更好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的推动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当下,在我国农业生产资源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以及农业减肥增效目标的驱动下,以水溶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家在政策层面也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选择和设计合理的灌溉模式”“根据作物来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合理地利用水溶肥料”等水肥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圆.如何理解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J].旅游纵览(下)2016(02).
[2] 范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解读[J].人文天下,2015(01).
[3] 束有春.“新常态”下文化馆肩负的重要使命[J].文化纵横,2016,(01).
[4] 文化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Z].2015,01,1 5.
中图分类号: G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2(C)-0164-02
作者简介: 黄洺(1971.08—),男,广东潮州人,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遗
标签:公共文化论文; 文化馆论文; 转型论文; 文化服务体系论文; 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论文;